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从经典诵读开始

2018-10-21 10:41张河龙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国学班级内容

张河龙

古代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文和和经典名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涵养,既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如何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学生的教育中,经典诵读就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不但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经典诵读的方法和策略

1.强读重记、丰富积累

小学时期,孩子们记忆能力较强,理解能力相对薄弱,要抓住他们记忆的黄金期,重读轻教,诵读的重心要放在学生的积累上。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不段提高,古汉语知识的不断增加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对经典篇目,会逐渐理解、逐渐感悟。在日积月累的升华过程中,经典诵读犹如在他们心田播下文明的种子,慢慢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乃至不断收获,最后成就孩子们一生的发展与幸福。

2.立足课堂,提升内涵

小学语文课程的课时并不是十分充裕的,所以经典诵读教学应当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教科书原有古诗文的教学基础上,有计划地把唐诗、宋词穿插于其中进行诵读。

在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内外诵读的有效衔接,重点是教给学生开展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并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思想道德。

3.形式多样,增加情趣

学校和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组织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有效促进经典诵读教学的落实,同时督促学生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行为品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古诗词朗诵比赛。给学生搭建一些展示平台,激发他们的兴趣。讲国学经典故事,在国学经典著作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例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让学生讲讲自己喜欢的故事以及体会,加深对国学的喜爱。

开设“读书角”每个班级可以开设一个“读书角”,书籍可以是同学们自己捐赠,或是学生凑钱购买,图书角的书籍是全班同学共同拥有的财产。同学们可在课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从而有效拓宽广大师生的阅读空间,增加阅读量。

4.创设氛围、注重渗透

经典诵读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属于语言教学活动,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相关的语境,即环境。环境作为一种内隐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熏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打造校园墙壁文化。充分利用好墙壁这块阵地,在墙壁上专门开辟“国学文化”版块,让一块墙壁似乎都在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经典的书香。

其次,各个班级将黑板利用起来,指定一个范围作为“经典名句”专栏,班里的学生轮流搜集古代经典名句并写在黑板上,同时可以结合简单的讲解。既陶冶情操,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意识。

最后,合理利用学校的有声资源。可以设置了古诗铃,诗句和铃声结合在一起在校园回响,让国学内容伴着学生上课、下课,陶冶、感染着他们。

二、经典诵读的正确导向

学校在组织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的言行十分必要,但由于国学经典内容学生大多还不能理解,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得体把握、有效引导。

1.核心精神引导、崇尚高尚人格

借助经典诵读,结合当今的教育要求,把校本教材和经典结合起来,一起背诵、学习。对照学习,穿越时空、贯通古今它能更好的让古典文学中的文化、思想释放出来,让古典文学的精神力量最大化,进而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传承中华文化精神与现代德育教育相结合。

2.千古名句感悟,启迪美好人生

文以载道,国学经典中有大量的名句,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寄寓传统的美德、或彰显母语的魅力,学生便于记忆并容易理解,潜移默化间,可陶冶其性情、開阔其心胸、端正其品行。

3.体验活动渗透,丰盈精神境界

为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学校可以结合班队会和课外活动编排文艺节目,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表演中去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开展班级、校级的讲故事比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播活动,让经典融于活动之中,化枯燥为快乐,有效地提升了诵读效果和育人功效。

三、经典诵读注意的问题

1.教师诵读,身先士卒,提升素养

要开展好学生诵读活动,教师必须躬身先行,除了不断掌握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外,还要用国学的核心精神不断修养自身,体现良好的言行风范,为学生做出表率。

当然,教师诵读不等于将学生诵读的内容先行备课,而是要把握其的核心精神,在有限的时间、充沛的精力范围内,有选择地进行诵读。在诵读的同时要自觉地感悟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主动改善自己的言行,在学生面前展示良好的师德和文雅的语言,为更好地开展诵读教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诵读内容,去粗取精,弘扬传承

我们诵读经典原著,不必躲躲闪闪,一方面能整体把握其内容,另一方面又能体现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尊重。不同朝代著作中所谓糟粕内容都有其历史的原因,作为教师应该历史地看问题,这也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另外,在用国学经典内容引导小学生言行方面则取其精华,避开不合时宜的内容。

3.诵读评价、督促落实,多元评价

经典诵读活动能生动活泼地开展,需要实施恰当的活动评价。对学生个体的诵读评价,要突出激励性,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朗读情绪,树立起朗读的信心,使他们敢于朗读;同时,在学生的评价注重引导,让学生会读,学生朗读完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说“好”与“不好”在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到引而不发,使学生在快乐的朗读中学会朗读,读有所思,读有所得。

对班级诵读可以结合学校活动,进行奖励性评价,分别举办班级、年级、校级不同层次的诵读展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编排有关国学经典的文艺节目,进行优秀节目评选,对班级和学生激励肯定。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为了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了学生将来的“厚积薄发”,我认为,“经典诵读”应持之以恒地认真开展下去。我们一路欢笑着走去,聆听着祖国未来栋梁成长拔节的声响,心中盛满的是教育者潜存的满腹豪情!

猜你喜欢
国学班级内容
班级“无课日”
“垂”改成“掉”,好不好?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