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之花”开得更艳

2018-10-22 11:31杨小英
教师·中 2018年7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德育数学

杨小英

摘 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能力,而且要提升学社道德素质,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将德育和数学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能让德育的内容潜移默化进入学生的思想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文章从教师作表率、联系现实生活、创新课堂教学、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要求,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贯彻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等各项能力,指导学生能够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实际上就是要将数学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和德育本身的教育因素相结合,让德育的内容潜移默化进入学生的思想之中,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的人才而助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1)重要性被忽视。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习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教学目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解题方法进行死记硬背等现象屡见不鲜,而德育渗透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则完全被忽视了。很多人认为德育无法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德育的重要性被忽视。

(2)与现实脱节。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得到深化和落实,众多德育因素被融入数学教材之中,绝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逐渐在教学中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但由于脱离了生活实际,且小学生生活经验欠缺,以致他们对理论性很强的德育知识无法产生共鸣,对道德的魅力不能深刻体会。

(3)渗透方法不科学。现阶段,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展开德育渗透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渗透方法仅仅停留在对德育知识的简单讲解上,导致学生无法对德育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德育渗透效果打了折扣。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1)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德育进行的过程,可以说既是说理的过程,也是情感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个人形象以及表现出来的每一种素养,对学生的影响都是直接的,也是重大的。比如,教师的板书设计、个人仪表、语言表达等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能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本身的表率作用及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推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及教育。

(2)通过杰出人物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数不胜数,如南北朝时期,我国一位非常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能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勾股定理是我国西周时期数学家商高提出来的。同时,我国也是小数提出和使用最早的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在这方面要早出近一千年。另外,在进行“数的整除”的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在“哥德巴赫猜想”的探究过程中,我国涌现出的一批非常杰出的数学家,如华罗庚、陈景润等。华罗庚虽然没有受到过正规化的教育,却才华横溢,在数学上成就不可小觑;而陈景润则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哥德巴赫猜想”的攀登过程中一直遥遥领先。通过对这些数学家的介绍,能让学生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且将情感升华,形成浓浓的爱国情感。

(3)通过有效数据进行德育渗透。如教师在开展“时、分、秒”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渗透教育,而在“重量单位”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则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的美德,以“元、角、分”的教学内容为例,数学教师就可向学生渗透人民币是国家重要的保护财产,它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引导学生爱护人民币。如果学生在教学中说出“爸爸妈妈挣钱十分辛苦,不应乱花钱”时就可适当引入德育,例如对学生进行表扬:“你真是一个懂事和听话的好孩子。”并教育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乱花钱,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由此一来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有这样一些习题:“假如全中国每个人每天节约一粒米,那么一天之内全中国人节约下来的13亿粒米的重量能达到32170000克,合多少千克?”当学生算出其结果的时候,教师又能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足够215个人吃一年了,学生由此受到震撼,有利于督促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还有,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比较具有意义的数据,或者给学生介绍我国的地形状况,比如东西之间的间距大约有5200千米,同时我国的领土面积有963.406万平方千米,等等。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知识点,却能够激发起学生的自豪情感和爱国精神。

(4)联系生活渗透德育。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德育,这样课堂教学更接地气、更具说服力。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去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则其教学效果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位工人保守估计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六个小时,那么,他一周工作多少个小时?”照此计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算一下自己的父母一周工作的时间有多少,得出答案后,可以鼓励学生回家帮助自己的父母多做一些事情。可以继续拓展问题:“你是否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在什么时候呢?如果现在是某月某日,你能不能计算出距离自己父母生日还有多少个小时呢?”通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习题,引导学生秉承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另外,教师还可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内容,在进行《克与千克》的内容教学时,学生们都知道去超市购物时,所有物品都明确标有具体的重量和价钱,例如常见的1克、30克、70克、1千克等,当学生充分掌握克与千克的知识后就可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对如一个枕头、一把椅子、一箱方便面、一台风扇的重量进行调查,使学生对克与千克树立直观认识。在学习“总计”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比如让学生统计调查上下班高峰期道路车辆拥挤情况,并帮助制订科学合理解决高峰期车流量的表格,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在现实实践中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还能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思想也会受到德育的熏陶,达到智育和德育双重提升的良好效果。

(5)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有效地寓教于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实践活动形成良好习惯。比如,请学生们计算一下自己家里一个月会用掉多少垃圾袋,再开展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讨论会,以此激发起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在一次关于垃圾袋的讨论过程中,学生既学习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增强了数学本领,又提高了自身的环保意识。另外,在父亲节、母亲节等一些重要节日,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贺卡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送上自己真诚的祝福。学生亲手制作贺卡,除了能够使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对数学的图形美有直接感受,还会学会感恩。再如,教师们还可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了解搜集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以此来开展演讲竞赛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好平台。

总之,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小学数学课本中含有大量德育素材,需要數学教师努力挖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与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现实生活以及课堂教学等渗透德育,促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正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版),2016(9):26.

[2]马 蕊.让德育之花绽开在小学数学之中[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Z6):19-20.

[3]赵 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甘肃教育,2015(4):97.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德育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