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情感关怀

2018-10-31 10:29王启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贫困

王启军

摘 要 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不应只着眼于物质帮扶,还应该注意加强情感关怀。具体而言,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应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注重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同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

关键词 贫困 学生资助 情感关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现在贫困生资助体系已建立起来,学生资助也能全部落实到位,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贫困家庭学生往往只注重给予物质资助,而忽略了情感交流、精神激励和心理关注。一部分接受过捐助的贫困学生,感恩意识和上进心不夠强,而且少数学生还有被可怜、被施舍的感觉,有些甚至有依赖、等待等消极心理。因此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应加强贫困生的心里疏导,注重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与人文关怀。

1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注重对受助学生心理疏导

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偏小,自尊心、可塑性极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之社会上一些偏见和歧视,一顶“贫困生”的帽子往往使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经济上的脱贫固然重要,但心理上的脱贫同样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进一步注重对受助学生的心理关怀。

【案例】:坛城镇x村贫困家庭学生张xx,因其家庭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所以他也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理应享受教育资助。学校要给他资助,他却不愿意要,他说“我不是贫困生,俺家有钱”。他似乎感到作为“贫困生”被人瞧不起,是一件很可耻的事,因此宁可不要这个资助。后来经过班主任多次与他谈心交流,进行心理疏导,最后他欣然接受了资助。

学校应把对受助学生的心理关怀这一工作与资助工作同步部署、推进和检查。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形式,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他们知道受助不是件可耻的事,能正确地看待和认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2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注重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为让贫困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对他们进行了多渠道、多形式的资助,确保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面对政府和社会的资助,一些贫困生视作理所当然,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抱着“我经济困难,所以我就应该受到资助”、“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等消极依赖的心理。一些受到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缺乏对国家、社会、学校、他人的感恩意识。这种情况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案例】:城关镇x社区贫困生李xx,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但对已经到还款期的国家助学贷款迟迟不予偿还。有关部门将助学贷款交给学校去催缴,学校老师多次催缴让其偿还助学贷款,他心中不满,出言不逊,认为是国家出的钱,学校老师操什么心。

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在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对受资助者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资助无论来自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对受资助者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关怀和帮助。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受资助学生学会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知恩、感恩、报恩。学校要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3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注重励志教育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坚持把“资助”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和能力培养。对所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要从思想状况和学业情况进行不间断的关注,尤其要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和学习目标,激励贫困生奋发图强,从内心深处摆脱贫困家庭的阴影,以良好心态面对现实,用优异成绩回报社会。

【案例】:城关镇第七小学学生范xx,家庭贫困,学校免除了他的各种费用。班主任又给他买了一个软面抄和一支笔,他很感动。班主任告诉他,家里贫穷并不是他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如果他不好好学习,当他长大了,依然贫穷,那就是他的耻辱。后来这个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一所高中。

4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注重能力培养

由于贫穷的原因,一些贫困家庭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少一些,各方面的素质相对差一些。在教育资助过程中,要注重对贫困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文艺活动、体育比赛、兴趣小组等,在这些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消除自卑封闭的心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一些学校在校园网和校内公布受资助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的情况。有的企业和个人给贫困学生捐助一些并不合适的或者是卖不掉的衣服,就希望受资助者写感谢信,以彰显自己的乐善好施。有的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一下某个贫困生的家庭状况,虽然目的是引起同学们对他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往往对贫困家庭学生是一种伤害。这些行为无疑都伤害了贫困家庭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在教育资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护受资助学生的自尊心。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成人,成才。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只有将物质资助与情感关怀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效的育人目标。社会、学校应高度重视贫困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建立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关怀的长效机制,让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受到物质资助的同时,得到情感激励和人文关怀,身心都能得到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贫困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浅谈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