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2018-10-22 08:06顾敏红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健康检查流产剖宫产

顾敏红

(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101)

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孕妇获得相关生育知识的主要途径包括网络、相关书籍以及与亲戚进行沟通,所获得的相关知识较为片面,从而增加流产率以及剖宫产率,不利于产妇自然分娩[1]。本次研究对我院接收的88例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孕妇分别单纯完成相关检查以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健康教育,通过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结局,从而论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88例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孕妇按照是否给予健康教育将所有孕妇均分为实验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实验组44例孕妇年龄在19~39岁,平均年龄在(27.2±2.5)岁,妊娠最短为12周,妊娠周期最长为25周,平均妊娠周期(17.2±1.2)周。对照组44例孕妇年龄在18~38岁,平均年龄在(27.1±2.3)岁,妊娠最短为12周,妊娠周期最长为25周,平均妊娠周期(17.2±1.2)周。

1.2 病例选择标准

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88例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孕妇均年龄在18岁以上。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认知动能障碍患者。(3)排除合并沟通障碍患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所有孕妇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

1.3 方 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44例患者单纯给予常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1.3.2 实验组

实验组44例患者在对照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1)护理人员应向受检夫妇介绍相关检测项目以及具体检测流程,除此之外,告知受检夫妇检测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护理人员主动与受检者夫妇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受检者夫妇职业、家庭以及经济状况,与受检者夫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耐心聆听患者对孕期保健相关问题,护理人员发挥自身所学,回答患者问题并给予患者心理指导,降低患者孕期紧张、疑虑等负面情绪。(3)指导孕妇通过散步、听音乐、阅读等方式及时调整消极情绪,以平稳、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以及妊娠后生活改变。(4)向孕妇以及孕妇家属进行饮食指导,通过发放相关书籍以及宣传材料的方式使孕妇了解自身营养补给情况。保证孕妇在根据孕期增长适当补充营养的同时,可维持胎儿成长所需。在日常饮食中可适量增加、鸡蛋、海产品等优质蛋白含量丰富的饮食物。避免食用油腻、高脂、高酸碱性食物。(4)结合孕妇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情况对患者进行妊娠结局评估,区分一般人群以及高风险人群,建立QQ群以及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孕期保健科普文章,对于高危人群嘱定期入院检查。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分娩结局。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分娩结局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分娩结局

实验组共有2例患者流产,有8例患者剖宫产,对照组共有7例患者流产,有13例患者剖宫产,实验组患者流产率以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分娩结局

3 讨 论

我国长期实行“少生、优生”的生育政策,极大程度减少了先天性疾病患儿出生率,减轻了国家、家庭的负担,优生观念已深人人心,孕前健康检查是保证及时发现胎儿畸形的重要措施,同时对孕妇机体各项功能进行检查可及时调整孕妇各项指标异常[2]。

近些年我国公民对优生优育的重视不断提高,孕前准备阶段体检可及时发现孕妇以及胎儿身体异常变化,并给予有效干预,但是个体确定妊娠至成功分娩约37周至41周,在漫长的妊娠过程中孕妇保健工作是否到位可直接影响个体分娩结果,目前我国尚未组成孕妇健康教育机构以及部门。孕妇获得相关保健知识的途径多为网络、书籍以及亲朋好友口口相传,其所获得的保健知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有些甚至背离孕妇科学保健。因此对孕妇给予产前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3-5]。

本次研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实验组其流产率为4.5%,剖宫产率为18.2%明显低于未给予健康教育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孕产妇在孕前健康检查的过程中给予健康教育,普及孕前知识以及优生知识,对降低孕妇流产以及剖宫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健康检查流产剖宫产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