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课程研发和实施的研究

2018-10-21 11:17李烽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李烽

【摘要】小学数学趣味课程的研发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常规小学数学教学下,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研发课程内容、建立课程体系、搭建实施平台,使之成为有生命力的课程。与小学数学教材一起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一颗数学的种子。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课程 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 实施平台

小学数学不仅要让学生习得知识,更要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数学思维、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有所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一本数学教科用书,我们还需要对现行的数学课程进行再次开发,把更多有趣的、有魅力的数学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带他们走出教材,感受更为宽广的数学,领略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价值。其实在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已经鼓励地方和学校设置和开发“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掘一些小学数学中趣味性的元素,研发趣味数学课程,以此丰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在研发小学数学趣味课程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发适宜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一个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要与课程目标高度一致,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体现数学趣味性的同时又不失“思维”这一数学本质。

小學数学趣味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数学素养。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为三年级的学生研发“计时的发展史”“ 时刻里的奥秘”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人的计时方法,知道计时工具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简单历程,了解由于时差的存在给国际之间的交往和生活带来的诸多问题,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思考的数学能力和意识品质。

我们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研发适合他们的小学数学趣味课程。比如“巧算24点”这一内容,可以说二年级就已经有很多学生熟悉这个数学游戏了,在各年级都有教师把它用作趣味数学的课程内容之一。但是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每个年级在编写这一内容时都会有所不同。二年级的学生还没学过混合运算,三年级的学生只学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所以给二、三年级的学生研发这一内容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只要求分步计算出24点。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则要求用综合算式计算,并需要用上小括号、中括号。

在研发小学数学趣味课程时,需要发掘数学的“趣味”,但却不能丢了数学的本质,那就是“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要紧紧围绕数学的这个本质研发内容。但是,因为小学数学趣味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所以研发的内容要避免难、繁,而要向思维的广度发展,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宽度,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比如,四年级的学生学过 “轴对称图形”以后,我们可以为他们研发“奇妙的剪纸”。组织活动,让他们剪“红双喜”“红十字”……甚至各种个性化图案,让他们经历折叠、画线、裁剪的剪纸过程,感受剪纸与轴对称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活动经验。数学思维除了逻辑推理,还包括创意想象,我们要用好小学数学趣味课程这块阵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宽度,让他们的思维任意纵横。

二、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

小学数学趣味课程并不是某一个年级的课程,而是贯穿几个年级的课程体系。每个年级都需要研发符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数学趣味课程,如一、二年级可以多研发一些游戏类的数学趣味课程,三、四年级则以动手实践为主,五、六年级的数学趣味课程思考性可以更强一些。而每一个年级的数学趣味课程并不是由一个个孤立的内容拼凑起来的,需要由几大板块将课程内容组合起来。

比如,五年级的数学趣味课程,可以设置这样几个板块: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游戏、动手做数学、数学趣题赏析。其中数学与生活的板块可以设置这样4个课时:合理安排时间、商品销售、找次品、生活中的负数;数学与游戏的版块可以设置:河内塔问题、对称原理的数学游戏、抢数游戏、数学魔术;动手做数学的板块则可以设置: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四巧板、巧用天平、有趣的火柴棒;数学趣题赏析的板块,我们可以安排以下内容:抽屉原理、牛顿问题、巧添辅助线、丢番图的墓志铭。我们也可以将某一课程内容单独设置一个板块,并分几课时来教学。比如,在设置 “走进数独”的板块时,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入门级、2级、3级、4级等几课时进行教学。

要统筹安排各年级的课程内容,避免重复,有些内容虽然适用于几个年级,但要在目标要求以及难易程度上有所区别。如“有趣的火柴棒”,这个内容适用于一至三年级教学。在一年级教学这一内容时,只要求学生用火柴棒摆一些数字、运算符号、图案等;在二年级教学这个内容时,要求和难易程度要适当提高,要求学生在简单的错误的加减算式中移动一定数量的火柴棒,使等式成立;三年级,则要求学生在错误的加减混合以及乘法算式中移动一定数量的火柴棒,使等式成立,以及移动一定数量火柴棒改变稍复杂的图形等。虽然在三个年级都设置了“有趣的火柴棒”这个相同的内容,但它们之间要有衔接、有层次,建立科学的体系。

当一个完整科学的小学数学趣味课程体系建立起来后,每一个学生从一年级至六年级经历了每一阶段不同特色而又互相关联的数学趣味课程后,对数学的感悟和认识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有助于后续的学习和生活。

三、搭建有效的实施平台

小学数学趣味课程需要一批实施者,而数学教师则是最佳人选。数学教师了解本年级学生现有数学能力和知识结构,可以结合现有的数学教材内容,根据班情学情,合理科学地将小学数学趣味课程与常规数学教学结合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同时小学数学趣味课程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常规数学的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小学数学教材每册内容一般在50~60课时,而一个学期的上课天数一般在90天左右,可以在多出来的这30余课时中抽取一部分课时实施小学数学趣味课程。也可以每周固定一天为“趣味数学日”,这样可以营造氛围,有利于学生们形成乐学善思的好习惯。还可以结合学校的社团课程,开设年级层面的趣味数学社团,把一些内容丰富、有连续性的内容单独研发出一个课程,利用学校统一的社团时间,开设趣味数学社团。比如,“魔方”就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数学趣味课程,包括正方体魔方(三阶、四阶、五阶等)、镜面魔方、金字塔魔方、粽子魔方等等。在一个年级的各班中招募学员,利用每周一课的社团时间,和学生们一起玩转魔方。

为了让小学数学趣味课程有效实施,课程评价必不可少。学校可以对每个班级的数学趣味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记载,并根据教学情况、学习氛围、学习成果等评选出优秀班级。教师对学生也需要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情感与态度的形成,还要关注数学素养和合作意识的提升。

小学数学趣味课程的研发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常规小学数学教学下,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研发课程内容,建立课程体系,搭建实施平台,使之成为有生命力的课程,与小学数学教材一起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一颗数学的种子。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走向学科育人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付费买课 还要细思量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