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急性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10-20 07:43河南省温县人民医院454850李长来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4期
关键词:评量急性期穴位

河南省温县人民医院(454850)李长来

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物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但西药治疗存在副作用潜在风险等不良作用,而针刺、中药和按摩等中医较为温和的治疗方法对于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分析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急性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月脑卒中后抑郁急性期患者90例以治疗方法分组。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62~82岁,平均(65.14±2.88)岁。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1~81岁,平均(65.42±2.1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给予西酞普兰治疗,每天20mg,早晨口服1次,连续治疗8周。给予米氮平每天晚上睡前口服1次,剂量为7.5mg。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则给予急性期康复治疗。其中,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①百合地黄汤。生地15g、百合15g、合欢15g、柴胡15g、郁金15g、远志15g、香附15g。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8周。②中医针灸和穴位按摩。对百会、神门、三阴交、神庭、四神聪等穴位行针,留针20分钟;在百会、命门、气海、手三里、曲池等穴位进行按摩,每次按摩20分钟。针灸和按摩均每天1次,每周6天,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脑卒中后抑郁急性期康复效果;抑郁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效:各项指标接近正常,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降低80%以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各项监测指标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降低40%以上,但未达到正常范围,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症状、各项监测指标等情况均无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急性期康复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相比较 观察组脑卒中后抑郁急性期康复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P<0.05。

2.2 两组抑郁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 观察组抑郁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抑郁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s)

附表 两组抑郁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症状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5 20.14±2.21 22.14±2.21观察组 45 14.15±1.65 15.15±1.65 t 8.155 8.104 P 0.000 0.000

3 讨论

西医康复结合我国古代医学针灸、穴位按摩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康复可有效消除不良情绪,帮助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更好地改善病情,获得良好的睡眠状态和生活质量[1]。以百会、神门、三阴交、神庭、四神聪等为主,通过针灸和按摩,可达到调节思维,养心安神等功效。通过头部穴位的刺激,可以改善大脑皮质的生理状况和功能,加速受损脑组织重塑。同时,按摩百会、手三里、曲池、命门、气海等穴位按摩可以促进阴阳平衡,并可通过指压按摩改善肢体部位肌肉痉挛,改善关节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于减轻抑郁症状也有明显的作用[2]。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组则给予急性期康复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脑卒中后抑郁急性期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抑郁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分级、生活自理改良BI指数、生存质量QOL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分级、生活自理改良BI指数、生存质量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急性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急性期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抑郁情绪,使其急性期得到更好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缩短康复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评量急性期穴位
基于成果导向的实作评量工具开发与应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