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职校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21 07:38廖思欣
速读·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任务驱动

廖思欣

摘 要:本文主要从任务驱动式、合作探究式、组际竞争式和表演展示式等四个方面论述小组合作学习在职校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组际竞争;表演展示

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美术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合作讨论、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合作学习,也是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弱,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样欠缺,而小组合作学习恰好可以促进这几方面的发展。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职业学校美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职生在美术课堂上相互帮助、彼此协作,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团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在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美术课程教学理想的效果。

一、任务驱动式的小组合作学习

任务驱动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布置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各个小组紧紧围绕这些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有效地应用学习资源,进行互助协作的学习和探究,完成既定的合作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特点是将课程分割成可操作性的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开放式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任务设计时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绘画技能,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原则。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时间安排上要有弹性,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留有余地,让学生能够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例如,在教授“萝卜的基本雕刻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采用研究性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生通过探索、研究掌握雕刻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根据萝卜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和创造,让学生体验到与人协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让学生在雕刻萝卜的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新的雕刻方法、技巧中创新,这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制作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例如:翻折等方法的灵活运用,萝卜的颜色搭配,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更精致,更完美等。雕刻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整个教学流程中有学生制作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采用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教师在总结时采用欣赏和激励的方式,由学生总结雕刻一件完整的萝卜作品的一般步骤方法,为学生的探索研究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学习,从而达到会学。因课时有限,学生完成的作品并不都是非常精细完美的,这时让学生欣赏一些精美的高雅的玉雕、根雕艺术品,这本身便是一种无声的激励,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原来除了萝卜还可以用这些材料雕刻。教师再把本课学习迁移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用生活中其他材料进行雕刻,美化生活。正是这层层递进的任务驱动,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多向互动交流,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学习,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合作探究式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存在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为学生搭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平台。例如,在教学“十二生肖”时,教师可以让各小组搜集有关十二生肖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从中选出有代表性、能突显美术元素的资料在班级分享,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所特有的十二生肖知识。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组十二生肖的美术作品,表现形式不限,可以是手工,也可以是绘画。引导小组成员间共同探究、相互启发,拓展创作思维,充分展示小组个性与集体智慧,协作完成一组十二生肖作品。教师要善于将动手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让学生在各自小组扬长避短、合作探究,达到优化组合,真正做到小组探究、集体实践,协作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合作探究,既能弥补教师因材施教的不足,让每个小组成员施展才华,促进个性发展,又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技能,促进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习惯。

三、组际竞争式的小组合作学习

竞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尊心、成就感,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学风,将潜在动机转化为学习动力。因此,竞争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催化剂。小组合作学习内部重合作,但外部重竞争。教学中引入组际竞争机制,通过集体表决、小组评议等方式,从各小组中评出若干积极合作、作品优秀的先进小组,并对先进小组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各小组为集体荣誉,开展小组合作时往往先经过集体讨论、献谋献策,确定清晰的思路与任务,然后再集体动手完成创作。这无疑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材料妙用”时,教师在课前让各小组收集废弃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妙用再创作。由于引入组际竞争,各小组大胆想象、积极创作,制成泡塑假山、酒瓶盆景、塑料插花等栩栩如生的作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比个人的作品来得更丰富、更有趣、更有价值。组际竞争激励机制还能激发各小组创先争优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动力,是构建优质课堂、形成良好学风的好方法。

四、表演展示式的小组合作学习

中职生的劳动与创作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与认可,如果让各小组合作动手制作的手工或绘画等作品,在一定范圍内进行展演、展览,那无疑是对学生莫大的鞭策与激励。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中,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些有趣的表演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合作探究欲望,充分展现集体智慧,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留出时间,安排各小组上台“亮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各小组的构思及与众不同之处。例如:在教学“剪影”时,让各小组用剪影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后,可以将课堂临时布置成一个小型剧场,安排几分钟时间,编排一个有趣的剪影剧,让各小组带上各自制成的剪影,学生能够在这个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并且终身难忘。

参考文献

[1]赵笑梅.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基本经验[J].教育科学,2017.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任务驱动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