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PBL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衔接应用

2018-10-30 09:36李信班
考试周刊 2018年87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PBL教学高中地理

摘 要: 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PBL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展开探究学习,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渐在探究学习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那么将这种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可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并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地理;PBL教学;核心素养;衔接应用;区域地理

PBL教学模式更加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点拨和启发,学生发挥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建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那么本文将以区域地理为例,探讨高中地理PBL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衔接应用情况。

一、 地理PBL教学与核心素养衔接中的教学原则

(一) 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基本原则

学生个人应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与学习能力,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要求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以旁观者的视角理性地去探究、思考各种问题,不会因为某种结果的主观偏好的暗示而对其产生共鸣。高中地理的PBL教学模式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交流中,通过教师合理恰当的教学引导,活跃学生的思维。

(二) 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主导的原则

在学生学习接收知识时,教师应以引导者的态度为学生的实践问题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那么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意味着教师不可强制性的主导知识的学习。在PBL教学中,最核心的内容即是建构学生的主体性,由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及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而这种主体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才能引导学生在PBL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取得不断进步与提升。

二、 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下,如何有效开展PBL教学应用

(一) 组织创设学习小组

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例如全班有56个人,将其按照每组7个人,分为8个小组,每组应设置一个记录员、主持人。为了提高学习实践活动的效率,在各小组进行讨论时,应给每一个小组成员安排一个具体任务。那么,如围绕“长三角这个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导各个小组针对这些问题从多方面搜集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信息,解决这个区域农业发展的这些问题。

(二) 通过创设地理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

在高中地理的区域地理学习过程中,研究的主要对象即是区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区域在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因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认知能力的缺乏,所以在設计建构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搜集实时性的材料。在此案例中,才子务农这个材料实际上有着很强的矛盾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会受到世俗的影响,使得大部分人并不会去从事一些地位较低且收入低的第一产业,所以,教师由此即可为学生从这种情境材料中找到建构问题。那么,在具体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可这样引导:你们当下一定会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勤奋与努力,顺利通过高考,并踏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吧?那么老师今天要告诉你们有这样一人,他也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然后踏入社会之后,并没有去从事其专业对口的外交官职业,却是去当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种田农夫。

(三) 对问题链条进行分解问题

在进行问题链条分解的过程中,重点是细化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式地研究。针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其虽与其他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以探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分解这个主问题,使之清晰地了解有关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及更深入的知识内容,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明确他们所研究的学习问题,以及在子问题分解过程中相对应的内容。那么,在教学线索的设计上,可以“德仓农庄”为线索,以“农庄的位置—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农庄田地存在的问题—农庄发展中的问题—农庄是否可复制”这五个部分来构成问题链。

(四) 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探究学习

学生可借助互联网等各种方式搜集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但对此并不能完全解决主问题。所以还需要学生做进一步的信息收集,并确立使其成为可解决问题的基础信息。为此,引导学生在小组互动交流中,提出个人的质疑,并使其认识到所搜集到的信息具有的实质性价值。那么,首先小组探究活动如下:地在何处?生产何种农作物?并把德仓农庄的位置示意图、长三角的地形图及其气候分布示意图展示给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要求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独立思考,去分析这个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并对这个区域发展何种农业类型最为适宜进行思考。然后开展探究活动二:地之苦痛?人之痛苦?德仓农庄的田地发生了什么?并出示这样的材料:无锡锡山区土壤中金属污染的相关资料。这个阶段的学习要求是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自主去从资料中提取信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及后果进行分析,并试着建立思维导图。

(五) 问题解决与展示

在这个学习环节,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并主动与其他人分享其学习成果。那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关注每个小组观察、思考和讨论的情况,并给予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还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提升其地理学习能力。

(六) 学习评价与反思

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人类因地制宜这方面,选取适合区域发展的策略过程中,会时常遇到一些拿不定主意的问题,此时则要求学生应从多维度来比较评价,引导学生根据基本道理去竭力为自己的观点站住脚跟,勇敢并坚定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由此才能使得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策略明确化。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PBL这种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属于初级阶段,所以应用成果也还有一些问题。在高中地理PBL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衔接应用,通过教师正确合理的教学引导,也可实现高效高质的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秦学锋.高中地理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5,37(7):83,95.

[2]张彦晓,梁彦庆.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26(3):115-117.

[3]王志勇.高中地理“PBL”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四个关键[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24(5):90-91.

[4]周瑜.论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32):5.

作者简介:

李信班,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第一中学福鼎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PBL教学高中地理
东盟留学生应用PBL教学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探讨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PBL教学模式在认知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