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白掌栽培技术要点

2018-10-31 10:30李莲陈一新黄明翅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李莲 陈一新 黄明翅

摘 要 美酒白掌是近年来白掌中的一个新宠,株形中小紧凑,花叶兼美,轻盈多姿,耐荫耐摆放,并且能够净化室内空气。美酒白掌的株型从迷你型到中大型,被广泛应用于办公桌和室内环境的美化,深受广大消费群体的喜爱。基于此,从环境条件、基质选择、移植环节、日常管理和主要病虫害防治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整个生长过程中的栽培技术要点,更好地促进美酒白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美酒白掌;栽培技术;室内栽培

中图分类号:S682.3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8.001

美酒白掌是近年来白掌中的一个新宠,其叶墨绿色,光泽度强;叶片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基急,叶缘平整;叶脉侧脉,羽状侧出,生长势快,分蘖能力中等;株形中小紧凑,耐荫耐摆放,并且能够净化室内空气,被广泛应用于办公桌和室内环境的美化,深受广大消费群体的喜爱。目前,全国主要的花卉种植区都有美酒白掌的种植,产量占白掌总量的80%以上[1]。根据美酒白掌的生长特性,详细介绍了其整个生长过程中的栽培技术要点,为美酒白掌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1 环境条件

美酒白掌盆花的生长适宜日温为25~28 ℃,夜温为18~21 ℃,越冬温度为10 ℃,可忍受的短期极端低温为3~5 ℃,温度低于15℃或高于33℃时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适宜空气相对湿度60%~80%,适宜光照强度10 000~15 000 lx。一般种植温室要求安装两层遮光率为80%的遮阳网。

2 基质选择

基質要排水透气、保水保肥、不易分解、不含有害物质、能固定植株。根据盆径的大小,一般选用

?(10~30)mm或?(20~40)mm的进口泥炭土。

3 移植环节

3.1 种苗选择

组培种苗选择标准:根系发育良好,根量多,根色洁白或黄白,无烂根,苗高适中7~8 cm,叶片完整无损伤,植株健康无病害,长势好。

3.2 种苗处理

种苗运输到种植地后,应尽快将其从包装箱中取出,用种苗筐盛装并放置在栽培床架上,切勿倒放或直接置于地面,以免病菌感染。在取苗过程中应轻放,尽量保持原根团完整、不松散。若基质过干应及时浇水,室内温度调控在20~28 ℃,光照强度在4 000~5 000lx。种苗处理完毕应尽快上盆种植[2]。

3.3 上盆种植

一般每盆种植4株苗,先在盆底放置2~3 cm厚的栽培基质,挑选高度整齐的4株种苗,呈方形将种苗置于花盆四边,填充基质至植株基部芽点,轻压盆土即可。应先种植90~110 mm口径的盆具,可以直接作为小盆栽养护并直接销售。如果需要种植中大型的盆栽,可以长到一定株形后再移植换盆120 mm口径以上的盆具。

3.4 恢复期管理

上盆种植后10~15 d为恢复期。上盆当天或第2天应淋施杀菌剂,可用40%百菌清600~8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进行淋施,以预防病害。期间适当遮荫,光照强度控制在5 000 lx左右,温度调控在日温25~28 ℃、夜温18~21 ℃,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上盆3~5d后可适当施浓度较低的液肥,EC值在0.6~

0.8 mS·cm-1。恢复期过后转入日常管理。

4 日常管理

4.1 营养管理

营养液配方中,大量元素N、P2O5、K2O、CaO、MgO的比例为2.0∶1.0∶2.0∶1∶0.3,且宜添加适量的Fe、B、Zn、Cu、Mn和Mo等微量元素。一般采用人工根际灌施肥,夏、秋季通常4~6 d施肥一次,冬、春季通常5~7 d,施肥原则是淋肥3~4次后淋1次水,根据植株的大小,每次施肥应控制水肥混合液pH值为5.5~6.5、EC值在1.2~1.6 mS·cm-1为宜。美酒白掌喜欢湿润环境,且根系发达,水分需求较高,基质应始终保持湿润,不能等到基质偏干了再浇水肥,“见干见湿”的水肥管理容易增加其根部感染病害的机会,不利于生长。每次淋水肥时应该淋透,防止浇半截水。

4.2 光照管理

温室内光照强度主要是通过开闭活动遮光网来调控。美酒白掌适宜的光照要求根据季节和植株生长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 000~15 000 lx,营养生长期光线可以稍强,以促进植株健壮和侧芽分蘖。催花处理后,光线应相对逐渐减弱,以增加叶色的浓绿。当室内光照强度低于光照要求时,打开活动遮光网,增加室内光照强度;当室内光照强度高于光照要求时,关闭活动遮光网遮荫。夏季长时间的强光照可引起叶片黄化,并可能灼伤叶片[3]。

4.3 温度调控

美酒白掌盆花的生长适宜日温为25~28℃,夜温为18~21 ℃,高温季节可通过打开活动遮光网遮荫、开启天窗通风,或启动循环通风扇、水帘风机等降温设备降低室内温度。白掌虽然耐低温,但为了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冬季当气温下降到15 ℃时,要进行保温,当温度降到10 ℃以下时,要使用加温设备加温。室内的温度与季节、光照强度有直接关系,应充分合理利用各设备设施进行科学调控。

4.4 催花调控

催花调控技术是美酒白掌栽培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当种植时间达到12~14周,植株高度达到15~20 cm时,可根据上市时期安排催花处理,处理方法见表1。处理药剂用赤霉素(GA3)配制成表1中浓度的药液,用喷雾器均匀叶面喷雾,喷至叶面完全湿透,喷施1次即可。催花调控的效果与气温有直接关系,因此夏秋季和冬春的赤霉素浓度稍有不同。还需要注意的是,催花时温室内温度应低于25 ℃,所以一般夏季应在傍晚、冬季在下午安排催花。催花处理后叶面不能立即洒水,必须使赤霉素在叶片充分吸收。

5 主要病虫害防治

5.1 茎基腐病

一般在高温季节和栽培基质过湿时易发生,经常“见干见湿”的水肥管理也易发病。多从底部根系或基部茎节开始,首先产生褐色斑点,然后逐渐扩大并腐烂,后期老叶黄化脱落,整株死。

避免“见干见湿”的水肥管理,保持室内通风。上盆后或发病初期,在植株根际用药剂浇灌,适宜的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99%的恶霉灵4 000倍液、亮盾3 000倍液。

5.2 炭疽病

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温室环境,病斑呈圆形或半圆形。发病初期,病斑部位的叶片褪绿黄化,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轮纹有或无;发病后期,病斑上有许多小黑点,湿度过大时,上有淡黄或黄色黏液出现。

在高温高湿的温室条件下要加强通风,及时摘除病叶。在发病初期,连续喷2~3次药剂,每隔2周轮换使用不同药剂。适宜的药剂有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 000~

3 000倍液、40%百菌清600~800倍液、炭疽净800~

1 000倍液、施宝克1500~2000倍液。

5.3 霜疫霉病

植株老叶先发病,湿度高时扩散快,病部呈褐色湿腐状,干燥时呈褐色干枯。茎部发病呈湿腐状,黄褐色,病斑以上枝叶萎蔫枯死。病部保湿几天后可见白色菌丝体生成。

在高温高湿的温室条件下要加强通风,及时清理病株。发病初期,连续喷2~3次药剂,每隔2周轮换使用不同药剂。适宜的药剂有雷多米尔600~800倍液、、50%烯酰吗啉1 200~1 800倍液、80%代森锰锌600~1 000倍液。

5.4 灰霉病

在叶片上初生褐色小斑点,高湿度下迅速扩展成大斑。在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灰绿色霉层。

该病在秋冬、早春或长时间阴雨天气易流行,因此要加强通风透气,及时清理病葉。发病初期,连续喷2~3次药剂,每隔2周轮换使用不同药剂。适宜的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扑海因800~1 000倍液、40%嘧霉胺800~1200倍液、50%腐霉利1 000~1 200倍液。

5.5 斜纹夜蛾、蝗虫

主要咬食叶片,造成叶片缺刻状损伤,多咬食嫩叶,严重影响观赏价值。

每年6—10月为高峰期,可每隔2周轮换使用以下药剂进行预防,适宜的药剂有48%乐斯本1 000~1 200倍液、90%万灵3000~5 000倍液、锐劲特1 200~1 500倍液、40%氧化乐果1 500~2 000倍液。

5.6 红蜘蛛及螨类

主要为害基部叶片,造成叶片褪绿暗化,后期可见叶片背面密布红褐色或黄白色小点,即为害虫和蛛丝。

为害初期可喷药防治,每隔1~2周轮换喷施药剂,连续喷3~4次,喷施时注意将叶面、叶背和叶基全部喷施。适宜的药剂有15%哒螨灵2 000~2 500倍液、10%虫螨杀1 000倍液、50%除螨灵1 500~2 000倍液。

5.7 蓟马

主要为害幼嫩的叶片、叶柄和佛焰苞片,在叶背为害,为害后叶片和花上出现褐色条纹,严重时花和叶皱缩或畸形。

蓟马一般在晚上开始出来为害,药剂一般安排在傍晚喷施,4~5 d喷药1次,每种药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次。适宜的药剂有70%的吡虫啉12 000~15 000倍液、3%阿维菌素6 000~8 000倍液、3%啶虫脒1 500~2 000倍液、艾绿士4 000~6 000倍液。

参考文献:

[1] 朱根发.花卉苗木栽培实用技能[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天瑶,刘艺峰,郭铁城,等.白掌生产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62-63.

[3] 伍绍健,陈春满,范俊强.东莞地区白掌穴盘苗和小盆栽苗栽培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14(5):105-10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