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科学教学应对策略

2018-10-21 11:17仲超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乡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仲超

【摘要】乡村小学的科学教学受政策倾斜与政府关注的影响从无到有。本文试着分析当下乡村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困惑,并结合校情与教学实际提出见解和建议,扬己之长避己不足,用好已有师资,放大乡村的优质资源,努力打造乡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小”而“精”。

【关键词】乡村小学 科学教学 资源

笔者历经城郊小学兼职自然教学、专职科学教学到城区大校专职科学教学,见证了科学学科的教材改革过程,做过省“四配套”工程的授课教师,操作过区“四配套”的器材配置发放,应该说对这个学科的发展历程了然于心。现在再度面对乡村小学的科学教学同样也有困难和疑惑,如何打破这样的窘境找到突破口?结合教学实际与校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专职带兼职携手并进,小行动大面貌

乡村小学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或多或少不论年龄及层次都配备了科学教师,少数学校还能有专业对口的科学专任教师来校任教,学校面对这样的师资当有所行动。

1.珍惜已有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学科培训,促进专业化发展

乡村学校应当注重已有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多给为数不多的兼职科学教师培训机会和扶持政策,在做好兼职科学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科学学科的理论学习,积极参加课题申报、优秀课评比、省市级学科活动,努力做到从任务型教师向优秀教师转变。

2.充分发挥专职教师的专长,引领其他兼职教师的学科发展

从事乡村教学的专职科学教师极少,学校应充分发挥其学科引领作用,利用公开课、专题讲座、业务学习等多种机会,实施从点到面的学科专业能力辐射,从年初制订教学计划,期中的单元分析总结、实验操作及学生动手做的示范等多渠道去实现从年级到学校乃至周边其他学校的学科教学资源共享。

二、小班加复式分层教学,小方式高成效

乡村小学的班级数和学生数较少,可以避开大校开展科学教学及学科活动的人员安排烦琐、学生调动困难、场地环境制约等不利因素,能高效成就活动及教学的内涵,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1.整合主题内容,班级年级合作,追求品质要质量

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确定主题,对参与学生不做具体的年级要求,如: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因层次不同,必然能促进低年级学生对高年级学生取得成果的向往与追求;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操作难度不高的科学实验或活动要么精益求精得出更高成果,要么信手拈来带来数量倍增。这样的学科主题整合较好地克服了实验活动在成果数量上的难关。

2.设计阶段活动,多个年级分层,实施梯度做文章

面对主题突出的实验及活动,可以用心设置不同阶段进行有机分层。对空气、水、土壤等内容难度不一设置多层目标,实施梯度教学,低段学生完成当下目标可以提前向中段、高段继续探究。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根据个人已有的科学前概念有选择地完成阶段任务,这样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既可以分段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极大鼓舞学有所长的学生发挥能动性获得更丰富的科学经验。学生在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地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3.灵活编排课程,合班复式教学,合作课堂出成效

学校可以考虑将平行班或不同年级的科学课安排在同一节次,如有需要,专职教师也可以合班教学。学校充分利用已有师资合理安排,科学筹划课程分配,将每个专、兼职教师的能量发挥到最大限度,这样的方式必能促进区域内科学教学的自主发展,还能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三、家校与社区资源共享,小措施多回报

学校与家庭、社会配合,就是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合作,为达到同一目的而进行的工作,这个目的定位在培养学生良好素质上,为学生的做人、学习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是目的,而学校与家庭配合就是为达到这一目的采取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1.已有的学校资源当优化使用

学校拥有计算机房、仪器室、实验室等利于开展科学学科教学及活动的优质资源。更有城区学校羡慕的便于开设各类种植与饲养课程的土地资源,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谋划开展数字实验室、科学家社团、开放式实验室等活动内容,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注重资源的分配与合理利用,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2.忽视的家庭资源应赏识取用

家庭是小学生除了学校之外,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是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学生学习的启蒙者。对于科学教育而言,家庭是学生接触最多、最早发生的一个学习场所。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也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倡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学科学,在生活中用科学,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地处乡村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居多,在家务农的家人大多都生产、生活经验丰富,学校与家庭沟通结合地域优势推广种植、饲养、手工等特色活动,把科学教学从课堂向家庭拓展,借助家长们的才能搭建家校互通的教学桥梁,把科学教材中涉及的部分做实、做强。

3.豐富的社区资源该充分利用

目前,少年宫、文体中心在乡村已十分普遍,乡街的妇联、团支部都是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与组织者,学校更是乡街实施其功能的主阵地。社区资源还包括自然资源,田野、山林、河沟、水渠等,每一种农村的自然现象, 都可以为科学教学提供最直观的教学素材。人类的生产活动、水污染、垃圾的处理等科学课堂问题都可以在乡街学校周边得以研究落实。结合学校校情与社区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不仅能解决资金、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困难,还能帮助学校将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推向社会,践行科学学科的现实意义。

乡村学校的科学教学,从过去的无到今天的有,从前一阶段因各种因素制约的拘于形式到现在因各种政策倾斜与各级政府关注而迅速发展,应该说遇上了大好时机。作为乡村科学教师在日常科学教学及活动中要敢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分析自身学校地域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敢为人先,找准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放大优质资源,为乡村学校的科学教学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乡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如何提高西藏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浅谈乡村小学电教设备管理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如何培养乡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