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文本插图,激活语文课堂

2018-10-21 10:52周洪宪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低年段插图学问

周洪宪

【摘要】教材中的插图不只是漂亮,引人注目,更有它存在的重要意义,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配合文字说明内容,还可以帮助低年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抽象复杂的概念或词语。教材中的小插图都有它的大学问在其中。

【关键词】苏教版教材 小学语文 低年段 插图 学问

现今的语文教科书打开,除了词语、文本以外,更能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各种色彩艳丽的插图。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正好是他们形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候,而他们的逻辑思维正处于萌芽状态,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他们理解的好抓手,也是他们学习语文兴趣的激发点,甚至而这些插图就是他们走进中国汉字乃至中华文明的最好方式,并且由浅入深帮助他们建构完善的形象、逻辑思维。

一、统计分析

1.苏教版低年段语文教材一共四册,每册都有其各自的侧重点和语言训练点,它们虽然内容不同,但是主要的板块大致相同。四册中都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单元,课文单元和练习(如表1)。但是各自的数量不同:第2~4册中都有识字单元2个,课文单元6个,练习8个;第1册减少了一半的课文数量和2个练习,但增加了拼音单元和认一认部分。

2.教材每册的插图都很鲜活,非常形象直观,种类齐全,它们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相较于以前的插图,现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低年段教材中的图片出现了更多的深受这个年龄段孩子喜欢的卡通漫画插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增加了许多大篇幅的整张插画,取代一些任务肖像类的小插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的体会插画中的情景和意思,更能够锻炼了学生对大幅插画的观察学习能力,尊重了他们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观察顺序的个性特点。

3.从低年级语文书插图统计表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低年段课文的插图总数,第2~4册差不多,但是第1册却遥遥领先(如表2)。可见,越是入门时,越是打基础时,插图的辅助就越有必要。而第1册中多出的数量主要集中在入门的拼音学习和认一认的识字学习中,插图对于刚进入语文学习的一年级学生,有帮助他们消化抽象的拼音学习和理解汉字的巨大作用。

4.从低年级语文书插图统计表中还可以看到,在每册都有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单元、课文单元、练习中,插图使用最多的不是课文单元,而是练习。识字、课文都有文字的帮助,学生主要是理解文本,插图作为辅助工具在帮助文本理解使用。练习则是每个单元中专门训练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其中有一些是比较难懂抽象的成语、诗歌等,一些是口语交际等需要一定情景背景的,插图可以很好地用来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成语和诗歌所蕴含的道理,也可以帮助理解口语交际遇到的情景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打成训练语文素养的目标。

5.低年段是孩子形象思维的活跃时期,而他们的想象力也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在插图中多为卡通漫画类,照片实物类的插图不多(如图1)。因为照片实物类的插图是真实的,学生从这类插图可以准确地知道所描绘的人、物或景在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让他们有清楚准确的理解,所以这类的插图多是用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部分伟人照片。而大部分的卡通漫画类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有理解,更给了他们自己补白创造想象的空间,所以这类插图占绝大多数。

三、思考应用

1.利用插图,理解词语

低年段的学生,刚进入语文学习,如果直接让他们接触难懂的复杂的词语,不但失了兴趣更加不可能达成理解掌握,这时候就要利用好插图。第1册和第2册中的识字单元中,很多都是生活中的词语组成词串,但是毕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很多东西他们都没有接触过,也就不知道。这个时候利用插图,就可以让他们走进生活,又不会完全依赖课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像词语“蝈蝈”和“知了”,课文中的插图将两种小动物直接融入了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地方,蝈蝈在藤编笼子里,挂在家门口,而知了则在大树上叫着。这样不但让学生可以直观知道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更能够联系生活知道实际生活中它们的生活特性,进而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有了链接,丰富了他们的常识。

2.借助插图,理解句子

理解了词语,那下一步就是句子。句子比起词语来,它所包含的信息更多,需要串联理解的也就更多,有的长句子更是需要同学们运用不同领域的感官去理解,所以在低年级小学生所有感官统配还没有十分熟练的时候,我们可以由插图从视觉上进行辅助。如二年级上册中一篇文包诗《英英学古诗》,它借由小女孩英英学习古诗《静夜思》这个故事,要让学生能够知道课文主要内容,也要学会理解古诗《静夜思》。课文内容掌握了,可是古诗的理解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遥远而陌生,他们不知道李白是谁,他为什么写这首诗,也不知道他写这首古诗表达了什么,所以课文中有了诗文对照的部分。可是仅仅靠文字的解释,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是一知半解,于是,插图就帮了大忙,以诗人李白月下倚窗看为插图意,让学生看图体会那样的月光,进而感受李白的心情,这就将学生从现在拉到了古代,与李白一起望月思念起来,越是美丽的月亮越是衬托出诗人的孤单与思念。学生理解诗句及诗文对照部分的句子也就水到渠成了。

3.善用插图,培养观察

插图是学生理解的“拐杖”,它有辅助功能却不能代替学生行走。所以善用插图很重要,不能为了看插图而看插图,我们要让学生从插图上学会理解,更要学会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如一年级上册《看菊花》这课,课文主要想告诉学生菊花的颜色美、数量多和不怕冷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喜欢这种花。但是在体会菊花特点的时候,学生其实可以利用自己已经有的经验说出“白色、黄色、蓝色……”等颜色,可是菊花的特点不仅仅是画板上的一块颜色这种美,那一丛丛、一片片的颜色之下的生机、菊花间竞相开放的景象才是真正要体会的美。这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语文书上的插图,他们可以细致地观察到每一朵菊花都有它的颜色,各有各的姿态,这是一种美,而他们一团团一簇簇的美则是让学生去细致地观察可以发现的。插图中菊花开满了整个画面,除了绿色最显眼的就是那一朵朵的菊花,一团靠着一团,一簇挨着一簇,你是红,我是黄,你是白,我是粉,你开得盛,我比你开得旺,一朵更比一朵艳……就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看菊花,通过观察发现美,更变身一朵美丽的菊花感受这种生命力的美。

4.观察插图,训练表达

“看”是输入过程,而“说”是输出过程。我们让学生有了充分的输入过程,那最终效果应该是能够自如地输出,所以小小插图也是学生表达能力的一把钥匙,善用这把钥匙就能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二年级下学期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部分,它就是要学生先观察插图,然后来说一说什么是正确的姿势。学生有了两年的观察插图的训练,所以他们很快就能知道插图中哪些姿势是不对的,接着老师可以给予句式的辅助:“第(几)幅中的(谁)姿势是不正确的,他(怎么做)?”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将自己观察的插图中的问题用句子表达出来,进而可以在这个句式上再加大难度“第(几)幅中的(谁)姿势是不正确的,他(怎么做),我们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怎样的)。”让学生表达不正确以后,联系生活中的样子表达出来,达到知识的构建与表达的训练同步。

苏教版小学语文低年段的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插图,它们是老师教学的有利辅助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有力保障。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够充分发掘小插图背后的大学问,让它们为我们的课堂发光发热,相信学生不仅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学到本领,更能够在小插图基础上获得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等多元综合素养,达到真正学语文、用语文,做有语文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1]李丽华.语文教科书插图研究[J].宁夏教育,2002(05).

[2]曾天山.国外关于教科书插图研究的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03).

[3]赵文婷.人教版和苏教版拼音字母插图比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5).

[4]杨震.小学语文教师对插图的认识及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5]刘婧、李宝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02).

[6]李祖祥、陈元元,小学中年级语文教科书插图研究——以苏教版为例[J].語文建设,2008(05).

猜你喜欢
低年段插图学问
意林双周历学问勤中得(2017.9.16—2017.9.30)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裁剪的学问
赛跑中的学问
低年段儿童“唱读”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低年段书法课激趣法宝之甲骨文
低年段阅读教学激趣策略浅探
静与动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