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模式在骨科无痛病房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2018-10-22 08:06陈晓红邓玉荣黄翠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骨科病房项目管理

杨 珍,陈晓红,邓玉荣,黄翠莲

(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二区,广西 玉林 537000)

骨科术后疼痛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及术后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产生严重影响,骨科无痛病房项目管理法,在有限资源下从项目实施前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规划,通过协调、控制和总体评价,实现既定目标。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为探究该项目具体疗效,以我科室5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2月我科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576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8例。其中,观察组男180例,女108例,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48.77±3.59)岁;参照组男172例,女116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47.16±6.60)岁,比较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成立项目管理小组

骨科副主任医师1名、麻醉副主任医师1名、骨科护士长1名、专科专职护士1名。通过对疼痛理论及实践课程的培训和协调,有效监督各项培训事情的进展情况并给予细则考核,建立完整的调研、绩效考核制度,确保项目完整进行 ②目标:护士能达到围术期对患者准确的疼痛评估、疼痛管理过程质量评估、疼痛治疗效果评价以及骨科专业技能水平评价的专业要求③理论培训课程:目标: 满足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的基本理论要求。包括:疼痛的病理生理、疼痛评估与干预、疼痛护理文件书写、无痛护理措施实施、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人文关怀及疼痛控制理论、围手术期镇痛新观念、患者和家属的疼痛知识教育与咨询等相关知识。

1.2.2 制定制度

疼痛项目管理小组成员制定无痛病房疼痛管理制度,制订个性化、多模式、超前镇痛治疗方案,共同设计疼痛评估记录表单、处理流程、镇痛目标,健康教育流程、宣教册子; 制定专门的护理记录患者疼痛以及患者对疼痛等级的认知及相关疼痛控制满意调查表。

1.2.3疼痛管理

①由疼痛管理组成员先对刚刚入院的患者进行疼痛认知及态度的相关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单独的宣教活动,同时发放疼痛宣传手册供患者了解疼痛的危害以及不同程度疼痛的控制方法;实施项目管理法的无痛病房区内张贴“疼痛评分尺”图解以及在病床床头挂上疼痛评估量表,供患者可以更加直接的评定自己的疼痛等级,为医生实施治疗方案给予证明;对刚刚入院4h内的患者或者刚刚进行完手术30min内的患者由项目组专科护士完成对患者疼痛等级的评分并提供给主管或值班医生,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专科护士负责对患者疼痛进行监管,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负责全程管理

②镇痛方案:第一阶段:入院-术前一天入院疼痛评分≤3分,塞来昔布0.2/次,1次/天;入院评分4-6分,塞来昔布0.2/次,2次/天。入院疼痛评分≥7分,塞来昔布0.2/次,2次/天;第二阶段:术晨-术中 术晨(术前半小时):地佐辛5mg肌注。切皮前:切口封闭(鸡尾酒配方10ml)缝合前:切口封闭(鸡尾酒配方40ml);第三阶段:术后-出院 术后三天内,地佐辛肌注2次/天 术后第四天起-出院:塞来昔布0.2/次,2次/天 ;第四阶段(出院至术后两周)塞来昔布0.2/次 2次/天。

③观察:患者疼痛评分≥3 分,专科护士将评分报告总结整理报告给主管医生,由医生给予治疗方案;患者疼痛评分≥5 分,主管医生给予镇痛处理,专科护士需每4h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并记录,直至疼痛评分< 5 分;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强调大部分术后疼痛可以缓解,消除患者顾虑;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用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镇痛药名称、剂量、用药时间、注意事项、自我观察评估疼痛的方法。

1.2.4项目评价阶段

①专科护士采用NRS(数字疼痛分级量表)评定疼痛等级分数,以0-10代表疼痛强度,数字越高疼痛越强烈。其中,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观察术后6h即麻醉清醒患者切口疼痛和术后12h、24h、48h切口疼痛程度,进行综合疼痛评分。②满意度调查。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工作满意,疼痛护理落实率和患者对无痛病房满意3个方面共15个项目。每项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分别计3分、2分、1分、0分。采取百分比统计,即每张问卷所得分数之和除以标准总分再乘100%即为满意度值,该值≥95%为满意。采用不记名方式由患者或家属自行填写,回收率100%。③患者住院天数,以住院当天-出院当天计算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评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比较( ±s)

注:两组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6小时 术后12小时 术后24小时 术后48小时对照组 288 9.12±1.23 9.38±1.07 6.37±1.05 4.58±1.64观察组 288 8.12±1.53 7.35±1.21 4.12±1.08 2.14±1.08

2.2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满意度情况

表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2002 年第10 届国际疼痛大会已将疼痛列入第五大生命体征。患者因身体疼痛感导致睡眠质量降低、情绪烦躁、食欲降低、不配合医嘱进行有规律的功能性康复训练,从而导致患者极易出现肌肉萎缩、血流不畅、关节僵硬、静脉血栓等术后综合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3]。观察组将项目管理法运用于骨科无痛病房后,提高了护士对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管理能力,医生、护士对待疼痛的观点从尽量不使用止痛药到围术期的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及个性化镇痛的转变,项目管理法在无痛病房的实施,对于行骨科手术患者,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为患者减轻了家庭负担,尤为重要的是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术后康复,不会因疼痛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质量,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项目管理法作为完全创新的管理模式,病房通过对项目管理法的应用,可以预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按照既定的项目管理模式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病房中对患者生活、病情、情绪的有效管理。该模式将原本复杂的管理内容可以更加清晰的、有条理的展现出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关注度以及科室管理效率,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项目管理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骨科病房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换病房
病房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