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10-22 08:06王青青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组间常规研究组

王青青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盐城 224001)

慢性心力衰竭在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引发因素与心脏排血量下降存在相关性。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近年来,老龄化的加剧发展,致使该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多数患病的老人会长时间卧床,减慢血流流动的同时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提升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对该类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1]。此研究抽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实施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指导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

1 对象与方法

1.1 基础信息

此次研究抽取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依据患者护理模式不同均分两组,即研究组(n=28)和参照组(n=28)。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5例、13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52岁,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68.72±9.44)岁。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7例、11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51岁,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67.79±8.97)岁。将研究组和参照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输入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组间差异呈P>0.05,数据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入选: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患者的资料完整;年龄均在51岁至78岁之间;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剔除:伴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伴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由于其他因素中途退出的患者,超过80岁以上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先接受常规治疗,之后予以参照组老年患者常规护理指导,主要护理项目为:饮食以低盐为主,正确吸氧等。研究组老年患者则实施舒适护理,具体流程为:

心理指导: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合实际状况实施心理疏通,这样不仅可以使不良情绪得以缓解,患者的治疗信心也会明显提高,从而提升配合度,确保护理操作顺利实施。

环境护理:首先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开窗通风,利用紫外线对室内消毒,与此同时,可以将绿色植物在窗台摆平,这样可以使病房的生命活力提升,让患者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保持良好的心态的同时可以提升治疗依从性。

体位指导:就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常出现以下症状,如:气喘和水肿,因此,护理人员需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即半坐卧位。另外,还需合理调整患者的床头,提升舒适度[2]。

输液护理:老年患者在输液治疗期间,若滴速较快,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前负荷,加重心衰的同时提升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率,因此需对输液速度严格把控。另外还需对患者的状态变化严密监测。

吸氧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通常予以吸氧治疗,但是在治疗期间会存在诸多不适。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氧流量加以关注,并提供适当的水。值得注意的是,告知患者不得私自调节氧流量,防止发生缺氧状况[3]。

生理护理:在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体位管理,对其进行按摩和、翻身和拍背,这样可以促使痰液快速咳出,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状态。与此同时还需对患者予以鼓励,让其日常饮食以少食多餐的原则进行,加强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摄入,从而防止出现便秘。

健康指导: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多数缺乏对心力衰竭的认知。因此,护理人员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疾病知识,如: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治疗目的和需要注意的事宜等,这样可以使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状况,增强治疗信心。

1.4 指标的判定

通过对老年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常规护理指导后,比对研究组、参照组患者的气喘缓解时间、心律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和心功能改善情况(LVEF、VEDD),利用QOL-100对两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如: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等,最后做好数据的统计。

1.5 数据统计和检验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气喘缓解时间、心律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LVEF、VEDD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的表现形式为均数(±)标准差,组间行T值检验,结果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则表示P<0.05。

2 研究结果

2.1 舒适护理、常规护理指导后的各项时间结果

比对两组老年患者的气喘缓解时间、心律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天数,实施舒适护理的研究组短于实施常规护理指导的参照组,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表1为具体数据,如下表明。

2.2 舒适护理、常规护理指导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研究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比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前者优于后者,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表2为具体数据,如下表明。

表2 舒适护理、常规护理指导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2.3 舒适护理、常规护理指导后的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比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前者较比后者更优,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表3为具体数据,如下表明。

表3 舒适护理、常规护理指导后的护理质量评分

3 讨 论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提升,死亡率也显著增加。就老年患者而言,其自身机体代谢功能和器官生理方面逐渐衰退,致使临床治疗效果难以达到最佳理想状态,通常需经较长的治疗时间才可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通常情况下,患者患有心力衰竭后会致使心脏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出现改变,同时会致使心脏排血量缺乏。另外,血液不能正常回流至心脏,引发体循环淤血,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由此可见,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舒适护理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护理模式,且该护理方法的主要核心以患者舒适度为主,加之对患者实施多方位的护理指导(心理、体位、输液、吸氧和健康宣教),满足身体、心理需求的同时,可以加快患者快速康复[4]。与此同时,通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服务,不仅使护理服务质量得以提升,同时促使患者快速康复,生活质量也可以明显改善。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通过对比两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指标,如:气喘缓解时间、心律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天数,实施舒适护理的研究组具有显著的优势,比对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前者更优,与此同时,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这一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舒适护理的价值,其不仅可以使患者的各项指标得以改善,同时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

综上研究可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促使患者症状快速恢复,生活质量也会显著提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猜你喜欢
组间常规研究组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常规之外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