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一景 水墨一色

2018-10-26 06:43栏目主持闫华
少儿美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吴冠中水墨画水墨

栏目主持:闫华

■图、文/ 赵敏 成都市青少年宫

陈子潇 6岁

钟承育 6岁

邓墨轩 6岁

李禹喆 6岁

学员年龄:5—6岁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充分体验笔、墨的情趣和变化。

2.能用浓墨和淡墨画出以成都巷子为蓝本,抽象化表现创作出自己眼中的街道一景。

3.体验用水墨表现城市,画出笔墨浓情和天真烂漫的稚趣,热爱这座城市。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学员已有水墨用笔经验。

材料准备:毛笔、宣纸、墨汁等水墨画工具。

环境准备:教室展示包括水墨大师吴冠中、当代画家汪钰元、成忠臣的部分城市作品,以及成都街道实景图。

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对话互动,感受水墨笔下城市街道的独特风韵。

难点:创作街道一景心中一色。

活动过程:

(一)创设环境,影像导入

看画展:城市水墨作品小型展,教师将水墨大师吴冠中和当代画家汪钰元、成忠臣的部分城市作品,以及成都街道实景图片,利用画架,摆放在教室各个角落,放古典音乐,营造氛围。引导孩子有序观看,教师对话互动:水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讲究的是神似,瞧,寥寥几笔就可以勾画出一座城、一条街,很有意思。(接着引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

通过欣赏画家作品提问题。(出示画家吴冠中作品《忆江南》)

1.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画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分别表现的是什么?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3.这些线条又有什么不同?

4.看了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吴冠中爷爷从小就生长在江南水乡,他用画笔描绘了家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也可以大胆用水墨来表现我们的家乡。

(三)启发思维,创作

1.出示成都街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局部,思考用墨如何以点、线、面的组合表现这一局部的形态,并鼓励学生上台用浓淡墨及不同的用笔方式互动。提示学生重点表现出建筑轮廓、窗户、花台、植物、宠物、街道上的人,这一环节根据学生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和适当的示范、互动。

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互动,让学生了解如何用水墨表现街道的重点,相互学习别人的表现方式,加强学生作画时的信心,使学生作画的时候更大胆。

2.学生运用水墨的方式进行创作。

学生直接用笔着墨在宣纸上,根据老师提供的成都街道实景图片,引导其用块面、线条、点归纳建筑的各个部分和点景,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自由抒发。

指导重点:引导学生拿到画纸先考虑构图,不要急着下笔;结合之前的学习引导学生适当考虑留白、疏密、组合;鼓励学生大胆落笔,一笔下去,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用畏错,争取一气呵成。

3.找到画面中最显眼的一处彩色,晕染上这抹唯一的“色彩”,让画面的彩在墨中跳动。

(四)相互评价,体验成功

学生完成作品,互相观赏评论。通过自评、互评,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

陈鹤琴先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水墨画,用笔和用墨对于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在选择课题时注重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介入,或者对形体要求不是很严格的物体入手,这样可以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本课结合他们去过的地方和成都的特色,充分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让他们融入课程,兴趣盎然。这样的水墨形式,使学生们在互动中不断获得多种绘画行为的主客观体验,老师对于他们的创作试验不进行过多的干预,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快乐地进行。赞扬他们的创造性,寻求灵活可变的途径,对幼儿进行顺势而导,激励他们的兴趣和自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感受水墨画魅力。

苏钰涵 6岁

苏芷妤 6岁

肖竣妍 6岁

肖珊玲 6岁

秦煜昶 5岁

赵敏老师辅导的学生作品

侯哲轩 6岁

闫华老师点评:

低段儿童水墨画的教学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本课赵老师重在让学生去体验用笔墨表现熟悉的街景,学生结合图片和自己的理解大胆进行创作,鼓励孩子不要去纠结画得对与错,这样极大地解放了孩子的思想,作品呈现出或粗犷浓重,或精细淡雅,或大笔涂抹,或细笔勾描,完全看不出孩子有畏难的情绪,教师的引导无疑是成功的。有意识地将建筑的屋顶、门窗、形状及人物等元素以色块、线条和点去归纳,呈现出多样的形式美感,作品既有现代构成意味又不失传统水墨韵味,使得这一课题更富新意。

李芷墨 6岁

王煊依 6岁

周博涵 6岁

杨济嘉 6岁

猜你喜欢
吴冠中水墨画水墨
春江水暖
水墨画作品
自由的畅想与表达——读杨辰小朋友的水墨画
水墨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韩潮水墨画作品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