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2018-10-30 09:41陈强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美术教学新课改

陈强明

摘要:美术课程的教学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促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转化,这就对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教学;美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05

美术是人类文化发展中最早的重要载体之一,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美术教育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也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也促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转化,这就对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美术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成为新课改下美术教学探索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强调美术技能在美化生活中的作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兴趣中真正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传统的课堂教学练习,让学生临摹的比较多,这也是学生提高技能的重要手段。但是,别人的作品是别人在绘画过程中根据观察与造型提炼创作出来的,作品与现实有很大差别。作者在表现过程中与作者的审美观以及当时创作的心境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学生在临摹作品时,对作品的深入了解很有必要。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甚至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都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地临摹,那也只能是被动接受,兴趣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学中应以教师丰富的知识引领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审美感受。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产生审美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二、教师要以自身的艺术素养影响学生的审美

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主要看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和业务素质是很重要的。要求学生有创造观念,教师首先应该是有创造意识的人。教师不但要研究教学方法,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要与时俱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入生活不断进行创作实践;不但要全面提升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开阔视野,大量汲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形成一种从多方面、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对教学进行设计和预见,就能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意识产生深远影响。

三、观察能力的提高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临摹着画一幅画还可以,一旦不让临摹,他们就会束手无策,甚至个别画得好的学生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说,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如果对生活中的情景缺乏认识,或者对生活视而不见,凭什么去发现美?凭什么去创造美?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一切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是提升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只能照着书上或者教师画好的范画临摹,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画得像,也就是像临摹的那幅画,那又有什么意义。当一个人从小反复接受这种模式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习惯以“像不像”要求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生活的感悟,这种习惯是对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障碍。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让学生养成对生活认真观察的习惯。因为艺术是表现生活的,艺术是为生活服务的。

四、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重要目标

课堂最终的结果如果只能临摹别人的作品,而不能通过自己的心灵和技能“创造”出一幅自己的画,那就只能重复别人。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笔者会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绘画虽然是一种技能,但运用得当,确实能提高一个人的创造力。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应该是开放和包容的,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才能为他们插上创新意识的翅膀。

五、合理运用乡土教材是美术课堂的新亮点

如果我们的课堂内容仅限于教材,那我们的课堂就太乏味,也远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艺术本身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把生活中美的因素与美的形象萃取出来,加工成具有感染力的作品,这也是艺术创作的必经之路。乡土美术教育资源应该是本地学生较为熟悉的,把乡土教育资源利用好,不但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学生学起来也比较亲切,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也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这不但是对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也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让学生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保护家乡资源环境的意识。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升华,道德品质也会相应提高。

六、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要求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節。不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面对学生的作品,对他们的创作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都能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即使学生的作品不是很理想,也不要急于下结论批评学生,而要耐心了解学生的想法。评价学生的作品,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识他们。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了解每位学生,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创造意识。评价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的。要始终相信每位学生都有闪光点和过人之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或者是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充满信心,努力学习。由于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作品就会各不相同,各有所长。

总之,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应该是多样纷呈、与时俱进的。也只有这样,美术教育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精彩的美术课堂教学就像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他们未来的人生必将更加充满希望,他们的人生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741300)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美术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