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地生活
——读诗人余秀华

2018-10-18 06:02363123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朱凤仪
作文中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重压余秀华农妇

363123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朱凤仪

米兰·昆德拉说过:“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人生历程一路顺遂,是一种幸运,人生负担过于沉重,却给人以生命紧贴大地的独特契机,让人的生命质感更强,更真实。

在夜晚高高低低的虫鸣声里,有一个女子靠着夜来香染过的门楣,猛然发现渺小自我里的丰盈。无论生活是好还是坏,余秀华只是轻轻把它往身体里塞填。罹患脑瘫的残缺身体,身为农妇的贫苦,或是婚后无数个日夜的忍耐、渴望,生活把她摁进土地里面,她便像稗子那样长起来,以杂草般轰轰烈烈的长势,把生命举高,让一点春天,透过缝隙提心吊胆地渗进去。不必需要多么辉煌的勇气,只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候仍固执坚信生活的“另一面是要爱的”,在黑夜和雨天“巴巴地活着”,等阳光好的时候随时把自己放入一切可能的美好。

当人生的重压随着生命一道降临,她没有狠命拒绝,或是自我放任被压垮,而是选择弯下腰,在重压下看见自己的渺小,“只是低着头,接受月光的照耀”,并对一切渺小充满敬畏与谦卑,去感受生活的质地。如此,她得以注视没有藻饰的生命,生活在她的感官面前是坦荡的,里面的痛真切,没有虚饰,里面的美好具体而微。人生的重压逼着她以十倍的精力与小心去掏捧所有幸福的可能,在赤裸的生活面前同样坦诚相对,在被粗砺的生活摩擦出血后,她又回归生命朴素质感的幸福。

一旦真正赤裸,人和生活都变得简单。这简单在阿赫马托娃眼中“易朽而华美”,是打呼噜的猫、塔楼的灯光、鸣叫着飞过屋顶的鸟。而对余秀华,读诗也可以是一件情事,阳光就该被万物分取,新麦、忍冬花和睡衣的味道也可以是幸福,痛中也可以单纯地去爱、单纯地去感激。横陈的生活里无限的幸福给了她勇气,使她无畏地和丈夫尹世平分离,并让她“在没有伴侣的人世里”如此丰盈,比一片麦子沉重。

诗人沈睿称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诗刊》编辑刘年认为:“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的确,余秀华的诗不加粉饰,或是她不屑或不懂粉饰。对她而言,诗是恰到好处的拐杖,是她掏心掏肺的东西,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或是另一片同样赤裸的生活。她把自己也写进诗里,如生活中一样,她泼辣,随性,敢说,甚至带有农妇的粗俗。她的诗简单,因为她写生活,把真实的痛、渴望、埋怨写下,甚至不对字、词、语句多加雕琢。她的《清晨狗吠》:我想起有多少日子耽于薄酒/那时候它歪着头看着我/我踹它:你这死物。这就是余秀华啊,脾气暴烈,敢爱敢恨。风充满血污,而这血污,正是从她身上淌下来的,是她赤裸地面对粗糙的生活摩擦出来的。

不管外界如何炒作评价她,余秀华的坦诚也不肯多加盖一分。1月16日夜里,她在微信朋友圈里说:“不管别人怎么说,哼,姑奶奶只是写自己的诗歌,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尽量写好。”40分钟后,她又在博客写道:“谢谢路过我这里的每一个人,谢谢你们的温暖鼓励。”她直白得可爱,只做自己的态度,不掩饰爱恨的率性,是生活交给她的,她以同样的赤诚回报生活。

余秀华是个好诗人,好的生活家,这个好绝非“那一缕乡愁道不尽”的好,而是“堂吉诃德还在不断向着风车挑战”的好。毕竟,在粗砺的现实里,要赤裸地生活实在艰难。

简 评

文章用真实自然、深情细腻的语言塑造了一个赤裸生活着的诗人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在作者看来,对余秀华而言,“赤裸地生活”是一种贴近大地、坦诚相对、回归生命本身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她那敢爱敢恨、直面生活、真实率性的性情,她对生命的敬畏谦卑及重压之下的坚韧单纯,她对自我的清醒认知与坚守,她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赤子之心,令我们在敬佩、感动之余,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余秀华把这一切坦然地写进诗里,有时候甚至显得有些粗砺。我想,作者不仅是在读余秀华,也是在读内心深处的自己。

(邬 双老师)

猜你喜欢
重压余秀华农妇
The Poet on Earth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无耻当有种
公司烧饭农妇意外坠亡是否认定工伤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余秀华的慢写作
我的马慢慢爬上
农妇的理想
富贵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