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2018-10-23 10:39查吉英
考试周刊 2018年91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历史教学应对措施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认知能力,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历史教学的优化。要以忧患意识教育为重点,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忧患意识教育进行分析与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忧患意识;应对措施

一、 引言

在初中教学中,初中历史属于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历史素养、理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忧患意识是我国的特有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融入忧患意识教育,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二、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分离忧患意识教育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必须要依据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方式,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模式三者间的调整,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忧患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历史感、忧患意识。

例如: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相关知识教学中,就《明朝的统治》相关知识教学,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锦衣卫”“东厂”的视频与图像,明朝在统治上是采取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的统治手段与统治方式,明太祖废除了中书省、丞相,并设置了三司、六部,集中了皇权,使得明朝君主专制集权得到了奠定。明朝通过采取这一措施,巩固了王朝统治,构建了安定的政治局面。就如当前社会相关部门需要健全职责,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进行欧美、经济、文化等知识的讲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全面的历史观念,使得学生始终以良好的心态,开展历史学习。不管是爱国主义精神、还是责任感教育,均需要重视学生责任感、忧患意识的培养。凸显出初中历史教学的社会效益与价值,从源头开展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 历史课堂实践紧密结合忧患意识教育

结合相关资料,当前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忧患意识教育难以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形成有效衔接。在这类情况下,无法确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甚至忧患意识教育水平也不高,难以满足实际历史教学需求。初中历史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将历史材料、知识框架作为主要依据,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现历史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抗日战争》教学中,教师可先从1937年发生的卢沟桥事变开始讲解,协助学生理清全面抗日战争发生日期,也就是1945年。在中国抗日战争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英雄、红色革命根据地、著名战役等。为确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合理应用各类视频、信息资料,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激发自身的责任感与爱国意识,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在学习《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相关知识,教师可引入女娲造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适当引入早期人类相关知识,接着分析当前地球生存环境,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全方位地开展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地域内的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强化初中历史教师忧患意识的培养,以此确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应用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忧患意识的结合,逐步提升学生的忧患意识。

四、 历史课外延伸教学紧靠忧患意识教育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育目标与忧患意识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偏离现象,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正确认知忧患意识教育工作,针对其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同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课外知识宣传,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落实学生忧患教育培养目标,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例如: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的强化》相关内容教学,教师应该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清朝的君主专制条例,清朝君主的一些事迹。此部分的内容可以与前面的中国古代奴隶制相关知识结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充分融入忧患意识。在奴隶制、封建制教学中,在相关知识讲解过程中,可以从各类历史遗迹、历史文物入手,实现学生优越感、自豪感的提升。教师可借助视频,介绍相关的历史知识,接着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针对生活中的缺陷与不易,需要居安思危,不断实现自身忧患意识的培养,使得自身可形成良好的民族忧患意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忧患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为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教师需要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忧患意识之间的结合,在历史教材内容的支持上,要实现课外延伸,积极开展历史竞赛,构建历史展览、讲座的形式。促使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强化历史知识学习,不断培养自身的忧患意识,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忧患意识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与教育水平。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融入忧患意识,可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工作中,为确保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强化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师针对当前教学中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师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为学生后期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莉.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2).

[2]姜轶平.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才智,2017(12).

作者简介:

查吉英,江苏省南京市,南京鄭和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历史教学应对措施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中原文化与文晓村新诗创作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
以“忧患意识”锻造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