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

2018-10-20 03:14韩淑霞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渗透小学数学

韩淑霞

摘要:数和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两个方面。把数形有效结合,可以让要研究的问题简单化。本文主要对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数形结合思想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27-01

引言:伴随新课程改革地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简单的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视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态度与情感、学习策略与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把书从薄读厚,接着再从厚读薄的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就更要去重视学生把读书从厚到薄的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起教学中对于小学生思想方法的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分析

1.1 让数学问题简单化,提升教学质量

通常而言,数学问题较为复杂化,这对智力没能发展完全的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以及解决数学问题上有着一定难度。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采取数形结合教学的思想,让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从复杂变得更为简单化,让学生更好理解,这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路程问题的时候,把距离和方位有效相结合,可以给予小学生直观印象,这样就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题意,可以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也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2 让数学问题形象化,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我们都知道,很多数学问题都十分抽象,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困难存在。要是可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更加形象化,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并有效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把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融合,发挥好数形结合思想的实际作用。比如,我们拿鸡兔同笼的问题来说明,对于这种复杂且抽象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用图形的方式来表现。首先,这种教学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让问题更为形象化;其次,数形结合教学思想可以突破小学生思维方面的障碍,帮助学生理顺数量的关系,从而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另外,抽象化和复杂化的问题变得更为简单,学生对学习数学学科,就有了自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基础作用,在这个阶段养成的逻辑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采用数形结合思想组织具体的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数学能力的一大途径。

2.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分析

2.1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改革小学数学和计算教学的领域中,培养学生数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学生的数感也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为小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料,让学生更加形象的对数有所感知。直尺是小学生熟悉的学习工具,教师可以借助直尺,把直尺作为原型,通过“数尺”到“数线”再过渡到“数轴”,通过数和点的对应,把点看作数,把数看作点,让学生更好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和含义。比如教师在进行“负数”教学时,就可以借助数轴将正数和负数的关系进行表示。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数轴图,去发现0点的位置。0点是数轴上的正负分界,0的右边全都是正数,且随着位置向右方移动,数轴上点代表的数值就会越大。在0的左方是负数,且随着数轴上点向左方移动,点所代表的的数值就会越小。而0本身是不属于负数,也不属于正数的。如此一来,学生就对数的整体结构有了一个明确认知。

2.2 通过数形结合对学生思维品质进行提升

智力在思维活动中的表现之一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通常代表了一个人的智力,据相关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品质是能够通过后天的教育逐步培养的。小学的数学知识从表面上是各種数字运算以及概念理解、各种规律知识等,本质上是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优秀的思维品质。学生要具备优秀思维品质,才能更好发展自身智力,才能激发出学生潜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一直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教学中的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数形结合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对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时,通过运用数形结合,可以让问题变得更为简单,数量之间的联系变得更直观。在对数量关系问题进行解题时,要把数和形有效结合,降低数学题目难度,把抽象问题更加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生思维能力。比如:1辆汽车1小时行驶了四十千米的距离,那么五个小时内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呢。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画出线段图来。

通过线段图,数量关系就变得非常明确,问题也更加直观的展示到学生面前,题目的难度也就降低了,学生可以很快得出答案来。

2.3 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更好理解各种公式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需要学习很多的数学公式,且公式的形式和内容都需要通过背诵进行记忆,这就会给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打击,而在公式的运用当中,只要问题的形式有一些变化,学生就会无从下手。比如说,学生在对长方形周长的公式进行记忆时,只记住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长+宽+长+宽,但是另外两种形式的公式:周长二长x2+宽x2和周长二(长+宽)x2就不能正常进行运用。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并不是真正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借助木棍介绍求周长的具体方法,而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就可以明白周长公式的具体含义以及由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理解公式以及应用公式。

3.结语

总之,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思想中的重要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起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通过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去解决相关的数量关系的题目。与此同时,在理解公式和解决问题时,教师还要加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把抽象知识更为形象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进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177.

[2]马书梅.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10.

[3]林德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J].学周刊,2015(29):68.

[4]袁婷.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5(06):60-61.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渗透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