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操作性原则

2018-10-18 11:15范心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常态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除了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共同的原则外,从可操作和课堂有实效的角度,作为常态课,还要突出课堂“形散而神不散”的有限开放性,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相结合,因生制宜、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常态课;课堂教学;有限开放性;价值干预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7-0035-03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日益规范化、科学化,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技术引入课堂,如校园心理剧、意象绘画、沙盘等,增强了心理教育课堂的专业化水平[1]。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除了要遵循一般的课堂教学规律与原则,还必须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共同的原则,例如,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的原则、开放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等。我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心理健康教学研究活动发现,为使课堂教学与辅导取得预期成效,除了上述原则外,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在操作层面还应着重突出以下原则,这些原则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保证课堂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形散而神不散”的有限开放性

中小学的心理教育课没有各种形式的考试,没有升学压力,甚至连课下作业也没有,它活动性强、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决定了其课堂形式是自由的、开放的。

践行开放性的原则时,我越来越发现心理教育课无论从课堂教学还是活动都不应无条件、无限制地“开放”,而应该是一种有限的开放,正如“教学不是一种自在的存在,而是一种自为的存在。但是教学的自为决然不是任意妄为,特别在教学越来越制度化的今天更是如此。”[2]否则,无原则、无限制的开放会让心理教育课变成学生随心所欲的玩耍课、娱乐课。这种有限度开放的“度”应该怎么把握呢?这就需要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像写散文那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心理教育课堂开放的自由度。顾名思义,“形散”就是上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讨论、辩论、游戏、活动等方式,既可以在教室内,也可以在教室外。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上课的主题思想不能变——“神不散”。

心理教育课的开放性决定了课堂的不可预知性。学生在讨论时会说什么,课堂会发生什么,教师都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学生的回答和活动的结果比较零散,需要教师在结束本次课时做系统梳理。当一系列的活动结束,教师需要给学生理清一条线索,把在活动中出现的零碎资料归纳和总结成完整的资料,让学生从中获得完整与系统的经验,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即便是做游戏也要讲清规则,让学生知道即便是“玩”也有“玩”的规矩,从而保证“神不散”。

二、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相结合

有的心理教师为了显示其课堂的开放性与民主性,体现人文关怀、以人文本的理念,将心理咨询领域咨询师不作任何干预,让来访者领悟自主决定的价值中立原则盲目地搬到心理教育的课堂上,认为课堂上学生表述得越多、越真实、越开放越好。于是就敞开了让学生肆无忌惮地讲,不论学生说什么都接受,即便学生在课堂上哗众取宠也不做出批评指正。诚然,这个原则与做法在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心理咨询是必要的手段,但是运用到课堂这个公开场所,不仅是对价值中立的误解,也是价值中立的误用,更是教师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失职。

1.心理健康教育课需要价值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彻底中立,需要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流露出的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干预、矫正。如果学生出现消极或者不合理的价值观而不作干预的话,就会造成不良影响,留下后患。

(1)观点明显错误,会带来负面影响时。一节名为“负面情绪,我该怎么办?”的心理课上,教师问:“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该如何走出郁闷的情绪?”有学生站起来回答:“一个人去河边散散步。”“找个人揍他一顿出出气。”全班哄堂大笑。还没等教师说话,更有大胆者说:“跳楼!”“给出题老师写恐吓信……”这样明显的错误,如果教师不做任何干预的话,会给其他学生带来极坏的影响。机智的教师应该顺势接住学生“出格”的发言,先不表态,让全班学生讨论这些方法是否合适。从而做到价值中立与干预相结合。

(2)学生的发言对别人有伤害时。一节“异性交往”活动课上,教师让学生列举自己不喜欢的异性的某些形象,然后让学生读出来。有个女生开头就是“我最讨厌我班的男生刘××”(该生不在场),然后指名道姓地列举一堆“劣迹”。有个女生说自己不喜欢“娘娘腔”的男生,一个男生哈哈大笑,然后指着自己的同桌大声说:“我同桌王××就是个娘娘腔!”长期从事一线心理教学的教师对这些出现在常态课上的情形并不陌生。这些发言这些举止已经明显地伤害了其他学生,教师如果不及时干预、制止的话,后果会愈加严重。教师应立即中止这些发言,并让发言者向被伤害的同学道歉,必要时根据情况课下再单独谈话。

(3)学生的言行举止哗众取宠,影响课堂秩序时。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要营造一个宽松、信任、自由的环境。但有的学生将其理解成为所欲为。不少善于恶作剧、学科教学课堂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学生往往充分利用心理课的这一特点,课堂上为显示自己,引起大家的注意,大放厥词、哗众取宠,搞得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询问“大家对什么感兴趣?”每次总有后排的男生大喊:“吃饭,睡觉!”此时,教师必须进行干预,应追问:“除了这两样,还有别的吗?”“那好,下边咱就讨论一下为了吃好饭、睡好觉,一个人该怎么做……”

2.必要时保持价值中立

课堂需要价值干预,但并不意味着一遇到学生与教师的观点或者观念不一致时就进行干预,有的地方需要价值中立。

(1)无定论、尚存争议的观念或观点。有些时候,“有些价值观还存在着争议,本无所谓对错,教师切不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3]例如,有一节“网络交友大家谈”的辅导课,教师最后申明自己的观点:“网络交友会给你带来伤害,甚至是终生的傷害。”一句话就否定了网络交友这种交友方式。其实通过网络结交朋友只是一种交友的渠道,它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教师把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学生。

(2)自身在成长过程中会自行修正,又不会给他人、给社会带来危害的观念或者观点。同是“异性交往”活动课上,教师让学生说自己心目中优秀的少男少女形象,不少男生说喜欢漂亮的女生,女生说喜欢长得帅的男生。这时,该教师说:“漂亮的一定好吗?”然后讲了一大堆理论极力地想让学生接受“心灵美才是更重要”的观点。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性,尤其是少男少女交朋友时,外表的吸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并不会因为教师的教导而改变自身观点。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会发现交朋友最重要的并不是外貌,而是内在的某种特质。因此,此时教师的价值干预是多余的,应该保持价值中立。

(3)有些观念或观点并不完善,但是在接下来的心理教育课中会涉及。有些观点可能不正确或者不完善,可是它并不会给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并且在接下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有专门针对这方面问题的探讨,这个时候,教师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干预了。

三、因生制宜,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些报刊、网络上时不时地冒出一些“可怕”的字眼:我国有60%的学生心理不健康,30%的学生有心理疾病,有5000万“差生”……[4]我们暂且不用去管这些可怕数字的来历,心理辅导教师必须清楚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每个心理教师的工作对象基本就是某所固定学校的学生,自己的学生与他校的学生虽然都是小学生、中学生,但是由于地域文化和学生所处学校、家庭以及生活经历的差异,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会有许多不同之处。心理教师应通过必要的测量、观察、访问等途径,建立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弄清楚本校有心理异常、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分裂倾向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指导与心理问题预防教育,此时更应该通过调查发现本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与心理问题,然后立足学生的现实开发、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内容,并选用适合的方法。否则,根据媒体的报道,认为自己的学生中也有60%的学生心理不健康,30%有心理疾病,于是据此开展心理疾病预防与治疗活动,用他人的标准套自己的学校,就犯了机械、盲从的错误,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的工作原则,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所以,坚持“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因生制宜,实事求是”,将自己学校学生的心理现状与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开发与设计的重要来源,让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解决,个别化的问题开展心理咨询,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重要原则。

参考文献

[1]岳爱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九化一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28-30.

[2]徐继存.教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解与超越[J].教育科学研究,2005(1):16-18.

[3]刘鹏志.对心理辅导课“价值中立”原则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0):12-14.

[4]范心胜.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濟南,250001)

编辑 / 于 洪 终校 /肖亦华

猜你喜欢
常态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