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分析

2018-10-20 07:43河南省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473000邹小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4期
关键词:锐器手套预防措施

河南省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473000)邹小博

据报道,做好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各种预防措施,能明显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安全[1]。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消毒供应室共有护理人员30名,年龄26~41岁,平均年龄(33.48±3.71)岁;工龄2~15年,平均工龄(8.46±3.31)年;学历:中专5名,大专18名,本科7名。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其设计应结合临床相关文献和医院实际情况,内容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防护知识和防护措施,该问卷的克伦巴赫系数(Cronbach’a)为0.772,重测效度为0.806。

2 结果

2.1 职业危害因素调查 调查发现,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危险因素的前3名为工作环境噪音大(90.31%),消毒室内温度高(89.37%),锐器损伤(86.78%);其他因素为:体液、血液接触(80.64%),消毒剂刺激性大(80.58%),残留环氧乙烷污染(72.19%),紫外线辐射(51.45%)。

2.2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措施 调查发现,清洗回收物品时佩戴口罩、防护眼罩和手套的执行率相对较低,其他自我防护措施的执行率较高。见附表。

2.3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防护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发现,有20%的护理人员不了解标准预防知识,10%的护理人员不清楚正确洗手方法,3.37%的护理人员不了解锐器损伤处理知识。

附表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措施(n=30)

3 讨论

3.1 职业危害因素 本研究结果发现,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其中以物理因素引起职业危害较为常见,说明消毒供应室存在高危的职业危害,这也与吴君芬[2]等研究结果一致。此外还发现,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较好,但清洗回收物品时佩戴口罩、防护眼罩和手套的执行率较低,且防护知识掌握水平相对较低。

3.2 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工作经验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防护措施,具体如下。(1)加强消毒供应室的规范化建设。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内的要求,对我院消毒供应室进行整改,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严格划分科室的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2)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①科室定期组织学习相关防护知识,严格无菌操作,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②科室内护理人员需经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应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损伤。(3)针对性保护措施。①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安全性检测,灭菌结束后取物品应戴隔热手套,避免烫伤。②紫外线防护。紫外线消毒可安排在中午休息或下班后进行,消毒时应保证室内无人员走动,消毒后应及时开窗通风,减少空气内臭氧含量。③回收、清洗物品。接触器械包时应戴手套,并借助血管钳以确认有无利器,以防刺伤;一旦发生锐器刺伤后,应先挤压伤口,排出部分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水冲洗15~20分钟,后用碘伏或75%乙醇消毒,伤口处理结束后应填写锐器伤职业暴露登记表,上报院感部和护理部,如被高危人群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处理伤口后及时给予预防治疗措施,检测HIV、HBV和HCV水平,并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监测。(4)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定期开展娱乐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减轻工作压力,有利于提高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工作顺利展开。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危险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等,依据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不仅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还能提高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锐器手套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棉手套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做只手套好过冬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神秘的白手套
棉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