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知识整合的思路与实施

2018-10-16 11:42卢秀芳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整合课外阅读

卢秀芳

【摘要】实现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相融合,教师可以从教材、学习能力和写作方法的整合与教学三方面展开研究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051-02

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育新兴起的名词。其核心内容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语文能力。具体地说,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语感、思维、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习惯的高度整合。那么,我们如何将课外知识融合到语文教学当中,使课内的知识与课外的知识得到有机地整合,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借鉴教材内容,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学习,进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教材的整合与教学

长期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知道,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在编排上,已经将同类的课文进行归类,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一个课外阅读名篇集锦8篇,是结合每个单元的内容而安排的同类的课外延伸阅读。教材的每个单元根据单元主题安排了一篇课外延伸阅读文章,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是“世间万物的奥秘”,课后安排的是《五彩池》;第六单元主题是“爱的教育”,课后安排的是《一个苹果》;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是“艺术”,课后安排的是《看戏》。这些教材文本的整合,就是提醒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内文本教学的同时,注意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注意方法上的指导,实现课内与课外整合。可以是课本内教材的整合,还可以是课本内与课本外的整合;可以是同类篇目的整合,也可以是同一内容的多篇整合,总之,要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学习能力的整合与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人文、逻辑……小学语文知识的深度、广度都是呈螺旋式上升的,以一年级语文教材“识字”为例,最初的识字由简单的象形字到形声字,由一个字到两个字的词、三字词、四字词,再由词到句等,无一例外都进行了知识的整合。教学“识字”内容时,一定注意引导孩子从最基础的象形字开始。例如,教“日”字,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简单图像感兴趣的特点,在“字形”上下足功夫,最好从生活中的实物“太阳”入手,在学生明白字形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与太阳相关的事和物,为后面的形声字“明、晴”等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识字教学尽可能实现多元化教学,教会学生“一法多用”,做到举一反三。如“青”字,教师可以根据形声字的构字方法,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晴、请、情、清”等字。

三、写作方法的整合与教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的“巧妇”就是我们的学生,这里的“米”,就包括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运用。语文能力包括学生的学法与写法,因此,语文教材中到处都安排有写作方法的训练。写作方法的整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处处可见,特别是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写法的整合更为明显,如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主题是:神奇的大自然,本单元除了古诗词三首,还安排了三篇课文。

在这三篇文章中,我们发现每一篇文章都出现了典型的“排比句”,如:《桂林山水》中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七月的天山》中的“……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进行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桂林山水》这一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时,一定要关注“排比句”这个知识点,在指导学生学好课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会运用排比句,既要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句型结构、句子作用等,更要让学生明白它的写法,并注意两个关键点:1.用三个(以上)相同句式描写一个事物“漓江”。2.用三个(以上)相同句式描写事物的“清、静、绿”三个不同的特点。在学生初步掌握写法的基础上,再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排比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结合以上两个标准了解它的写法,得出此句用四个“时而”写出溪流的四个特点,这是溪流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七月的天山》一文的排比句中用三个句子写出了天山溪流两岸的野花的“绵延、耀眼、绚烂”的特点。这是天山溪流两岸的野花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特点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写法整合出现在五年级、六年级的课文中,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八单元的“艺术类”课文中,都融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就是写法的渗透与整合,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挖掘教材的这些知识点,课内要注意有效地引导学生,课后要注意在写作中加以巩固,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四、阅读方法的整合与教学

如果说每个单元的课文与课后阅读篇目的整合是学一篇会多篇,那么阅读的整合就是学一(几)篇懂一类(也就是群文阅读)。如四年级上册中,第八单元的课文是“走进故事”,在这个单元中,学生读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同时也了解了故事的基本结构。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故事情节讲明白(听故事的对象可以是同学、老师、爸爸妈妈)。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读故事的方法。当学生再次阅读其他故事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关注故事的情节,也就抓住了故事的精髓。通过这种“群文阅读”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激发阅读兴趣。

总之,不管是知识点的整合、课文的整合,还是写作方法的整合,教材编写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体说来就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习到的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以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彼此促进、有效融汇的良性循环。

注:本文系2016年南宁市邕宁区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研究”(课题编号:2016C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整合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深入融通,提升课堂内外阅读的整体效益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链接课内阅读推开习作表达之门的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