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2018-10-29 07:55付成锋杨荣娇甘伙烨彭铁立
吉林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核分裂内分泌免疫组化

付成锋,罗 枫,杨荣娇,甘伙烨,彭铁立

(暨南大学附属清远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518)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能储存和分泌多种肽类物质和(或)激素等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异质性肿瘤[1]。神经内分泌细胞遍布全身各处,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因消化道分布多种神经内分泌细胞,所以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较其他系统高[2],但发生在食管少见,所以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罕见。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具有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3]。由于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早期临床症状轻微或不典型,故易误诊,且诊断时往往已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病理免疫组化对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判断有较高价值。本文报告1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并进行文献复习。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2岁,因“吞咽困难2个月余”于2016年2月22日收住我科。患者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进食梗阻感,进食后伴呕吐,呕吐物为非咖啡色胃内容物,伴剑突下隐痛,无他处放射痛,无明显反酸、嗳气、呃逆,无腹胀、黑便、血便,无多食、易饥,排气、排便后腹痛无明显缓解。起病至今体重下降5 kg。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起病来精神、饮食、睡眠较差,大小便正常。否认家族癌症病史。查体可见:T 36.8℃,P 80次/min,R 20次/min,Bp 144/92 mm Hg(1 mm Hg=0.133 3 kPa);体型消瘦,右锁骨上窝扪及肿大淋巴结一枚,直径约2 cm,质硬,无触痛,活动度差,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律齐,心率80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腹平软,未见腹壁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颈部、胸部、上腹部增强CT提示食管中段管壁增厚,病灶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右锁骨上窝、纵隔和颈部见多发淋巴结影,部分融合,最大约32 mm×41 mm,邻近气管受压移位。电子胃镜检查:距门齿25 cm见食管黏膜隆起,表面粗糙糜烂,管腔狭窄,内镜无法通过。活检六块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肿瘤细胞呈巢状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小圆形,胞浆少,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g A(-),Syn(+),TTF-1(+),vimentin(-),CAM 5.2(+),CD 56(+),CK(+),CK 7(-),Ki-67(+ 87%),病理诊断为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化验血清CEA 104.5 ng/ml(正常参考值范围0~5.0 ng/ml)。于我院行EP(多西他赛+奈达铂)方案化疗,化疗4个疗程后复查颈部、胸部、上腹部CT提示右锁骨上窝、纵隔和颈部发淋巴结影较前缩小,最大约16 mm×17 mm(见图1)。本例患者目前已行EP方案化疗7疗程,生存期已达17个月,吞咽困难症状好转,可进食少许粥食。

图1 图A:食管神经内分泌癌胃镜下表现:食管黏膜隆起,表面粗糙糜烂,管腔狭窄;图B:肿瘤细胞呈巢状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小圆形,胞浆少,核分裂象易见(HE染色×400);图C免疫组化:C1:Ki-67(+),C2:syn(+),C3:CK(+)(免疫组化×400)

2 讨论

神经内分泌癌主要发生在支气管、胃肠道、胸腺、皮肤等部位,发生于食管的比较罕见[4]。McKeown于1952年首次报道食管神经内分泌癌[5],亚洲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占所有食管恶性肿瘤的0.5%~5.9%,西方为1%~2.8%[6-7]。关于神经内分泌癌的起源不清楚,有学者认为起源于神经嵴嗜银细胞,也有学者认为起源于内胚层多能干细胞[8]。目前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发病原因不清楚,但可能与Barrett′s食管炎有关[9]。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标准[10]:按病理分化程度分为:①所有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称为神经内分泌瘤;②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称为神经内分泌癌;③同时存在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按Ki-67和病理核分裂数分为3级,G1:Ki67<2%或核分裂数1/10高倍视野、G2级:Ki672%~20%或核分裂数2-20/10高倍视野、G3级:Ki67>20%或核分裂数>2-20/10高倍视野。但近年有研究报道部分分化良好,Ki-67指数介于20%~60%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无法按照2010年分类标准分类,因此2013年我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建议将这部分肿瘤称为“高增值活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而国外则多称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G3[11]。

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常见食管癌在常规内镜检查下的表现类似,可表现为隆起性病变或溃疡性病变,但研究显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在食管下三分之一呈大溃疡性表现[12]。单纯从内镜下无法判断肿瘤性质为食管癌还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因此对于神经内分泌癌诊断需要病理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对于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HE染色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形态一致,G1级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像,而G2级则有细胞异性增大,核分裂像和增殖活性增加,可伴有坏死灶;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即G3级主要由少胞浆的小细胞组成,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坏死比较明显,细颗粒状的染色胞质胞核,核分裂像多见[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不仅可以鉴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化程度,还可以反映特殊类型多肽激素和生物活性胺的表达,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指出突触素和嗜铬粒素A(Cg A)为必检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在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呈高表达,而在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呈弱表达。当肿瘤确定为神经内分泌性质后则需要进一步分类和分级,此时则需要进行高倍视野的核分裂象数和(或)Ki-67阳性指数计数,但不推荐使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作为增殖活性的标志物检测[14]。本例患者HE染色瘤细胞小圆形,胞浆少,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gA(-),Ki-67(+87%),与上述G3级描述相符。

目前我国尚无针对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治疗的指南,但目前认为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病变局限者应首选外科手术为主,而对于晚期并广泛转移者则多采用化疗,如EP方案,但目前尚无标准方案,化疗的时限无定论[15]。有文献报告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3.7个月[16],本例患者随访17个月仍健在。目前认为早发现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主张以外科手术治疗联合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

猜你喜欢
核分裂内分泌免疫组化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左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细胞性纤维瘤1例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1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诊断标准的探讨
稳住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