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读后感

2018-10-21 11:21李若乔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朱自清背影

李若乔

摘 要:朱自清是一位十分有名的文学家,他创作的很多作品至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比如:《背影》,这篇文章主要出现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并且还影响到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作者从生活细节入手,表达出了一种无私父爱,每次品读都会产生巨大感慨。本文主要以《背影》这篇文章为例,并分享读后感。

关键词:朱自清;《背影》;分享读后感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歌颂母亲,且很少有作家能够将如此深沉的父爱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而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背影》,则让读者非常清楚的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相比于母爱,可能父亲表达的方式显得更加特殊,但这并不能否认父亲对孩子的爱同样伟大。

1关于《背影》简单介绍

这篇文章虽然创作于1925年,但直到今天依旧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力。作为回忆性散文,主要讲述的作者到北京上大学,父亲送他到火车站,并为他买橘子,看到父亲买完橘子爬过月台的背影,作者内心的情感顿时变得柔软,于是用相对朴素的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其实也是想借此机会表现出父爱的深沉,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却让作者充分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的关怀,以及爱护。

2关于《背影》的读后感

2.1深刻感受到父爱

由于受到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国人眼里,父爱的表达没有母爱直接,而父亲给孩子的印象也是比较严厉的。阅读这篇文章,可以很深切的感受到父爱伟大。

朱自清作为家里的大儿子,而且要远离家乡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父亲这种爱子之心也是溢于言表,所以不仅亲自送孩子到火车站,还在火车快要开的时候,赶快跑去买橘子。卖橘子的商贩在月台的另一边,父亲想要越过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父亲坚决要为儿子买橘子。文章中关于父亲攀爬过月台的描写十分动人:”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虽然无言,但却显示出了十分强烈的爱子之心,如此父爱也可谓是催人泪下。

其实,作者的性格也深受父亲的影响,比如:当父亲面对困难的时候,总是在心里面告诉自己“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种气概表现出的作为父亲,作为男人的一种担当,且对作者人生成长造成了诸多影响。

2.2全文立意一脉相承

这篇文章仅仅围绕“背影”二字进行叙述,其实,这个词语在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虽然每次出现的情景都不同,但是所傳递出的情感却具有相似性,且一脉相承。

在开篇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背影”这个词语,全文的情感基调和氛围也由此形成;“背影”第二次出现是在父亲送儿子到车站的时候,父亲为儿子攀爬月台去买橘子,父亲的“背影”显得更加具体,感人;第三次出现“背影”,是火车缓缓开动,父亲的“背影”逐渐被人群淹没,而作者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内心的离情别绪油然而生,催人泪下;“背影”第四次出现的时候是在结尾,此时的情形是作者读着父亲的来信,身处异乡的作者开始思念父亲,并再次想到了父亲的“背影”。这其实也与文章最开始出现的“背影”相呼应,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更是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2.3文章极具写作以及语言特色

阅读《背影》这篇文章,不仅可以深刻感受到浓厚的父爱,同时还感受到了文章所具有的写作,以及语言特色。

首先是写作特色,主要表现为白描的写作技巧。全文主要描写的在特定场合下,父亲让人感动的背影。与此同时,还对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等进行了朴实描写,尤其是相关句子表述,几乎没有任何修饰词语,而只是将眼前最真实的情景真实表达了出来。这其实也凸显出了白描这一写作技巧的魅力所在,虽然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清淡,但是却包含有浓郁的情感。不仅如此,作者还有意识的使用了侧面烘托这一手法,比如:父亲买桔子回来时,儿子见此情形,赶快上前搀扶……其实也是想要借助这些平淡的事情去衬托出父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其次就是语言特色,朴素,还十分具有典雅气质,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语言具文白夹杂的特点。比如:文中说到了“失业”,但具体的表述却是“赋闲”,而最后一节提到父亲的来信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几乎都是文言文形式,既让这篇散文的语言色彩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也表达出了当时生活的困境。而作者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作者自身具有良好的文言基础,所以是习惯使然;二是更能委婉的表达作者当时的情感,而且还能维护自身的体面,比如“失业”说成是“赋闲”,类似的举例其实还有很多。

其实,文章的写作以及语言特色还有很多,且等待进行深入探讨。

3结语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相对特殊,在当时的年代,文章一经发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依据中国传统思想,人的情感表达方式都比较委婉,所以朋友,家长之间的关爱等情感基本上都是埋藏在心里面,而不主动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感受还是十分深刻的,同时也明白了父爱其实和母爱一样伟大。不仅如此,还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这对于我之后相关语文课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必定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相信不管时间如何流逝,朱自清这一篇《背影》都将是经典。

参考文献

[1]赵萍.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背影》教学片段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

[2]陈维娜.品读经典,感悟真情——浅谈《背影》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03.

[3]李春莲.感悟亲子之爱——在朗读中体会《背影》一文的亲子之爱[J].学苑教育,2017,10.

[4]李庆华.用心品味感悟真情——以《背影》为例谈语文情感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6,02.

[5]李彩萍.认真品味,感悟真情——《背影》教学建议[J].山西教育,2016,03.

猜你喜欢
朱自清背影
主题:背影里的爱
爸爸的背影
背影
天台植物
朱自清的较真
不吃救济粮,饿死了朱自清?
背影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