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模式构建

2018-10-16 10:44向蕊傅丽
青年时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构建大学生

向蕊 傅丽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既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教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如何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式,从预防危机,发现危机,干预危机,根除危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构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具备心理危机的风险。大量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如果不能及时被干预,将会造成许多恶性后果。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成因复杂,通常是由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大学生的人格特点等相互作用产生的,加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比较容易产生激情犯罪和冲动自杀。

因此,在高校中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不仅是新时期的教育管理需求,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日益精细化、科学化的表现。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式构建的前提

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来源与特点,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式的必要前提。

根据近年来的数据统计,学业状况、生活压力、情感人际、突发事件等因素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来源。

进入大学后,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角色地位的转变,部分同学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出现了学习焦虑过度、学习动力缺乏等学习问题,并伴有一定的厌学倾向。有的甚至沉溺网络游戏,经常旷课逃课,不思上进。再加上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有些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为了维持相当水平的生活,不得不课外打工。面对经济上的落差,许多同学会产生仇富或自卑的情绪。面对复杂社会的金钱诱惑,判断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会进行一些触犯法律法规的活动。

面对感情,大学生们往往理性不足而冲动有余。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高校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依赖心理和征服欲望都很强,很容易因为感情受挫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陷入感情危机。

大学校园不是象牙塔,大学生随时都有可能遇到突发事件或难以克服的困难。当他们所遇到的突发事件是个人资源和现有机制解决不了,而困难又得不到及时缓解时,就會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这些心理危机的特点包括:看问题比较表面和消极;过分内向,自信心低;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等。

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来源与特点有助于帮助危机当事人减轻情感压力, 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避免其自伤或伤及他人。

二、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式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 心理咨询学、 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 以平衡干预对象的心理失衡状态,调节,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冲突性行为。

高校辅导员直接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具有明显优势。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需要高校辅导员的全方位参与,因此对于辅导员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系统的心理学知识技能的训练。辅导员应积极参加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知识,学会鉴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精神疾患,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此外,辅导员还应具备分析、综合和诊断问题的基本能力,准确地倾听学生并做出合适的反应,探索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其次,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大学生的上课情况、人际关系、课余生活和社会活动都受到辅导员的关注和引导。学生管理经验丰富的辅导员通常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以便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时随机应变,这些能力在心理危机干预中都是很必要的。

最后,高校辅导员应拥有较高的学生认同度。心理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没有被对方认同的单方面干预一定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只有获得了学生的认同,辅导员才能零距离接触学生进而干预学生,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动态, 进而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在萌芽阶段给予及时疏导和消除。

三、如何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一套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应该包括危机预防,危机发现,危机干预,危机消除等环节。

(一)危机预防: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探求多方式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档案包括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高发群体档案。建立新生心理档案不仅可以了解新生过去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能够帮助新生从入校起便树立注重心理健康卫生的意识,对心理危机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建立心理危机高发群体档案不是对学生的歧视,而是对学生爱护和关怀。高校辅导员应特别关注班级内的优秀生、贫困生、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孤僻学生以及受过纪律处分的学生。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档案有助于辅导员明确心理教育的工作重点,当学生的心理危机有发生前兆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及时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是危机干预取得成功的关键点。

针对大学生精力充沛, 兴趣广泛, 热情好动的心理特点, 辅导员应深入学生内心, 探求多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达到降低心理危机发生率的目的。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和策划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 组织大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进入基层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提高综合素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危机发现:建设具有教师核心和学生基础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存在着一定的隐蔽性。并且,由于在校大学生数量众多,仅靠辅导员的个人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发动群体力量,建设一支有教师核心和学生基础的心理健康观察与辅导队伍。首先,辅导员应积极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获得学生在课堂表现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去分析和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次,应推选出若干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较强交往能力和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心理观察员,负责关注本班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起到危机预防联络员的作用,并协助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同时,辅导员还可以组织心理观察员在各班建立爱心小组,引导同学们互帮互助,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危机干预:形成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应当有层次,分步骤和体系化。

第一,要培养大学生在心理危机发生时的自查和自助能力。学校应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网站、讲座、选修课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讲解,针对容易诱发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事件,要力争在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整个环节都有充分的宣传和讲解。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开设危机干预讲座,让大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先期征兆,以此提高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识和发现解决心理问题的自助能力。

第二,形成良性的咨询与互助氛围。辅导员应当让学生了解具有心理危机并不可怕,应当坦然地去面对,在依靠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应当求助他人的帮助。比如找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咨询。辅导员在面对学生咨询时,要学会关注与倾听,并采取动机性访谈,观察来访者的各种行为和情绪上的反应。

第三,辅导员若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危机,应立刻进行干预。分析其危机成因并调查成因背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并配合校方心理咨询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进行心理健康疏导。

第四,当高校辅导员发现心理危机干预对象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是精神疾病时,一定要明白自身的专业限制性,不能轻易下判断。严重的心理危机和心理疾病只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才能完全行之有效地解决。此时,辅导员应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并适时将学生转介给心理专科医院,以免贻误干预的最佳时机。

(四)危机消除:结合多方资源,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心理危机

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預后,一些学生的危机症状会暂时缓解,但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学生心理危机得到暂时平复并不意味着危机干预的结束,危机状况随时会再次爆发,只有消除了潜在心理危机点后,心理危机状况才会根本解除,而潜在的危机点的化解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成效。因此,辅导员需要借助干预学生对象的家庭、朋友、亲人等社会资源,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外界支持,增强面对危机、处理危机、战胜危机的信心,最终取得危机干预的成功。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多方面多角度的系统工作。高校应加强理论学习,从自身工作中累积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经验,提高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为例,学院长期致力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构建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本论文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2018年暑期学生工作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目的是构建成熟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宁、徐其涛.《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8

[2]姜永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

[3]李海燕、孔南、杨明茗.《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几点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7(7)

[4]黄锡榜、韩俊梅《.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7

[5]黄加海.《略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J].《湖北社会科学》,2006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构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试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