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2018-10-18 18:37宗和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瘤子吴孟超肝叶

宗和

他的名字总是和“奇迹”相连,被无数病人称为“当代神医”,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说:“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无数的第一和荣誉,使得吴孟超成为了肝脏外科研究上的世界巨人。但对吴老来说,他的眼里、心里,只有病人,他总说:“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

今年96岁高龄的吴孟超,拯救了上万名患者的生命。直到现在,依旧保持着每周门诊、每年约200台手术的惊人工作量。

从割胶的穷小子到“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1922年夏天,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因为家境贫寒,在他3岁时,父亲就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谋生。5岁那年,吴孟超跟着妈妈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很快,小孟超就帮着家里舂米、割橡胶了。

“父母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再穷也要让我认字、读书。”吴孟超说。于是,上午割胶、下午上学,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17岁。吴孟超读书刻苦、用功,成绩总是数一数二。而正是那段时间割胶,他把割胶刀玩得飞舞。吴孟超曾诙谐地表示,“这就是最早的‘手术训练。”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吴孟超深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初中毕业时,身为班长的他和同学们商量,把毕业聚餐费捐给国内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得到一致同意。不久,他们竟然收到了朱德、毛泽东发来的感谢电。那封感谢电像烧红的烙铁一样,深深地印在了吴孟超心里,成为他一生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回国到延安找共产党,上前线去抗日!这是他当时最迫切的愿望。1940年春天,吴孟超约好同学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他们一路车船颠簸,经新加坡、过越南,自昆明入境。

到云南后,由于战争封鎖,一时到不了延安,吴孟超只好在昆明继续求学读书。1943年秋天,吴孟超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

1958年,裘法祖受聘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兼职教授,吴孟超再次成为他的学生。在裘法祖悉心指导下,吴孟超手术水平大有长进。但吴孟超觉得光做个普通“开刀匠”还不够,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了老师。裘法祖对他说:“肝脏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国又是肝脏疾病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

吴孟超茅塞顿开。从此,拉开了向肝胆外科进军的序幕。

自从选择了肝脏外科作为自己的事业,吴孟超就与肝脏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找到一本由美国人编写的《肝脏外科入门》,并和同事方之扬将这本20多万字的书翻译出来。他先后创立了“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创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提高了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完成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和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用神奇的双手挽救了数以万计病人的生命。

打赢一场又一场手术战役

1975年,春节刚过,一个挺着大肚子的男子在家人搀扶下,点名要找吴孟超。原来患者8年前腹部长了个拳头大的瘤子,去医院检查后认为是肝癌。两年过去了,瘤子越长越大。换了个医院去检查,医生说如果是肝癌的话活不了这么久,于是做个穿刺。不料引起大出血,医生再也不敢接诊这个病人了。

吴孟超确认这是一个罕见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检查显示,这个瘤子直径竟达68cm。当时,国外将直径在5cm以上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划为“巨大”,患者的瘤子称得上是“超级巨大”。其最危险的是肿瘤破裂会引起腹腔急性大出血,常可导致死亡。

吴孟超带着助手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在反复推敲后,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这个方案后来被肝脏外科界奉为经典。

考虑到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学校和医院调集了15个科室共40多名医务人员全力配合。

历经12个小时,吴孟超顺利完成了手术!

36年过去了,这个患者依然健康地活着,已经80多岁的他还经常打电话给吴孟超,反复表达他们全家人的感激。

1983年春天,一对浙江的渔民夫妇,抱着出生4个月的女婴求救吴孟超。吴孟超全面检查后,很快断定女婴得的是“肝母细胞瘤”。这是一种少见的小儿胚胎性恶性肿瘤。当吴孟超把自己手术的想法告诉同事时,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

对付危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吴孟超和同事们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请小儿科专家联合作战。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有惊无险地从孩子肝脏上切下了重达600克的肿瘤,瘤子的体积竟比婴儿的脑袋还大!10天后,孩子出院。

几十年来,吴孟超就是这样,以一个医学科学家的智慧和胆识,闯过了肝脏一个个“禁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之最。

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

追溯到1958年,吴孟超仍然耿耿于怀,刚踏上肝脏外科之路的他受到当头一棒———一个外国医学代表团成员在参观医院时傲慢地说:“中国的肝脏外科,要想赶上世界水平,最少要二三十年时间。”

“世界肝脏外科界不能没有中国的声音!”一向不服输的吴孟超连夜写报告,要向肝脏外科进军、成立肝脏外科攻关小组。医院党委很快批准了吴孟超、张晓华、胡宏楷“三人攻关小组”,由吴孟超任组长。他们把一间临时搭建的草棚作为实验室,又买来一些溶液和器皿,开始研究肝脏血管的分布。

反复失败,反复试验!三个执着的年轻人,一口气摸索试验了两个多月,终于做成了第一个能够满足需要的肝脏腐蚀标本。

1960年年初,吴孟超出席第七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会上,他代表“三人小组”报告了研究成果“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这是肝脏解剖新见解,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是我国肝脏解剖理论一个极为重要的发明。

当时,世界上通行的肝脏手术止血法是“低温麻醉法”。有没有更好的止血方法呢?吴孟超又在琢磨。

一天早上,吴孟超在水龙头下洗脸,他下意识地把水龙头开了又关。突然,一个念头闪过。他兴奋地喊道:“我找到了止血的好办法了!在病人的血管上扎一根带子,进行肝切除时把带子扎紧,切完之后再把带子解开,就可解决出血多、出血不易控制的问题!”

连早饭也没吃,他一口气跑到科里,拉起张晓华和胡宏楷就往草棚实验室跑。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作“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

经过半个月反复试验,他们发现,15分钟内将切除手术进行完毕,并将所有创面完全结扎,再松开止血带,效果最理想。吴孟超将这种止血方法用在人肝切除手术中。

手术又成功了!病人出血量不到以往手术的三分之一,还免去了复杂的冰水浸泡,减轻了病人痛苦。

中肝叶处于肝脏的“心脏”,被丰富的血管所包绕,是“禁区中的禁区”。1963年春节,吴孟超决定向这个“禁区”进攻。他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中肝叶切除试验,一待就是两个多月。

初夏的一天,和风吹拂,阳光明媚。一名患者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接受吴孟超的中肝叶切除术。

吴孟超镇定地穿上手术服,从容地切开病人的腹部……6個小时后,吴孟超缝合完最后一针。他抬头看了看监护仪,当听到“一切正常”后,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这例成功的中肝叶切除术表明,中国人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这是世界外科界的奇迹!

1979年9月,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苏、英、法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外科专家,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

吴孟超代表中国肝脏外科最高水平站在国际外科学术会议的讲台上:“本文分析从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手术死亡率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吴孟超流利的英语报告像生命交响曲中最美的乐章,与会专家被这组前所未闻的数字惊呆了。

“刚才那两个人加在一起的肝癌切除术共18例,这位中国小个子自己做了181例,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真不可思议!”

世界尊重知识和科学,更尊重创造知识和科学的人。

吴孟超在大会上引起的轰动,对中国肝脏外科甚至中国外科来说,都具有非凡意义。他不仅让外国人认识到中国人的智慧、胆魄、意志和能力,更让中国肝脏外科一举成为国际肝脏外科的领跑者。吴孟超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外科学杂志和课堂上,他成了国际肝脏外科大师!

猜你喜欢
瘤子吴孟超肝叶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ERAS理念下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
吴孟超越院士简介
吴孟超院士简介
肾错构瘤是什么病
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规则与非规则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对比分析
瘤子
问题2:肝脏损伤肝叶切除术的适应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