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

2018-10-30 09:36顾红华
考试周刊 2018年87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生物课堂培养策略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生物作为高中科目中的重点科目,更需要加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发展以及具备未来在社会中发展的能力和要求,具备核心素养就特别重要。因为其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和终身性,所以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只有养成好的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才能解决目前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羁绊,使学生有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生物课堂;生命观念;培养策略

2014年3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各学段需发展核心素养,并将核心素养作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同时对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出了根本性要求。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可以从生物核心观念的培养、核心能力的培养、理性思维的培养、核心知识的培养等4个方面进行。生物作为最基础的科目,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联系现实最为紧密的学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在相关学习阶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例如对于相关基本知识的理解,基础的研究方法与批判性思维的掌握,同时更要有尊重客观事实、理性思考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发展本质,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相适应的关系,并逐步养成个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基本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情感态度。

二、 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就是对可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的抽象概念,也是人们经过实质认证后的观点或想法,它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及解释大环境内与生物相关的事件和现象。同时也是能够解释或理解生物学核心素养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生命观念与生物学科的重点概念并不相同,因其有上位性和跨概念性,更是其他概念的归纳总结。学生可以在理解生物学科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生命观念可以指导探究生命的活动规律,从而使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 四个重要生命观点

1. 结构与功能观:长期进化使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体现。2. 物质与能量观:伴随着能量吸收与释放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辅相成。3. 进化与适应观:适者能生存,不适者将被淘汰,只有不断进化,才能适应环境;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4. 稳态与平衡观:生命系统作为稳态和平衡的系统,稳态和平衡是通过调节实现的。

四、 “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 拓展实验式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中生物的学习,仅凭书上的知识,对于学习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死记硬背,更是无法学习好生物这门课程的。大自然处处都是生物,只有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得到更多的领悟。因此,高中生物需要开展实验式教学,多多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在生物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理解,从而对“生命观”的认识更加真切。

比如: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实验学习中,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有机体稳态维持的机制,形成稳态和平衡观的重要性。教师在对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生命观”,可以帮助学生解释生命现象、认识生命的世界,让学生们感悟自然界和生命的神奇,为生物学科打下扎实的生物学基础。

(二) 加強探究和合作教学

高中生物的生命观素养具有动态发展性,而探究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会独立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我发展,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更好地解决高中生物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培养高中生对生物问题的积极主动发现并且解决的态度,从而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学生的分工与合作作为合作探究教学的基础之一,是通过学生、老师间的交流与探讨培养合作式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思维,同时也可也帮助学生寻找到更多、更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高中生物的效率。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本质的探究性教学,也代表着理科教学方式方法,将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作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重点推进的目标。

比如:在“分子和细胞”这一课程中,讲到了从生物圈到细胞,这其中包括有很多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概念,老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认同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让学生对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或者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式学习,让每一位同学都参加到课堂中来,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学习到更多的思维方式。

(三) 建立情景教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教学,因其教学方法十分贴近生活而受到学生的好评。只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开拓眼见的情景式教学,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书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识点,找到学习生物的方式方法,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高中生物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生物“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在生物教学中,大幅度加入情景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共同进步。

比如: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中引入事件,让学生研究长时间阴雨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学生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对事件进行研究和解释,得出“低温寡照”是影响大部分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从而抽象出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提升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将核心素养渗透其中,使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将自己的生物学核心素养逐步提高,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够更好地发展。同时,教师不能仅限于课堂知识,要课内课外相结合,以提升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发挥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聪.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17年第33卷第11期.

[2]刘凯.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年7月.

作者简介:

顾红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生物课堂培养策略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初探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浅析表观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