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蓝印花布与周城扎染对比研究

2018-10-25 10:33薄艳艳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

摘 要:蓝染工艺是我国古老的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在内地还是在边疆地区,都有类似的工艺,这体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本文以周城扎染和南通蓝印花布为例,分析大理周城扎染和南通蓝印花布的工艺、传承的异同。

关键词:南通蓝印花布 周城扎染 对比研究

用蓝草进行布染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后期的大思想家荀子到兰陵地区任职多年,当时兰陵地区就普遍使用蓝草制蓝染布了,荀子目睹绿色“蓝草”的色素转化过程。留下千古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i,成为千古名言。植物蓝染花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中国特有的符号。

许多学者也对蓝印花布有过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对内地和边疆不同工艺操作的两种蓝染进行对比的研究。吴元新的《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于宏刚的《大理白族扎染的工 艺变革与创新》是对蓝印花布历史传承和创新的研究;吴元新和吴灵姝的《蓝印花布与南通民俗文化》、陆明的《大理白族扎染之蝴蝶图案探析》是对蓝印花布的图形及文化内涵的研究。本文以周城 扎染和南通蓝印花布为例,对比分析两种蓝染的工艺、传承的异同。

一、工艺技术

1南通蓝印花布

(一)挑选坯布:挑选上等棉布。

(二)脱脂:将布料水中浸泡,然后取出晒干。

(三)裱纸:用自制浆糊刷裱,晾干后刷一层熟桐油,待干后压平使用。

(四)画样、替版:用刷帚沾少许颜料粉把原样替下或重新设计新样稿。

(五)刻花版:单刀刻面为主,用双刀所刻的线宽窄一致,铳子铳制花版所需的圆点。

(六)上油:正反面反复几次刷油,最后晾干压平备用。

(七)刮浆:将布料洒水后卷起来。用豆粉加石灰按 1:0.7 作防染浆。刮浆时用刮刀和接版配合进行刮浆,用力要均匀。将刮有防染浆的坯布晾干。

(八)染色:把刮上浆的布放在水中浸泡,直至布浸湿到浆料发软后即可下缸染色。

(九)氧化:将布取出氧化。

(十)刮灰:把布绷在支架上,用刮灰刀或家用菜刀用力适中刮去灰浆。

(十一)清洗、晾晒:把残留在布面灰浆及浮色清洗干净后晾干。

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无论是平铺还是集中的花纹都可以很容易制作出来,且可制作的花纹种类更广泛。在明清时期,蓝印花布在当地盛行一时,制作工艺也被保留至今。但是由于防染浆有一定的厚度,对于过于精细的花纹印染还是比较困难,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操作。

2周城扎染

(一)选择布料,传统扎染使用的布料我自织的土布。

(二)设计花样、刻板。将事先设计好的图案绘制在防水的布上,然后用钉子和锤子按照图案的纹路凿出一个个小孔。

(三)花样印刷,用可洗掉的颜料在刻板上印刷。使颜料从小孔中渗透到要料的布上,由此将花纹印到布上。

(四)手工扎花,用针线将花的部分重叠或褶皱缝紧。呈“疙瘩”状。

(五)浸泡、脱浆,将布料放入碱液、氧化剂或者淀粉酶等药剂中加水沸煮布料,以退去布料上带有的浆料,保证扎染过程中,染色均匀。

(六)染色,扎好的布料放入燃料中,反复浸染,使布料均匀染色。

(七)氧化,布下缸完全浸染后,取出氧化,不断抖动布面使其均匀氧化。

(八)拆线,扎花部分拆线,露出没有被染到部分,呈现出白色的花纹。

(九)漂洗,拆好的布料放到清水中反复的漂洗,退去多余的颜料。

(十)晾干,将漂洗好的布晾干。

周城扎染的制作过程,扎花也是扎染技艺最特色、最重要的一步。扎染工艺更适合集中的花样, 平铺的花纹会耗费更多的精力。由于扎花而印染出的自然特别的纹理,使每一个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技艺传承

1南通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保留较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传承人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先生,在南通建立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吴元新先生竭尽全力保护和传承蓝印花布的工艺。抢救和保护了蓝印花布等传统印染食物遗存,不断创新了蓝印花布的纹样和产品。近年来南通蓝印花布更是通过媒体,旅游等途径而被更多人知晓。蓝印花布传承人不断开创新的思路,将蓝印花布与现代科技结合,与时代接轨。将蓝印花布的技艺领进校园,传承从娃娃抓起。蓝印花布现在已经成为了江苏的符号,中国的符号。

蓝印花传承过程中任然还面临许多的困难,蓝印花布制作工艺复杂,原材料要求较高,使其成本也较高,加上蓝印花布有褪色的缺点,往往现代布料所替代,蓝印花布的市场也随之变得非常的狭窄;对于现代的年轻人,蓝印花布往往代表“落后”,很难被年轻人接受;现在许多蓝印花布作坊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用化学染料替代传统植物染料,严重损害蓝印花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蓝印花布的传承人也偏向老年化,这门工艺趋向失传。

2周城扎染

在周城,最著名的扎染作坊是璞真,璞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扎染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段银开经营。段银开 17 岁就开始扎染,现在她建立扎染博物馆,严格传承着植物扎染的古老技艺,并让扎染走进学院,开办旅游体验,给游客宣讲扎染技艺,参加非遗传承活动,让更多人走近了扎染。

周城扎染除了与南通蓝印花布面临同样的问题之外,周城扎染还有非遗传承人的文化水平不高, 较难让扎染的传承走的更远;周城扎染与现代化的结合不够,宣传力度不足,外地人对周城扎染了解还不多。可以更多的借助媒体的力量对扎染进行宣传。

三、思考总结

我认为两种蓝染要加大科技开发,攻克褪色的技术难点。加强植物颜料与化学染料区分的知识宣传。不断创新,与时代接轨,讓蓝染走近年轻人。

南通蓝印花布和周城扎染都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两者都具有独特的图案风格。二者应该互通有无,启发创新,共同将国家植物蓝染的非物质文化发扬光大。

i 荀子:《荀子·劝学》。

ii 杨玉清,贾京生:《同工而异曲—中国蓝印花布与日本红型比较研究》,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年。

作者简介:薄艳艳(1985-02),女,江苏,汉族,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史、民族学,单位: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
《红楼梦》章回目录的英译研究
拉威尔与德彪西《空求》的演奏与美学特色比较研究
电影《雾都孤儿》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
晋中学院2012~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