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强 艺树常盛 艺心永恒

2018-10-24 21:22廖群严杨欣诺
杰出人物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个展画作香港

廖群严 杨欣诺

【人物简介】

梁振强先生,别名静人,香港美术会、香港画家联会、春风画会会员,经常参加画会会展及到各名山大川作实地写生,出版有《梁振强画册》《梁振强写生画册》及《湖南湘西行》等,作品《根》入选96年“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再生》於2006年第二届“相约香港”中国书画(工笔划)交流展中获金奖,部分作品被私人收藏。

中国书画的传统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的书画真蹟,璀璨動人,这些光彩夺目的天才艺术创造,是中华人民及其子孙後代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所幸的是,这些遗产在今日仍旧有着许多守护者、承传者。

生活於香港的梁振强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守护者和承传者。出生於四十年代的他,骨子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他少年时就热爱绘画艺术,曾随陈兆堂先生习美术设计,随万一鹏先生、杨善深先生习国画,多年艺术沉淀,他既承师法又自成风格,在书画艺术之路越走越远。

勤,乃学艺之径

在由杨善深先生题字的《梁振强画展》一书的序言中,主要研究中国绘画的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艺术统筹主任邓伟雄先生指出:“梁振强先生对画道的研求,是心无旁骛的。”

梁振强先生,1944年出生在珠海,自小喜欢绘画,一支画笔、一张宣纸便能让他欢喜半天,不过在他年轻时,绘画作为爱好卻难以获得深度的发挥和挖掘,因为生活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生计。

六十年代,年轻的他来到香港谋生,因只有初中学历,不懂英文,他只有另谋出路。所幸,他得贵人相助,1966年随陈兆堂先生学习美术设计,更在对方的支持之下,在1974年肄业於香港美术专科学校,在设计方面拥有一技之长,助其以後在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立足。

有人说,要懂设计必须要有相当的绘画功底,这也就为梁振强先生习画打下了根基。在工作当中,虽说不能全心全意投身绘画,但设计工作中的颜色搭配,明暗对比,虚实处理等,令其不知不觉提升了对艺术的认识。当年,虽说工作繁忙,但他绘画的笔未曾停下来。

在绘画方面的执著追求,令梁振强先生与画坛的大师级人物有幸结识,並成为其门下弟子。当时,他拜著名画家万一鹏先生为师,学习国画,学习其沉酣的墨气,深厚的笔力,不拘一格的笔墨;他又跟随杨善深先生学习花卉。众所周知,杨善深先生兼擅山水、人物、花鸟,乃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

在这些名家的引导之下,梁振强先生得以点拨,绘画技巧日益进升,与此同时,不缺的是他的热情、他的勤奋、他对艺术的悟性。一有空餘时间,他就提笔,或画寻常之物加以艺术创作,或外出写生寻找灵感,或是在生活沉淀中有感而发,挥笔而作……勤炼勤作下,梁振强先生成为了杨善深先生门下甚有成就者之一。

“在内地有许多资历雄厚的老师,要想画好,一定要去内地求艺。”退休之後,因时间上相对自由,梁振强先生更是专心画画,得内地画友邀请,他还特意前往广州等地寻得名师进修,可谓艺心不改。

虚实相间,自成一格

“不论做什麽事,业精於勤,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但是绘画,他单是勤,不一定就能达至业精的效果,更要通过有意识、用心思的探索来演绎这勤。当然如果有人指出方法,指出路向,更是事半功倍。梁振强先生具备这种条件。”正如邓伟雄先生所说的,梁振强先生确实如此。

在某种程度上讲,绘画是梁振强先生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是表达自己的途径,因得名师们的指点,他对绘画艺术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有人评价他,“写画不计较形似(不是不能似,而是必要时不求似),有不与他人同的追求,画向黑中求的胆量,是他独立艺坛的标誌。”而欣赏其画作,确实能感受到他这种超乎寻常的“画向黑中求的胆量”,也突出了一种另样的生命力。如他那曾入选1996年“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的作品《根》,及其2006年在第二届“相约香港”中国书画(工笔画)交流展中荣获金奖的《再生》中,皆是黑白水墨画作而成,乍一看有一种煙雾迷离之感,再细看,卻是鸟雀、蝴蝶等隐藏於画间,姿态活跃,生意盎然。

“想要画出自己的风格不是一日之功,画得多,领悟得多,日积月累之後,自然而然,风格就形成了。而我习惯的表现方式,就是写实与抽象之间。”在写实当中抽离,又在抽象当中还原,这种通过画作而传达出的真实而又迷离的感觉,正是梁振强先生所追寻的艺术语言,在他的《山西五台山》《无锡乌篷船》《上环永利街》《桂林水田》《宁波石头村》等作品当中,这种艺术语言,借用渲染的表达方式,很好地展现出了大好河山的风情,也传递出他对美的追求。

独立的艺术风格,令梁振强先生在艺坛上展露头角,他於1989年成功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展;1990到1991年,分别受邀在吉隆坡、新加坡举办个展;1996年,作品入选“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1999年,在香港举办了个人写生画展;2005年,在“普艺拍卖有限公司”举办“湖南湘西行”个展;2008年,在香港大会堂高座举办个展,除了有作品被人收购之外,也有作品被私人收藏,更出版有《梁振强画册》《梁振强写生画册》及《湖南湘西行》,可谓成绩不凡。

乐,乃从艺之本

“学画与做其他所有事情一样,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穫。”谈及人生当中有大半时间都与画画为伍,梁振强先生答言:乐在其中。

“一些人以画画为生,那大半比较难画好,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所在,而我抛开这些杂念,画心中所想,心中所思,心中所望,可以说,画作是我内心的一种吐露,是我对世界的一种内心反映。”以笔画我心,梁振强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的乐趣当中,乐此不疲。

同时,在绘画之时,他有着强烈的自我意愿,不为他人的喜好而画,不为别人的眼光而画,“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中意。做人也是如此,不需要整天活在别人眼光中,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坚持做好自己的他,在工作当中也是。六十年代,他进入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工作,当时大家都说这个行业复杂,但他从不人云亦云,坚持做好自己,埋头苦幹,做到了公司的美术部经理,又做到了公司的电视製作业训练中心经理,“在工作当中,我看多了人生的起伏,真是人生如戏,幕前幕後一样,整个电视行业又何曾不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呢?”

心无杂念,做好自己,这成为了梁振强先生做人的标準,亦是他追求艺术的原则。他尊师重道,从恩师万一鹏先生、杨善深先生、陈兆堂先生三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取名“万善堂”,以作其画室之名。近年来,一些绘画爱好者亦慕名而来,向他拜师学艺。能夠与更多人加入艺术的行列共同成长,他也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时未必是我教大家,而是我向大家学习,彼此互相交流、进步吧。”

当前,他也喜欢将以往几十年的一些画作拿出来看一看,许多时候会湧现一些修改的灵感,或是加上几笔,只是几笔便能令几十年前的画作“起死回生”。“以前,自己没有达到一定的阶段,导致一些画作不知如何更好地去表达,时隔多年再拿出来,倒是一下就领悟了。”他笑言,卻是也十分享受这样不断修整和改正自己的过程。

书法和绘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经典,需要传承和发扬。令人欣慰的是,许多热爱书画的人,他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什麽生活环境都不曾丢失那份艺心,在高度热情的灌溉下,其艺树常青,艺心永恒。

猜你喜欢
个展画作香港
杨海固个展:浮现
香港之旅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展与拍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向京个展
王心耀个展
丁乙个展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