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豉汤配伍规律研究

2018-10-20 06:56李函阳曹文正高红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淡豆豉项下栀子

李函阳,曹文正,高红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栀子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本方用于太阳表证、阳明热证诊治不当导致的懊恼烦闷之证。栀子豉汤方中的栀子,性味苦寒,体轻上浮,既可清宣胸膈郁热,又可导火热下行;淡豆豉气味轻薄,既能解表宣热,又可和降胃气。二药配伍,清中有宣,宣中有降,为清宣胸膈郁热,以治虚烦懊侬之良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豉汤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1-2]。栀子豉汤中化学成分有环烯醚萜类、单萜类、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等,其中环烯醚萜类中栀子苷具有抗抑郁活性[3-5]。本实验研究进一步确定不同配伍比例的栀子豉汤中栀子苷、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变化规律,为其研制开发抗抑郁中药提供基础。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岛津LC-2030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UV-1780紫外分光光度计;TDL-80-2B低速离心机;FA1204B分析天平;KQ-250B超声波清洗器。乙腈、甲醇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娃哈哈纯净水。

栀子购于酒泉市培丰中药材生态种植加工有限公司(批号:170101)。淡豆豉购于酒泉市培丰中药材生态种植加工有限公司(批号:161001)。栀子苷对照品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49-201718)。

2 方法与结果

2.1 不同配比栀子豉汤中栀子苷含量测定

2.1.1 分析条件

2.1.1.1 色谱条件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µm);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37 nm。

2.1.1.2 检测波长的确定 取栀子苷对照品溶液,在200~400 nm进行光谱扫描,随行空白对照。栀子苷对照品溶液在237 nm处有最大吸收,因此选237 nm作为检测波长。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栀子苷对照品20 mg,置于2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溶解,甲醇定容。精密吸取300 µL于10 mL容量瓶中,25、50、150、250、400、500 µL于5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制成30 μg/mL栀子苷对照品溶液及5、10、30、50、80、100 μg/mL系列浓度的栀子苷对照品溶液。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3.1 不同配比栀子豉汤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栀子 : 淡豆豉(1:1,1:2,1:4,2:1,10:1)30 g[6-7],先煮栀子(剪碎),加400 mL水,煎至水剩余约250 mL时,加淡豆豉(包煎),待水剩余约150 mL时,绢布过滤,合并滤液,蒸馏水定容到150 mL,在2 000 r/min条件下离心10 min,得到上清液。取上清液稀释100倍,用0.22 µ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到不同配比栀子豉汤供试品溶液[8-11]。

2.1.3.2 栀子药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栀子粉末(过四号筛)0.103 5 g,精密加入甲醇25 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 mL,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用0.22 µ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栀子药材供试品溶液。

2.1.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2.1.2项下系列栀子苷对照品溶液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在237 nm处进行检测,以浓度(X)为横坐标,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栀子苷标准曲线,求出线性回归方程为Y =14 001 X - 1 847.4,r2= 0.999 9,栀子苷在0.05~1 μg/mL

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1.5 精密度考察 取同一栀子苷对照品溶液及栀子豉汤(1:4)供试品溶液,按上述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连续测试6次,RSD值分别为:0.29%和0.35%,结果表明测定方法精密度良好。

2.1.6 重复性考察 取栀子:淡豆豉(1:4)按2.1.3.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6份,按上述方法测定,测得栀子苷的平均含量为40.93 µg/mg,RSD为1.44%,结果表明测定方法重复性良好。

2.1.7 稳定性考察 取同一份栀子豉汤(1:4)供试品溶液,分别在放置不同时间后按上述方法测定,RSD为0.64%,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 6 h内稳定性良好。

2.1.8 加样回收率 采用加样回收实验,以栀子:淡豆豉(1:4)煎煮液为样品,加入对照品,按2.1.3项下方法制备栀子豉汤供试品溶液,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按下列公式计算加样回收率。

加样回收率(%)=(C-A)/B×100%。其中:A为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量, B为对照品加入量,C实际测出供试品中成分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8.20%,RSD为1.92%,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栀子苷的回收率良好。

2.1.9 供试品中栀子苷含量测定 取2.1.3项下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10 µ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得到峰面积值代入2.1.4项下的线性回归方程,求出不同配比栀子豉汤中栀子苷含量[12-14]。见表1。

表1 供试品中栀子苷含量测定

2.2 不同配比栀子豉汤中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2.1.3.1项下的上清液,稀释500倍,得到不同配比栀子豉汤供试品溶液。另取2.1.3.2项下溶液稀释30倍,得到栀子药材供试品溶液。

2.2.2 栀子苷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按2.1.2项下方法,制成6、7、8、9、10、11 μg/mL系列浓度的栀子苷对照品溶液。

2.2.3 检测波长确定 分别取栀子苷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200~400 nm扫描,随行空白对照。栀子苷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均在237 nm处有最大吸收,因此选237 nm作为检测波长。

2.2.4 线性关系考察 取2.2.2项下系列栀子苷对照品溶液,在237 nm处测吸光度,以浓度(C)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栀子苷标准曲线,求出线性回归方程为A = 0.051 1 C - 0.191 1,r2= 0.999 8,栀子苷在6~11 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5 精密度考察 取同一栀子苷对照品溶液及栀子豉汤(1:4)供试品溶液连续测定吸光度6次,RSD值分别为:0.07% 和 0.05%,结果表明测定方法精密度良好。

2.2.6 重复性考察 取栀子:淡豆豉(1:4)按2.2.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6份,以水为空白,237 nm下测供试品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计算总环烯醚萜苷平均含量115.11 µg/mg,RSD为0.74%,结果表明测定方法重复性良好。

2.2.7 稳定性考察 取同一份栀子豉汤(1:4)供试品溶液,分别在放置不同时间后测定吸光度,RSD为1.60%,结果表明, 供试品溶液在 6 h内稳定性良好。

2.2.8 加样回收率 采用加样回收实验,以栀子:淡豆豉(1:4)煎煮液为样品,加入对照品,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按2.1.8项下方法与公式计算加样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96.76%,RSD为1.35%,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栀子苷的回收率良好。

2.2.9 供试品中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 取2.2.1项下供试品溶液,在237 nm处测得吸光度,代入2.2.4项下的线性回归方程,求出不同配比栀子豉汤中总环烯醚萜苷含量[15-18],见表2。

表2 供试品中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提取方法、剂量的选择 本实验选择了煎煮法为不同配伍比栀子豉汤的提取方法。《伤寒论》中栀子豉汤处方原文为“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查阅历代中药度量衡演变考论及仲景方用药剂量的考察文献[19-23],栀子豉汤中“栀子十四个”约12 g,“香豉四合”(80 mL)约48.27 g,“升”换算为现今的计量单位为200 mL,推算得栀子豉汤中栀子与淡豆豉的比例为1:4,并确定了本实验中药、水的剂量。

3.2 栀子豉汤比例的选择 从实验结果看,栀子:淡豆豉(1:1、1:2、1:4、2:1、10:1)的栀子豉汤中,栀子豉汤(1:4)栀子苷、总环烯醚萜苷的转移率在5种配伍比例中最高,可以说明张仲景之《伤寒论》立方严谨,用药精当,配伍巧妙,疗效显著;并且进一步的确定了《伤寒论》中栀子豉汤配伍比例的科学性与可信度,为后续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等临床研究中配伍比例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此外,从结果中观察到,在栀子比例一定时,随着淡豆豉的比例增加,栀子苷、总环烯醚萜苷的转移率也随之增加。为了进一步确定栀子与淡豆豉的配比规律,加测了栀子:淡豆豉(1:6、1:10)的栀子豉汤中栀子苷、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结果,栀子苷的含量为 29.27 µg/mg、30.44 µg/mg,转移率为:63.82%、66.38%;总环烯醚萜的含量为72.94 µg/mg、102.14 µg/mg,转移率为 27.68%、38.62%。得出结论,在栀子用量一定时,随着淡豆豉的用量增加,栀子苷、总环烯醚萜苷的转移率先增大后减小,其中栀子豉汤(1:4)时最高。

猜你喜欢
淡豆豉项下栀子
淡豆豉透汗又除烦
货贸项下外汇业务
服贸项下外汇业务
UCP600项下电子签字剖析
信用证项下的退单争议
清热消暑山栀子
栀子(赵润怀 摄)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淡豆豉UPLC指纹图谱
六月栀子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