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育质量

2018-10-30 09:36米日古丽艾则孜
考试周刊 2018年87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物理实验改进

米日古丽?艾则孜

摘 要: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物理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再归纳总结成规律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初中物理教材基本是贯彻以实验为主、教材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物理实验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实贯彻实验教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育;物理实验;改进

物理是一门需要借助大量实验来完成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实验都是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科学解释,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总结归纳。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实验的只有老师一个人,学生只能看着老师做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新课改下,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实验一 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其理论之一是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在真空的环境下声音不能传播。为了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的环境中传播,就要通过实验来证明。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是在一个玻璃器皿(密封的)里放一个发声体,再用吸管把玻璃器皿里的空气抽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听发声体的声音。其实验结果是:当把玻璃器皿里的空气全部抽出,听不到发声体的任何声音。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因为要把玻璃器皿里的空气抽出,所以就需要抽气机,而抽气机发出的噪声远远大于发声体发出的声音。这些噪声会给学生造成干扰,甚至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这个物理实验虽然结论是正确的,但实验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改进之一是可以在玻璃器皿里放一个检测声音大小的仪器(分贝仪),这样学生可以随时观察仪器上数据的变化。不仅通过声音可以判断在把玻璃器皿里的空气抽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还能看到数据的变化。改进后的实验更加充分地证明了实验的结论。

实验二 探究光传播的路径

物理是探索自然现象、解释自然现象的一门学科。光学是基础的物理知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实验贴近现实生活,方便学生理解。本次实验的结论是:在同种物质、同样状态下的基础上,光的传播呈现出来的是直线。在初中物理教材上,只有一个物理实验:即光在液体中的传播路径,这个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也简单,可以在实验室就能完成。其实验器材:激光手电筒、玻璃器皿。实验过程:让学生把玻璃器皿装满水(最好有颜色的液体),然后用激光手电筒照射到玻璃器皿中,可以发现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里是呈直线的。这就是实验结果,其实验结论是:光在同一种物质(密度一样)中,同种状态下,是呈直线型的。这个实验的实验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老师可以把玻璃器皿里的水换成一种具有浓度的液体,并且不断增加液体的浓度,再观察光在液体里呈现的状态。随着浓度的增加,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光在液体里呈现的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还能进一步研究光的传播和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三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平面镜呈现出来的像是虚无的,但是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可以研究的。由于平面镜呈现出来的像是不准确的,其位置也不正确。在物理实验中,就必须借助屏幕,用来确定光的物体的位置。玻璃板有两个面,可以分别呈现两个不同的像,利用这一原理就可以做这个实验了。把蜡烛放在固定位置的玻璃板前,利用玻璃板分别呈现两个像的原理,来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这个实验用自制的实验器具就可以完成,但实验的整体性有待完善。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在实验桌上再放一块玻璃,把成像特点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观看,还能较方便的测量蜡烛和玻璃板的距离。这种实验方法需要老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对于学生理解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有一定作用并且这也是教学创新。学校应该鼓励这种教学创新,逐渐在学校里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环境。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主动让学生做实验,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点评。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时,要先把理论知识过一遍,记住重要的实验结论,再用实验结论来反推教材上实验结论的正确性。这种教学方法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

实验四 探究浮力的原理

物体之所以能够在水中漂浮,是由于物体本身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另外一个力的方向是向下的。要探究浮力产生的原理和作用,就要借助物理实验。这个物理实验需要一个塑料杯、塑料泡沫、水。其实验步骤是:在塑料杯里装满水,把塑料泡沫放在水中,在塑料泡沫下用胶布把细线固定在塑料瓶口,可以看到水从塑料杯的下端流出,这时学生可以观察到塑料泡沫在杯子的底端并且处于静止状态。这个实验虽然可以观察到塑料泡沫在受到两个不同大小的力的时候,塑料泡沫就会漂浮于水面。但整个过程学生很难观察到水的变化和浮力大小的变化。其改进的方法是:缓慢地向塑料杯里加水,当水的体积在慢慢增大时,就会看到塑料泡沫慢慢漂浮起来。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的体积和塑料泡沫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有关,并且成正相关的关系。当水的体积在逐渐增大时,塑料泡沫也就慢慢浮出水面。这个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当物体在水里受到两个不同大小的力的作用时,其处于物体下表面的力大于上表面的力时,物体就会浮起来。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个物理实验很简单,学生在家自制实验器材就能得出结论。

实验五 探究电动机的发明原理

电动机的发明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就涉及了电动机的原理。在教材实验中,把一根金属棒放在一个带有磁场的环境中,在金属棒的另一端接入电流,就会看到金属棒在磁场中转动。在这样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其实验效果不理想,很多时候只发现金属棒在微微转动。如果要让这个物理实验更好的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就要加大磁场的作用,可以选择多匝线圈放入磁场环境中,再接入电流,就会发现金属棒转动的“动作”非常大,实验效果非常好。在保持磁场环境一致的情况下,调换电流的正负极,学生就会观察到金属棒依然转动,只是运动的方向改变了。把磁场作用的方向改变,一样会观察到金属棒运动的方向改变了。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在保持磁场作用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电流的正负极,其金属棒就会转动。在保持电流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磁场的作用方向,其金属棒依然转动,只是转动的方法发生了改变。磁场和电流其中一个发生改变都会改变金属棒转动方向。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磁场作用和电流都对金属棒的转动产生一个力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来完成这个实验。控制磁场作用方向不变,改变电流的正负极,就会得出电流方向的改变会导致金属棒的转动方向也发生改变。控制电流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磁场的作用方向,就会发现金属棒的转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初中物理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材始终是教学的基础,其物理实验要在教材的指导下来进行,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兴趣。老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性、要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宋佰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2]陈晨.初中物理教师实验素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米日古麗·艾则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物理实验改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浅析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