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课堂”下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实践研究

2018-10-30 09:36佟自军
考试周刊 2018年87期
关键词:主动性提高兴趣

摘 要: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的关键思想和核心理念。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教学环境,在“双主课堂”教学下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兴趣;主动性;提高

一、 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自主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展示一个“绝招”,同学们随意说一个整数,老师都能迅速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同学们一听,都争着出题考老师,老师立即报出答案,并请同学加以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在同学们的惊讶中,老师引入新课,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

二、 参与过程,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自己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5+8”时,我没有直接传授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索算法——在交流中比较、体会不同的算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这样一个过程,把时间合理地分配到对算法探究上。“小淘气不会算,你能帮它想出好办法吗?”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争先恐后的表现,我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摆学具来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学具理解算理。由于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算法的思考和理解也不同。先让学生理清思路,嘗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以进行小组交流,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法,并学会倾听别人个性化的算法,感受算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进一步对算法进行优化。最后,全班交流反馈,让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优化算法。这样,这些个性化的算法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获得的成果,教师要恰当的给以评价和鼓励,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寓教于乐地学会新知识,使学生爱学、会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组织各种游戏或竞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创造竞争环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积极思维,大胆实践。组织适当的竞赛,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需要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竞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灵活的应用竞赛方式,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速算小能手”“数学接龙”等游戏活动,形成竞赛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竞争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道德品质。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设计“我是解题小能手”“智慧大比拼”“寻宝藏”等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并且给以恰当及时的评价,促使学生形成和谐、有益、积极向上的良性竞争。

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主动探究的能力

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探奇索引。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质。自主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质疑问题的氛围,让学生有疑可质。例如:在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我先讲解简单的题目,然后边出示(3.6×7+2×3.6+3.6)边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一题。”然后板书:(学生在下面练习)

(3.6×7+2×3.6+3.6)=3.6×(7+2)=3.6×9=32.4

当学生完成后说:“同学们,看看我和你们做的一样吗?”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不一样,你错了!正确答案是36。”“那谁能告诉我,错在什么地方?”学生经过讨论,很快把原因找出来。这样,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题的意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材施教,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营养,享受自主学习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始终把培养小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数学课的优势,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我们的学生定会受益终生。

作者简介:

佟自军,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魏武小学。

猜你喜欢
主动性提高兴趣
解析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改革的必要性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