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影响

2018-10-22 08:06刘冬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胸痛成功率

刘冬兰

(江苏滨海县人医院,江苏 盐城 224500)

为了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我院选择9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调查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为49岁,年龄最大为66岁,平均年龄为(52.98±3.3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为28岁,年龄最大为76岁,平均年龄为(55.34±3.9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比较,呈现(P>0.05)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其中包括:(1)明确患者的基本资料,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和心理状态。(2)要求患者进行充足的休息,卧床3天至7天,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告知患者运动后的相应表现,一旦超出心脏的负荷,就会导致患者心肌缺氧,进而扩大心肌梗死的范围。(3)对患者行并发症护理,患者在疼痛中会产生焦虑和不安,这时候就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指导,必要时服用镇痛药物进行控制。(4)强化患者的吸氧护理工作。(5)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要求患者严禁暴饮暴食,避免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6)患者在进行卧床期间,由于缺乏运动,会出现便秘现象,采用CCU预防便秘集束化策略,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排便训练,多喝水,服用水果辅助排便,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以此来促进患者正常排便。(7)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记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之上,采用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提升护士的专业性,要求护士熟悉病症的常见临床症状,可以在15分钟之内完成患者的检查和标本采集,搭配适当的护理方案,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2)做好院内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在15分钟之内完成药品和设备等细节的具体落实。(3)对患者进行评估、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在术前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观察患者的心电情况。术后适当使用抗凝剂,避免患者出现血栓症状,同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4)对患者进行胸痛评估-处理-再评估等规范化处理。(5)优化绕行急诊流程,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闭塞的心肌尽快回复血供,抢救存活的心肌,为危重心梗患者的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优化绕行CCU流程,急诊直达导管室进行手术,胸痛患者院前急救、转运和院内快速诊疗通道紧密结合起来。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D-to-B和患者的PIC成功率、院内死亡人数、患者的满意程度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9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s)形式,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n(%)形式,使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D-to-B和FMC-to-B

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D-to-B均小于对照组患者,FMC-to-B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D-to-B{ }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PIC成功率、院内死亡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

经过比较,对照组患者的PIC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均低于观察组患者,并且对照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PIC成功率、院内死亡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n(%)}

3 讨 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持续疼痛超过二十分钟的典型缺血性胸痛,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5]。根据本文调查显示,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效果显著,可以迅速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能够降低住院时间、节省患者住院费用、降低患者入院带球囊扩张时间和院内死亡人数,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PCI成功率,提升医患关系。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胸痛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有些胸痛会猝死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