文化自信的时代表征及实践向度

2018-10-16 10:44李秀莲
青年时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实践

李秀莲

摘 要: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时代语境下文化自信的基本涵义、主要来源及时代表征的简释,阐明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间的内在逻辑,进而论述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们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时代表征;实践;路径

文化自信不仅我党“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文化建设中一个高频词汇。之所以如此,这主要是因为文化自信是当下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文化自信的求解方式、求解向度等与我们的文化走向、社会发展,与我们的文化繁荣兴盛、民族复兴伟业深深融涵一体。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思想,我们应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时代表征,切实推进文化自信的伟大实践。

一、新时代语境下文化自信的涵义、来源及表征

简而言之,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成熟的民族或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在日常生活中被积极践行。文化自信的核心,就是价值观自信。需要明确的是,文化自信并非一种抽象的精神状态,而有其具体的规定性,即中华民族对于自我文化理想、价值、活力与前景的确信。这里的“中华民族”,是身处当下时空交汇点上的中华民族,是承接历史荣光、心怀百年夙愿而致力于新建设的中华民族;这里的“自我文化”,即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既包括我们先民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也包括我们正在进行的文化实践,包括我们所应努力开创的文化新气象。这些规定性的聚合,展示了文化自信基本内涵。

文化自信,根本上促使我们从心理上、精神上深化了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从而心悦诚服地去自愿认同,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灵魂。一言蔽之,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文化自信的根本。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一论述,深刻地指出了文化自信的来源:

第一,文化自信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约5000年前,黄河与长江流域开始出现早期文明,此后薪火相传,连绵不断。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积淀了厚重质朴的民族精神。习近平高度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用精神命脉、重要源泉、坚实根基、突出优势、最深厚的软实力来说明其地位和作用,强调我们的文化自信“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习近平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第二,文化自信立足于红色革命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因革命斗争目标任务的不同、区域文化土壤不同,培育了各具鲜明区域特色的中国革命文化:建党时期以“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土地革命时期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解放战争时期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上,根据社会发展和民族独立需要培育和创造的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优质基因,为我们党、国家、民族注入了新的优秀文化根基。

第三,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而形成的新文化,它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的新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能够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新时代语境下,就其内涵和外延看,文化自信具有四个方面的时代表征:

一是基础性。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源泉,无根之木不茂,无源之水不汤。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实源于长期的心理准备和精神积淀,经历了对近代中国道路的探索、对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开拓、对改革开放道路的创新之后,才有今天泱泱大国的文化风景和精神气象。而文化自信的基础性,亦将长期推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全面建设。

二是连续性。2015年,习近平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期间会见外方代表时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中,饱含优秀的道德精神和伦理价值和对社会的持续关怀,使得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钟情和坚守是一贯的、连续的。这种钟情和坚守,又内化为不竭动力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是开放性。文化自信要求有一个开放的体系、开放的胸怀和开放的思路,既有中国元素的底气,又有海纳百川的大气,更有自立自强的朝气。就形式上看,文化自信是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比较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儒释道的比较与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比较与选择,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融匯合,都表明文化自信是一个开放式的过程。历经自负和自卑,新时期的文化自信在于,它决心以自己的成就为世界作出贡献,它有信心在文化交流中增强自身魅力,有能力拒绝不良文化的侵蚀。

四是发展性。发展的眼光是文化自信在更高层次上的一种体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永远先进的,文化发展也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融人世界,加强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对话。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还应维护人类共有利益,弘扬人类共有精神,努力使整个世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良性互动成为人类生活的主题。

二、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石,反过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蓬勃发展,又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一)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石

从“以民为本”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神坚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从“建设新中国”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号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从“四海之内皆兄弟”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愿景,构建了宏阔的世界眼光。价值目标、光明前景、世界眼光,三者相辅相成,构筑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本源。

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殷实底色。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到“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自信整体思路,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驾齐驱,共同成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是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又要对各种有益的思想学派流派进行引领式包容性发展,既要戒除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扎根于现实,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遗产;同时必须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文化的改革创新为动力,与时俱进,强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广视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彰显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质是文化的时代,是一个主流文化价值不断凸显的时代,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内核的知识经济崛起的时代,是文化自信得到不断彰显的时代。不言而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本就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极大彰显了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国运兴则文化兴,民族强则文化强,以上诸多种种,无一不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无一不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向度

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又具体详实,不仅在理论层面断定坚定文化自信重大意义,同时在实践层面指明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三个“坚持”中,第一个“坚持”是文化发展的方向,第二个“坚持”是文化发展的方针,第三个“坚持”是文化发展的方法,三个“坚持”构成了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政方针和方法途径。

(一)以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自信,不仅仅作为一个口号或理念存在,更是一种力量,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并以此为强大精神动力,可以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同时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首先,以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有坚定的战略定力、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稳健的步伐不断迈向新高度。

其次,以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對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坚定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撑。

再次,以文化自信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围绕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展示中国价值,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路径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从理论层面落实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对此,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具体路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五条路径各自分兵扎营又互为犄角,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第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第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第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文化自信:创造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5]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蒋海.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的文化自信[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陈先达.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9]王伟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求是,2016(24).

[10]唐洲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求是,2016(23).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新时代实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