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生儿黄疸运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8-10-22 08:05杲绍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光疗黄疸胆红素

杲绍莉

(邳州市中医院,江苏 邳州 221300 )

在临床儿科疾病中,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不断积聚[1]进而导致的皮肤或器官黄染,若未及时给予处理,将会增高血清中未结合的胆红素,穿透血脑屏障,对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带来严重损害[2];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遗留严重后遗症。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临床护理可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其对改善病情,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帮助。现对医院2016年7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黄疸新生儿采取不同护理方式的有效性予以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常规资料

1 00例患儿全部确诊为新生儿黄疸,入选起始时间在2016年7月,终止时间在2018年2月,划分成例数相同的2组,参照组女病患21例,男病患29例;日龄均值(3.85±1.08)d;体重均值(3.54±0.74)kg;血胆红素水平(251.47±14.96)umol/L。实验组19例女病患,31例男病患;日龄均值(3.93±1.12)d;体重均值(3.67±0.64)kg;血胆红素水平(251.52±15.13)umol/L。两组资料(性别、日龄和血胆红素水平等)对比基本上接近,P>0.05,满足相互对比要求。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做好患儿保暖措施;行光疗干预时需给予眼罩佩戴,并将尿片穿好;喂养患儿时应避免呕吐;对患儿皮肤黄染改变情况严密观察;动态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尽快恢复患儿生理舒适度。

实验组:行综合性护理,护理方法为:①入院评估:对患儿二便颜色仔细观察,以期科学判定黄疸严重程度;另外,还需对皮肤黏膜和巩膜颜色加强观察;若发现黄疸于患儿四肢手足心扩散,颜色较深,提示黄疸处于加重状态,应当提高重视,并密切关注其神经系统表现;一旦观察发现患儿存在早期胆红素脑病症状,例如嗜睡拒食、抽搐以及精神反应差等,需尽快通报医师,采取抢救干预。②心理干预:与家属加强沟通,对其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减轻家属担忧心理;鼓励家属接触患儿,建立情感联系。③抚触干预:患儿游泳或沐浴后对其实施全身抚触干预,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时间为五天。由头面部开始,其后逐渐向胸腹部、四肢以及背部进行,加速胎粪排出。④感染护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同一病房中安排一位母亲及胎儿,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病房清洁消毒工作;患儿食具应专人专用,用完后及时给予清洁消毒。⑤健康宣教: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向其讲解黄疸的患病机制与具体表现,尽可能取得家属的信任与积极配合。若新生儿存在红细胞G6PD缺陷,应告知家属切忌给予患儿蚕豆或蚕豆制品等食用;若患儿患上胆红素脑病,需密切注意其后遗症情况,同时制定出对症护理干预;嘱咐家属若患儿存在黄疸复发表现,则需尽快复诊。⑥饮食指导:因新生儿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营养量的摄入需求大,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新生儿行热能、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干预措施;此外,还需在护理过程中对患儿饥饿情况、大便性状等密切关注,结合患儿身体变化对其饮食合理安排。⑦光疗干预:将光疗箱及时消毒,并将温度调节到适宜状态,一般为27℃左右;照射温度保持在31℃左右,时间则为6h至12h。光疗时做好防护措施,间隔一小时翻身一次,俯卧位与左右侧卧交替进行,以使患儿皮肤得到充分的照射;必要时护理人员可对患儿进行轻柔抚摸,以使其情绪维持稳定。

1.3 效果评价(观察)

效果评价[3]:护理后黄疸完全消退,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血清胆红素低于119.7umol/L判定为显效;护理后黄疸消退明显,临床症状缓解明显,血清胆红素在119.7umol/L至171umol/L判定为好转;护理后黄疸程度未得到改善或者病情加重判定为无效。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护理前、护理第一日、第三日和第五日黄疸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2组数据,计量资料黄疸指数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总疗效以%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

两组护理后的总疗效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统计学意义成立(x2=10.6985,P=0.0011),具体数据如下:参照组显效18例(36%),好转20例(40%),无效12例(24%),总疗效为76%;实验组26例(52%)显效,23例(46%)好转,1例(2%)无效,总疗效为98%。

2.2 黄疸指数

护理前两组黄疸指数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护理后的各个时间段黄疸指数均低于参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的患病机制比较复杂,通常新生儿出生后两至三天可出现黄疸,五至六日进入高峰期[4],14d左右便可消失;若患儿黄疸持续时间过长,会诱发诸多并发症,进而影响到患儿的运 动功能和智力等。

表1 2组黄疸指数对比( ±s)

表1 2组黄疸指数对比( ±s)

组名 护理前 第1d 第3d 第5d实验组(n=50) 6.94±1.02 7.19±1.16 8.16±1.92 9.22±2.20参照组(n=50) 6.96±1.00 7.83±1.65 8.89±1.12 13.20±1.84 t值 0.0877 2.2437 2.3223 9.8126 P值 0.9304 0.0271 0.0223 0.0000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一方面能够通过向家属宣讲黄疸相关知识,减轻家属的担忧心理,进而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另一方面,蓝光干预能够积极治疗黄疸,使其自行消退,提高患儿身体素质[5],促进健康成长。本研究对选取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两种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接受综合性护理后总疗效达9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6%,P<0.05,提示综合护理在临床中的运用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促使患儿尽快恢复;另外,研究还显示实验组护理后黄疸指数与参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P<0.05,再次证实综合护理能够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可改善患儿预后。

总之,综合护理实施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属于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值得加大推广。

猜你喜欢
光疗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胆红素增高怎么办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