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童观

2018-10-23 11:39武海芳
考试周刊 2018年93期
关键词:儿童观儿童期

摘 要:儿童是什么?传统观念中,很多人认为儿童是成人的缩影,是小大人,而儿童时期也只是儿童向成人的准备阶段。因为持以这样的儿童观念,对儿童的要求也是基于成人的标准,只是会在成人的标准上稍作降低,就像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后,根据自己的服药经验给孩子减少用量地服用成人的药物,却在很多时候给孩子的病情雪上加霜。

关键词:儿童观;儿童期;儿童的权利;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引导

一、 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时期不仅是儿童向成人的准备阶段

儿童就是儿童,他之所以被唤作儿童而不是小大人,就是因为,无论是从身体机能还是心理状况来看,他都不同于成人,儿童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个体,而且在每一个发展的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必须站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儿童,不能只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去判断儿童行为的正确与否,去衡量儿童所做事情的价值大小,更不能以降低了的成人的标准去教育儿童、要求儿童。

如果把儿童时期仅当作儿童向成人的准备阶段,就是对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的一种误解,也是对儿童期重要性及作用意义的忽视。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把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看作生长的首要条件,“未”有某种积极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无所有或缺乏的意思,是一种发展的潜力和能量,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生长当作填补未成熟的人和成熟的人之间的空缺的东西,要用内在的观点看待儿童期,而且这个生长的时期——儿童期,对儿童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地生长发育,各种生理机能逐步发育成熟,认知水平逐渐发展提高。所以,我们要尊重儿童时期的地位,正确认识儿童时期的作用和意义。

二、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儿童并不是成人的附庸,儿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和尊严。因为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深远影响,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父母和孩子的身份就决定了他们在本质上的不平等性,那些“我养的孩子,自然是我的所属物:我是他家长,他当然要听我的话”等想法极为普遍,但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来看,儿童都不是谁的附庸,他是他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会独立地思考,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思想。而且在我看来,儿童并不是洛克口中的白板,并不是在消极地接受外物作用,不是我们想要塑造成什么样就能塑造的,成人要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中就标明了儿童应享有的合法权利,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和受尊重的权利。这些权利都是神圣不可剥夺的。

三、 儿童是自己的创造者,要相信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就人性观的不同,即人性本善论,人性本恶论,人性中性论,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儿童教育观念,我比较认同其中坚持人性本善论流派所持的教育的主要观点,即:人生而性善,充满仁慈友爱之心,其次,基于人的本善,对教育力量充满了信心,强调顺其自然的教育,使人性得到发展。就像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顺从自然,释放儿童的天性。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儿童的成长是儿童自身的“内在自然”的展开,而且是朝向“自然的目标”的“内在的发展”。杜威又将其总结为儿童中心论,儿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教育就是引导他们自觉地探求知识,促进儿童自身的生长,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而蒙台梭利直接指出“儿童是自己的创造者”,儿童体内存在一种神奇的力量,成人不恰当的打扰只会阻碍这种力量的发挥。所以,我认为在儿童的教育中,我们首先要遵从儿童的天性,顺从自然,要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激发其内在动力,从而释放天性,促进生长。

四、 儿童是需要适当引导的发展者

对儿童顺从自然,释放天性的教育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不加引导;相信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并不意味着袖手旁观,不加帮助。因为儿童具有的不成熟性——身体和心理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儿童在很多方面需要成人加以引导,而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儿童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循序渐进,抓住关键期。

儿童具有特定的发展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变化之一为;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是其生理成熟与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是有序而不可或缺的,比如身体发展中儿童的动作发展,其都是遵循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和顺序,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幼儿的身体机能和心理产生深远影响,比如,爬行是孩子的身体第一次遇到较强烈的双侧肢体刺激,这个刺激能够促成大脑皮层中心沟的形成,并促进大脑双侧功能区的分化完成,如此,脑部各功能区才能专责化,孩子的身体因此能得到大脑更明确的指令,而身体传给大脑的信息也才能更正确有效地被解读。因为爬行中需要抬头,让颈部支撑头颅,这样就锻炼了儿童颈部的肌肉和骨骼。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了“爬”这个环节,那么幼儿在以后就会因为脑的专责化功能不完全,模糊而混乱地指挥身体,颈部的肌肉和骨骼得不到锻炼,颈部的支撑力就会不如其他孩子,上课更容易犯困。由此可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成人在教育儿童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给予儿童适当的指导,不可好高骛远,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只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儿童的身心发展又具有阶段性。在儿童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会表现出相应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前一阶段的发展如果受到阻碍,势必会影响后一阶段的发展。如“狼孩”的事件,就充分说明了這个观点。狼孩因为生活在狼群中,错过了儿童期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脑的发育,直立行走的能力,说话的能力等等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这个影响就算在后期付诸再多的努力也都是无法弥补的。因此,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根据各阶段的发育需求创设必要的环境条件,给予儿童适当的刺激和锻炼,引导他们向更高的阶段发育。

作者简介:

武海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掌子沟学区中光幼儿园。

猜你喜欢
儿童观儿童期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儿童本位”与“儿童崇拜”
比较电影《看上去很美》《小人国》中幼儿教师的行为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探析
关于西方儿童观的粗浅综述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等待后最美的收获之如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