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方式分析

2018-10-22 08:06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低血压医师心率

姚 亮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

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术乃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1],虽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但患者在术中比较容易发生低血压等并发症,从而对其术后病情的恢复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护理对策及其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9月-2018年2月本中心接诊且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2组:A组、B组各28例。A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为38-79岁,平均(58.4±6.9)岁。B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为38-78岁,平均(58.6±6.4)岁。患者都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符合伦理道德,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2组的年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组实行常规护理:病情观察,基础生命体征监测,心理辅导等。A组在B组的基础之上加用针对性护理,详细如下: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密监测血压、心率以及心律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然后再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干预。若患者出现胸痛加剧、血压下降、脸色苍白以及出冷汗等症状,且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迅速抬高,应警惕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此时,应立即通知手术医师,并对患者施以静脉推注多巴胺治疗,用药量为5-10mg。予以患者吸氧治疗,控制氧流量为4-6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96%。此外,还应对患者施以镇痛治疗,根据患者实际体重及术者医嘱,采取静脉推注吗啡的方式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缓解不良情绪。

(2)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监护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若患者存在心率增快、胸闷、血压下降以及面色苍白等情况,应及时告知手术医师,并予以患者吸氧治疗,空控制氧流量为4-6L/min。另一方面,还应准备好心包穿刺用物,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对患者进行穿刺,同时对抽出液量进行准确的记录。

(3)术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血压有下降的趋势,应立即告知手速医师。积极配合手术医师的工作,避免因导管嵌顿所致低血压。注意提醒手术医师要及时将导管进行回撤,避免引发低血压。手术过程中,应及时对患者施以补液治疗,控制滴速在100-120gtt/min的范围之内,补液量为500-1000ml,避免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情况。

(4)在整个手术的过程当中,护士需要及时的向手术医师报告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做好急救和除颤等准备,一旦患者发生室颤,需立即对其施以电击除颤治疗。尽量降低造影剂使用量,防止发生对比剂肾病。通常情况下,需将造影剂的用量控制在<300ml的范围之内。开展右冠脉介入治疗工作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心电监护的情况,若有必要可对患者施以静推阿托品(起始用药量为0.5mg)治疗,以有效提高其心率。血流再灌注后要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和心律等指征的变化,及时查看穿刺部位是否存在血肿,了解患者有无发生口腔黏膜出血等异常情况。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术中并发症(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的发生情况,并作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明显比B组的25.0%低,P<0.05。如表1。

表1 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 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施以介入术治疗,可有效减少其死亡风险,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病情缓解[2]。但介入治疗对术者的要求比较高,因患者在发病早期会出现剧烈疼痛的症状,加之受病情多变、大面积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显著降低,从而增加了其手术治疗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的几率[3]。对此,导管室护士需要积极配合手术医师的各项操作,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设备,及时处理患者的异常变化,以确保其手术治疗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4]。

猜你喜欢
低血压医师心率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心率多少才健康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