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育人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

2018-10-31 10:29周立斌王彦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7期

周立斌 王彦婷

摘 要 本文以从全方位育人的视角出发,探索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模式。从全方位育人的视角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须是全员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育主体的全方位性;教育路径必须是融合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育途径的全方位性;教育主题必须是明确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育目标实现的全方位性。

关键词 全方位育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主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由此,如何完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使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探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还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使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怎样把上述两个使命结合起来,使立德树人真正落实下去,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全方位育人出发,探索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种有效模式。这几种有效模式不仅能整合了高校教育的诸多路径资源,而且使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

1全方位育人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如何实现全方位育人?仅两年来国内学术界为此展开了广泛的探讨。有学者主张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线上和线下教育结合来实现全方位育人;有学者主张把学生的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实现全方位育人;有学者主张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育人;等等。这些主张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定的不足。其主要不足之处,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全方位育人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仅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工作思路。如果把全方位育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一种教育工作思路来看待的话,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如何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思路就就打开了。对于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想收到实效,必须对教育主体、教育路径、教育主题、教育载体等方面进行系统考虑,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才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一旦从全方位育人的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其理解的教育主体、教育路径、教育主题、教育载体等自然也就不同了。

从全方位育人的视角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须是全员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育主体的全方位性;教育路径必须是融合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育途径的全方位性;教育主题必须是明确的,只有這样,才能保障教育目标实现的全方位性;教育载体必须是多元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育手段的全方位性。

2全方位育人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俗话说得好,思路就是出路。一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把全方位育人作为一种理念和思路,就会从这种理念和思路出发,探索全新的教育主体、教育路径、教育主题、教育载体等。那么,究竟如何展开才能实现这种全方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呢?下面,笔者以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例,探究如何在教育主体、教育路径、教育主题、教育载体等方面,保障教育的全方位性。

2.1以“课程思政”的改革为契机实现教育主体的全方位性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部长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特别强调指出:高校要把“课程思政”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来。对于高校来说,贯彻落实陈宝生部长的讲话精神,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展开“课程思政”的改革,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在高校的“课程思政”的改革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责任,都有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任务,这就充分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全方位性。

因此,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以“课程思政”的改革为契机,落实每一位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核心观教育的责任。例如,在工程类的德育目标设计中,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核心观的教育落实到教学目标中来。因为,对于每一个工程师来说,爱国都必须是首要的,在工作中,敬业、诚信和友善也是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

2.2以“主题推进式”的德育方式实现教育主题的全方位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如果采取“主题推进式”德育模式,不仅能整合学校的德育教育资源,而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呈现全方位的、无缝隙对接的局面,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所谓的“主题推进式”德育模式,就是在德育教育中,在一个学期或一年内,以一个主题贯穿在全校的德育活动中,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等等。这种德育模式的优势在于:(1)整合学校的德育教育资源;(2)使学校的德育活动主题更加鲜明;(3)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全方位视角;等等。

其实,主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全国许多高校都进行过,尤其是在东北林业大学。该学校搞主题推进式教育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从2007年开始),收到的德育教育效果明显,得到了教育部和有关院校的一致好评。东(下转第57页)(上接第43页)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在2017年就开展了以“大学生诚信”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模式。我们不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进行“友善”的主题讲座,而且在东秦的演讲赛和辩论赛都以“友善”为主题展开活动,在学生的暑期活动中也以“友善”为主题展开社会实践调查。通过这种“主题推进式”德育模式,不仅能使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呈现全方位的、无缝隙对接的局面,而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中,进而在其实践活动成为行为的指南。

2.3以路径融合实现教育路径的全方位性

高校要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使各种教育路径有效融合在一起,实现全方位育人。具体地说,就要在探究各个渠道育人的效果基础上,整合资源,优化组合,激发活力,找到全方位教育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突破口。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全方位教育审视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有哪些路径呢?

2.3.1课堂教学路径:全方位育人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路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是这个主路径的引导者和执行者。在全方位教育审视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实质和作用,而且要为大学的校园文化文化活动、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等奠定思想基础,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方法等。

2.3.2校园新媒体的路径:全方位育人的新渠道

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不断拓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为此,要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的网络宣传优势。在学校的党团组织、学院和班级的微信、微博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

2.3.3校园文化活动:全方位育人的实践渠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从大学生的内化知识、情感和意识外化到其行为习惯,是高校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高校,大学生艺术节、演讲比赛、辩论赛、宿舍文化节、校园读书节、创新创业大赛、技术技能大赛、百科知识竞赛等是课外活动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3结语

以上是我们从全方位的视角出发,结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这些探索的成果中,不成熟和不正确之处一定很多,恳请专家和学者不吝赐教,共同使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得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