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体验式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新探

2018-10-29 04:39王国枫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城市社会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评价体系单一,难以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描述《城市社会学》调查体验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建构,包括整合课程内容,设计体验式立体化教学方法,建立多元考核方式等。分析了调查体验式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效果,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了培养目标,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平时的激励引导相结合,提高了学习质量。

【关键词】 教学模式改革;调查体验;《城市社会学》

社会学专业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社会实际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的学科。城镇化是十八大以后我国政府推出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快速社会变迁中形成的新问题新困境需要研究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规律、趋势,需要专业人士探讨、预测。《城市社会学》恰是社会学专业中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主干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及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为解决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奠定重要基础。

一、《城市社会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学生比较重视。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讲授的情形基本是老师一言堂,学生记笔记,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学得被动,参与意识淡薄,学习效果欠佳,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感觉讲授内容离自己很远,即使老师提问讨论,学生之间也缺少互动,学生能力难以得到全面培养。学生仅限于独自上课、独自复习的分散学习状态,缺少与老师同学的交流,难以形成培养计划设定的团结合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调查研究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受到限制。

2、传统的评价体系单一,难以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是期末一考定全局,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效果较好,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平时的学习情况都不好做出评价,学生仅靠期末突击背诵就能拿高分,这种仅重结果忽略过程的评价体系难以对学生全面的学习状况做出准确评价,也无法起到应有的激励引导作用。

二、《城市社会学》调查体验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所以,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方法上,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

体验式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拟改变过去单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封闭狭隘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整体设计,确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学生调查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为辅,学习与研究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互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方面做全方位改革,目的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方法的训練相交融,理论探索与能力培养相协调,变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老师一个人打分与同学间互评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调查深刻理解所学理论、知识,从期末突击复习获得好成绩转变为平时自觉努力与老师同学监督、合作相结合,学习与探究相统一,期末轻松愉快的一种学习方式。

1、整合课程内容

《城市社会学》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有些内容与其它课程有交叉,所以本次改革拟将这部分内容简略讲述。[1]比如“城市社会结构”部分,在《人口社会学》及《社会阶层与流动》这两门课中都有详细的展开;“城市社会问题”一章,也与《社会问题研究》这门课中的内容基本重合;“城市管理”章节与《社会管理》这门课的内容有交叉等。而城市经验及全球城市发展状况等内容对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所以要加入进来。把整个教学内容划分成三个模块,不同内容将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历史模块,以老师讲授为主;现实与变迁模块,采取调查体验模式;发展规划模块,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

2、设计体验式立体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探索把课内讲授与课外调查体验、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起来的新的教学方式。重要的理论主要由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讲授,重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校外体验、调查。选择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又有一定重要性和可行性的问题,诸如: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及其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文化、城市化中的城中村等等问题,让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行实地调查体验研究。

(2)PPT展示演讲,学生提问点评。学生把调查相关资料包括数据、照片、视频、访谈等做成PPT,按照不同的章节顺序在班级向全班同学做展示演讲,用随机方式每次展示时抽取三个同学做评委,对演讲的内容进行提问,并对演讲做全面点评,指出演讲的优缺点,然后对演讲打分。

(3)小组调查研究。即把学生分成4-5个人组成的不同小组,小组的任务是做一项关于城市发展或城市规划方面的探究性研究,比如城市认同度、宜居城市指标设计等等,从设计问卷、试调查,到简单的统计分析,形成报告。这份调查任务贯穿课程始终,调查过程老师结合课程内容,要经常询问、督促、辅导,讲解,最后在全班交流调查报告。小组调查研究也为短学期的《社会调查与研究2》的实践课奠定了基础,在暑期实践课中学生可以到其他城市进行实地调查,形成对比研究,从而建立起数据库。

(4)小组讨论。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至少要进行两次比较正式的讨论,一次是对热点问题(比如城市化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等),另一次是读书交流讨论。对老师布置的课外书目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彼此打分,老师点评引导。

3、建立多元考核方式

在学生教学考核中,学生的总成绩由以下部分组成:出勤、课堂点评等占10%,调查体验PPT展示演讲为20%,读书报告占10%,小组调研报告占20%,期末考试为40%。以老师评价为主,学生的点评及互评成绩作为参考,主要作用:一是激励学生认真对待学习过程,学会面对质询,加强结论的逻辑性,学会答辩,敦促学生形成严谨的学风。同时培养评委同学的评判意识和批判精神,引导他们形成全面看问题的视角以及良好的表达及沟通能力,学会反思及相互学习。二是,便于老师了解课堂以外学生的表现,对形成公平的最终评价作重要参考。

三、调查体验式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效果分析

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模式改革,教改实验班在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等方面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很多成果可以持续推广。

1、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了培养目标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研究,实证性是学科得以立足的特色,《城市社会学》亦是在城市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创立的,[2]所以,本次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把知识的传授与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城市社会学的独特研究视角和相关理论。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的主动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要求,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打下良好基础。从学生的课程感受和问卷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并对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表示高度认同。在完成调查体验等任务过程中,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得到有效锻炼,个别同学为了体验开放式书店的功能,在书店观察体验两天两夜,还有的同学花三个月时间,拍摄七百多张照片,近三十份采访记录,只为观察体验环卫工人的生活。付出的艰辛努力,不仅换来知识的增长,也换来能力的提高。在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提升。比如有同学在学习感受中说:“我现在还记得我做的是有关实体书店的体验,我花了一天的时间跑了杭州四家书店进行调研,有亲身体会也有采访书店里的其他人。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善于人沟通,刚开始时我并不敢进行采访,一直犹豫不决,最后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不得不鼓起勇气上前。慢慢地我发现这其实并不困难,而我也能够完全地融入交谈的氛围中,从我采访的近二十个人的身上我也或多或少地得到了收获。”

2、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平时的激励引导相结合,提高了学习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使学生的学习出现前松后紧死记硬背的状况,平时应付,考试突击,不走脑、不入心,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是肤浅的、表面的,学习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次改革加强对平时学习过程的约束和激励,彼此监督砥砺,相互切磋,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一个理论和知识点,对重要的问题也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从而切实提高了学习质量。

从学生学习成绩来看,对照班的期中成绩是以读书报告和小组城市体验两次成绩形成,课改班学生成绩包括每个人的城市体验PPT、读书报告、小组调查问卷设计以及每个同学的点评提问表现等四方面表现形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更准确、更全面,也更客观,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引导更科学有效,实现了变期末突击复习为平时积极努力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改班平均成绩为87.85,标准差5.178,对照班平均成绩85分,标准差11.37,很显然,课改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更高,分布更细致均匀,成科学的正态分布;而对照班的平均成绩比课改班低了近3分,而且明显分布不合理,标准差较大,说明对照班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明显不如课改班。证明本轮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改革的措施、手段是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这种方式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肯定。期末平均分79.27,对照班平均分75.23,可见,课改班学生学习效果更好,学习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

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来看,没有进行课改的班级,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机会只有小组城市体验后的PPT展示演讲,但每人只有1/5的机会,因为全班共分五组,每组5个人,只有一个同学做PPT展示,除此之外只有一次读书报告分享。课改班同学都单独做了城市调查体验,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在班级做PPT展示演讲;同时课改班增加了同学点评提问、问卷设计展示、读书报告分享、课堂讨论等环节,每个同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以同学参与课堂活动每项活动的每频次记一分,课改班学生人均参与度达到12.4频次,对照班仅有2.5频次。课改班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高于对照班,意味着课改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批判精神,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展示、点评等互动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协调能力。

从学生对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来看,在课后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教改方法给予充分肯定,在喜欢的教学环节这个问题中,学生选择传统的老师讲授方法的占总数的38.89%;而选择新的教学方式的学生成为大多数,其中选择喜欢“城市调查体验环节”的学生为14人,占总数的77.78%;喜欢“PPT演讲环节”的有9个学生,占总数的50%;选择喜欢“同学点评和提问环节”的有10个同学,占总数的55.56%;选择“印象杭州图画”的有11名学生,占总数的61.11%;选择喜欢自由讨论环节的有8个学生,占总数的44.44%,

在对学习收获的调查选项中,全班18名同学100%选择了有收获,其中选择收获很大的占总人数的72.22%。在城市调查体验、读书、点评等环节同学们都有很大收获。

总之,调查体验式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与练相结合,演讲与点评结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实现了培养目标。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戴维·珀金斯指出的那样:“理解一门学科的真正意义,绝不仅仅是积累信息或解决代表性的问题而已。”[3]培养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向德平.城市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夏建中.城市社會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美] 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杨彦捷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王国枫(1964—)女,黑龙江宾县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从事城市社会学、教学模式创新等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国际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平台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日语听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中期报告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湖南工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