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再话花生叶斑病

2018-10-28 11:00郭庆乐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4期
关键词:抗病品种叶斑病老农

郭庆乐

在与老农的一次谈话中听到:“花生叶斑病,提起真头疼;管理跟不上,后果很严重;病是年年生,药是年年用,老药效果低,新药哪里弄,这都该咋整?”老农的话充分体现了花生叶斑病的危害之重及老农的担心和无耐。

花生叶斑病,说起来可谓是老生常谈,可又不得不谈,因为花生一旦得了叶斑病,得不到较好的治疗,他将使花生种植户损失惨重。据调查发现,花生受害后减产,高的可达40%,低的也有10%。由于适宜花生种植的沙壤地质,又不太适宜其它大宗农作物的种植,或者种植其它大宗农作物的效益相对种植花生要低,导致农户又不得不连年种植花生,这一连年种植模式又刚好适应了花生叶斑病的发生条件之一,造成了花生叶斑病成了农户不得不面对的痛苦,每年的花生生长中后期,农户便和花生叶斑病之间上演了一场“对抗”之战,病是年年生,药是年年用,增加了农户的生产支出,降低了生产收入,那么农户又该怎样打好这场花生叶斑病的“攻坚”之战呢?

1 充分认识花生叶斑病

1.1 什么是花生叶斑病

相信广大花生种植户对花生叶斑病并不陌生,但是能够对之完全了解的并不在多数,

在花生生产中,该病主要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及网斑病,在生产中常常遇到三种混合发生

现象,造成叶片早衰脱落,导致减产少收。三种叶斑病的特征表现异同详见表1。

1.2 花生叶斑病的发病条件

导致花生叶斑病的发生条件有:一是外部环境。叶斑病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一般在10~37℃之间,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当环境温度低于10℃或高于37℃病菌均不能发育,适宜病害流行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上。花生重茬地块高于轮作地块,重茬时间越久,病害越重。地力贫瘠,花生长势差,偏施氮肥,叶斑病发病严重。二是品种特征特性。花生品种种类较多,品种之间感病抗病有显著差异,通常,直立型品种行间通风受光效果要好于蔓生型、半蔓生型品种,所以直立型品种相对发病较轻,同理,叶形大而浅绿的品种没有叶形小而深绿的品种抗病能力强。三是生育期。通常花生生长后期发病较前期重,老叶较幼嫩叶发病重。花生在收获前60~30天之间发病最重。

1.3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和危害

花生叶斑病从苗期一直到后期都会发生,病菌在适宜的环境下侵入到叶子内部,繁殖危害,在叶片上形成很多不规则的病斑,破坏绿色组织,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叶片较早脱落,严重影响荚果饱满、成熟,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高达40%。

2 防治方法

花生病害防治應以预防为主,农业(深翻、倒茬等)、物理、生物(品种、天敌等)、化学等方法综合利用,把病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1 选择抗病品种

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叶斑病的重要途径。合理选用抗病品种,要尽可能多个品种搭配与轮换种植,用以防止品种的抗病性退化或丧失。

2.2 农业防治

待花生收获后,要今早把田间病残体清除掉,可以把病残体沤肥或烧毁,可有效减少病原数量,并进行耕翻,将表土病菌翻入土壤耕作层底层,使病菌失去侵染能力,可减少初侵染源。通过与禾本科、薯类作物轮作,亦可有效减少田间菌源。适期适量播种,密度要结合品种特征、特性进行合理种植,底肥要充足,氮肥莫偏施,同时要注意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合理搭配等。在花生生长期按时按需进行合理追肥,可促进花生长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2.3 化学防治

2.3.1 喷施杀菌剂 应用杀菌剂是防治花生叶斑病的重要措施。在花生始花期(7月上旬),开始施药预防。每隔10~15天施药1次,如天气干旱,间隔期可适当延长,连续2~3次,防病增产效果显著。可喷施64%代森·苯醚甲800~1000倍液,或30%笨甲·丙环唑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不同杀菌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2.3.2 喷施叶面肥 对于肥力不足的沙壤性土地,当夏花生进入结荚后期,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可结合杀虫剂和杀菌剂混配施用。一般亩施尿素0.25千克或磷酸二氢钾0.15千克,加水30公斤喷施,每7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能起到保叶、保根,延长花生顶叶功能期,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的效果。

花生叶斑病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了解花生叶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特征,才能做到更好的防治,从而确保花生的丰产丰收。

(作者单位:457300河南省清丰县阳邵乡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抗病品种叶斑病老农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打猎误伤老农肇事逃逸被公诉
老龙和老农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
老农答记者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大果紫檀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玫瑰叶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