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2018-10-16 10:44元绍菊
青年时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公平高职院校研究

元绍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是我国教育体系里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生源不高、资源分配不均、就业难等,本文分别从加大财政投入、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及目标定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如何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公平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公平;研究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古往今来,人类对教育公平一直在坚持不懈的追求。教育公平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之上,让每一个人在适合的时机里都能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机会。教育公平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是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当今我国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二、高职院校教育公平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一种类型,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主要代表的高职教育,是教育体系里一个重要的环节。近几年来,国家在继续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新办、改制以及升格等途径新增创建了大量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普及,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覆盖面与覆盖范围,满足了人们接收高等教育的需求,使高等教育走进了大众的生活,给普通民众以平等竞争、向上发展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更多人提供了更多的高等职业教育机会。但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生源不高、资源分配不均、就业难等不公平现象也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公平现象

(一)高职教育“生源危机”

所谓“生源危机”是指学校无法按照招生计划招到足额的学生(即生源数量上的不足)以及生源质量下降所导致的一系列危机。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为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带来新的挑战。首先是适龄人口的下降,自2008年以后高考报名人数开始下降,根据当前初中和普高的各年级在校生数,到2020年全国高考人数仍然程下降趋势,人口的减少势必给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增加了难度。高职院校的知名度与吸引力的不足也导致学生放弃填报第二志愿,而是选择复读、出国甚至打工。此外,高等教育持续扩招,给高职教育带来一定的压力与挑战。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会大批量的选择本科院校,高等教育的扩招,以前没有机会上本科院校的学生也有机会报考本科,而在高等院校招生中处于最后批次的高职院校不仅招生数量得不到保障,招生质量较本科院校存在更大的差距。导致本科院校在全国招生计划、招生比例总体上高速增长,而高职院校生源缺口则日益扩大。

(二)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1.高职院校教育财政拨款分配不均

高职教育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预算内财政拨款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均衡。 由于没有制度做保障,各级财政对高职教育经费拨款长期低于同级教育体系本科院校。2014年财政部和教育部颁发文件的明确要求,到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万元。据《年度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990所獨立设置的公办高职院校低于这一标准的超过60%,还有133所低于6000元,主要为地市级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其中主要由行业企业举办的74所高职院校甚至低于3000元。根据教育部对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的统计,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10110亿元,其中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828亿元,仅占18%。

作为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人才的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公共财政的投入差距悬殊,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学校设施无法完备,不能满足师生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导致就业率下降,这是对广大学生利益的伤害。

2.高职院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教育资源是教育事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高职院校数量及办学规模快速扩大,学校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高职院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成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的现实问题,从而也加剧了高职院校资源紧缺的矛盾。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以及质量不高等问题是高职院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比例较大,但是他们往往缺少专业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学校也很少有机会为青年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以及专业培训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的能力与职业技能。资源配置过程中完善配套机制,才能使其真正体现出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特点,使学校专业布局尤其专业群构建上形成高职教育类型的质量特色。

3.高职院校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在高职院校发展指标上,区域间在办学理念、投入、条件、标准等方面都差异巨大,不仅东、中、西部之间,高等教育大省与高等教育薄弱省份间的差距更是显著。由于农村地区校撤并、高等教育收费化、就业困难等影响,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存在阻碍作用,还不能适应区域协调发展要求。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问题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综合症,高职毕业生就业则难上加难。本科院校学生在就业竞争力上明显高于高职院校学生,究其原因,社会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学历低,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也不如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导致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大学生有着更强的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应有的自尊和荣誉感。另一方面,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和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要求不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与行业需求相匹配,满足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部分高职院校新专业的设置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必将造成学校无特色、学生无特长等状况,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面窄。

四、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公平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财政性投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政府作为政策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应该对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给予一视同仁的平等待遇,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给予其共同发展和竞争的机会。由于职业教育主要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要来源,合理酌情降低高职学费标准,让更多的中低层民众子女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支付得起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其次,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完善对贫困大学生的援助制度。譬如完善助学贷款政策,简化助学贷款申办手续,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延长还贷期限等等。同时高職院校自身也要建立和完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例如对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按照成绩、家庭情况等给与一定的奖励或者补助甚至减免,增加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机会。第三,国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保证生均拨款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当前各地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中依然存在制度建设弱和主体责任落实难等问题。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动手操作能力强,能够迅速适应社会,拥有服务社会的应用型、技能型技术或者生产力。高职院校在确定专业设置时要充分调查就业市场,并结合学校优势条件,设置有发展前景和就业情景的专业。高职院校要不断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倡导“双师型”教师,使其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并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最后,培养学生认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选择高职教育并不是自身能力低,而是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去学习什么,并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就高职院校学生个人而言,应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就业目标,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不盲目攀比,发挥专业特长,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

(三)实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发展,形成高职院校品牌效益

高职教育作为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的教育,更加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高职教育学生的素质培养不仅仅依托于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则是课程建设。通过相关课程的开展和落实不断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基本教学任务开展,充分发挥课程建设在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它要求实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学校各类资源建设的重点,其他资源建设都要考虑师资资源的实际以及潜力发展。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条件,不断加大校外实习实训的力度。加强与企业沟通,促进校企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只有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进而培植出核心竞争力。另外师资水平是一所学校办学实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五、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要通过解决高职院校教育公平具体问题,把办学质量提上去,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品格完善、智力增长、技能提高、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本琼.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公平问题探究.中国成人教育,2015.

[2]张守兴.关于高职生源质量问题的探讨.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高红琴.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民办高职教育服务质量研究教育.职业教育研究,2015.

猜你喜欢
公平高职院校研究
公平对抗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怎样才公平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笨柴兄弟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