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干预对行PCI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2018-10-22 08:05赟,张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前瞻性造影剂心肌梗死

陆 赟,张 娟*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宜兴 214200)

心肌梗死是临床较为严重的一种病症,病死率极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症,其主要病因是机体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蚀损及血栓形成,进而造成血管管腔持久性闭塞,血流中断,往往造成心肌持久缺血,发生心肌梗塞。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是目前临床开通梗塞相关动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为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但临床应用中发现该术有较大的应激,炎症反应,进而活化聚集血小板,损伤内皮功能,造成心肌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冠脉复流失败[3-6],从而对患者此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为此,临床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行PCI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前瞻性干预是近年来临床实践成效显著的一种护理干预方法,已成功在多个科室、多种疾病的护理中成功应用[7]。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前瞻性干预对行PCI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临床改善行PCI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9例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PCI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1例,女8例,年龄45-74岁,平均(62.1±1.5)岁;合并高血压者52例,糖尿病者10例。另选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PCI的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7例,女10例,年龄46-75岁,平均(62.7±1.7)岁;合并高血压者55例,合并糖尿病者6例。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所收入的患者均符合急诊PCI适应症的心肌梗死患者;(2)年龄≥18岁,<80岁;(3)入组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功能≥KilliPIII级者;(2)有消化道溃疡疾病、脑出血疾病以及其他出血性病病史的患者;(3)血小板数量低于100×109/L或高于450×109/L。

1.3 护理干预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包括术前检查、病情评估、饮食指导以及起居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前瞻性护理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主要包括入院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生理干预以及社会干预等几项内容。入院健康教育,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语言关怀,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关心,同时将相关治疗措施,可能出现的症状向患者进行详细说明,耐心的解答,从而将患者及家属心中的疑虑和恐惧消除,此外还应多做正面宣传教育帮助患者竖立克服病症的信心。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对于存在恐惧心理的患者要及时的进行疏导,安慰。生理干预,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及生理状况的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同时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易消化的低脂、高蛋白食物。患者身边的朋友、家属的关心对患者的康复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前瞻性护理对患者的社会关系进行干预,旨在使患者能够体会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放松患者心情,使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提高。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动脉血流灌注情况分别在手术前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患者血流灌注情况,具体标准如下,无血流灌注为0级;,有造影剂穿过伴微量灌注则为1级;动脉血流存在部分灌注则为2级;存在血流完全灌注,可见造影剂正常排空则可定义为3级;造影剂能够正常进出微血管则为4级。(2)心肌灌注情况评估参照心肌TMPG分级对两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进行评估,0级,IRA区域未见心肌剂显影;1级,可见造影剂缓慢灌注心肌,心肌显影在3个心动周期后仍然可见;2级,造影剂进出微血管均明显延迟,但3个心动周期后完全排空;4级,造影剂能够正常进出微血管。(3)心理状态评估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抑郁或焦虑程度越重。(4)生存质量评估 以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中文版部分项目对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9],按百分制评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录入原始数据,完成一般性描述性统计分析,之后将数据导入SPSS 22.0软件,定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以秩和检验分析等级资料组间差异,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流灌注情况比较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处于TIMI 3级的患者的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患者分布在TIMI各级的患者所占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u=0.250,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TIMI 分级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u=2.710,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IMI分级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情况斌

秩和检验结果表明术后两组患者TMPG分级情况差异显著(u=3.740,P<0.05),观察组患者3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2级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情况比较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多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心肌梗死是老年患者的另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在受到某些诱发因素刺激时,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液本来存在的血小板聚集于斑块表面,促使血块(血栓)形成,进而阻塞冠状动脉管腔,使心肌缺血坏死,如不能及时处置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PCI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器械的改进,以及该治疗方案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而受到临床的认可。尽管如此,PCI术作为一种有创手术,依然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部分患者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此外,由于患者对PCI术缺乏了解而产生心理恐惧,进而影响心理状态,不利于康复。因此,临床一直在探讨通过加强护理改善PCI术心肌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前瞻性护理通过在患者入院之初,对患者了解的基础上,预见性的制定护理方案,已在多种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前瞻性干预对行PCI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前瞻性干预有助于提高PCI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前瞻性造影剂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