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提升的路径探微

2018-10-31 10:29汪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辅导员高校

汪琦

摘 要 实践是大学生提升专业水平、践行职业精神和走向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高校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实践育人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也曾提出要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实践育人能力的内涵、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的重要性以及实践育人能力提升的路径三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实践育人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校 实践育人 辅导员

1实践育人能力的内涵

1.1实践育人能力的概念

“實践”是人们有目的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马克思也指出:全部的社会生活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实践的。教育的过程是学生不断认识、不断实践和改造并使自己全面成长的过程。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育人实践的效果不单单是和教育本身的内容、方式、途径和载体有关,更直接是和“人”有关。由此可见,实践育人在培养人才的工作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大学生具有思想单纯、情绪不稳以及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易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适应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作为高校育人工作者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带领学生走进现实,培养他们辨别是非、自主教育的能力,提高对党、国家、社会主义的认识。“实践育人”是指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从中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等,更好地理解道德理论知识,从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育人工作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践育人的能力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要素质之一。

1.2培养实践育人能力的要素

事实上,辅导员作为高校中工作在第一线的育人队伍,他们最贴近学生,也是最了解学生的,是高校育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 1号)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深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首先,辅导员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重任,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自觉提升自身育人能力,多形式、多渠道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并规范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推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其次,辅导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创新意识、能力和动手能力。青年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辅导员的引导帮助息息相关。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往往是从伟大的实践活动中得来的。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组织者、参与者和实施者,所以辅导员的育人能力关系着青年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的重要性

2.1实践育人理论政策依据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由此产生了实践育人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正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历史阶段迈进,但是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所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已然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六个坚持,将“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12)》也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所以,国家已经将实践育人工作列入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放在突出的位置。

2.2加强辅导员实践育人的现实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地把握才能完成。新时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立德树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增强了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的现实诉求,是高校践行实践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有形载体。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生活在网络和自媒体的时代,业余时间大多被网络占用,学生的实践机会减少,影响了提升育人能力与人才质量的培养。所以加强实践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让青年学生在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参与社会活动等形式中不断提升素质。

传统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理论体系的完整,培养学术性人才或学术取向的应用型人才,却忽视了应用能力的构建。随着我国高校目前不断的大量扩招,社会对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用人的观念也在向技能化方向转变,用人的标准不再像以前的只看重学习成绩,而是将岗位技能、实践动手能力排在前面。原来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是毕业文凭,现在关心的是培养过程、培养细节,更关心毕业证的含金量。在大众化教育倡导实践创新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今天,只有高校不断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才能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广大学生了解社会,磨炼能力,增长才干,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而且可以为他们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增强自身核心就业竞争力。

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各项事务性管理工作。他们不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更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由于一些人缺乏对辅导员工作性质的认识与理解,认为辅导员工作就是与学生密不可分,无论学校哪个部门,凡是涉及到学生的事,都找辅导员参与协调或处理,导致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整天处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或会议之中。再加上部分辅导员放松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自我约束能力相对弱化,不同程度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及提升育人能力与人才质量的培养。此外目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年龄偏年轻化,虽然知识面较广,工作热情度高,但是工作年限短,经验和经历欠缺,实践育人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高校实践育人能力提升的路径

3.1充分认识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辅导员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在动员宣传、组织策划和群众基础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事实证明,在引导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挖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过程中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了不断创新、甘于奉献、勇担重任的精神。因此,各高校应加强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总结实践育人的工作典型优秀案例,加大育人队伍的管理工作,要在实践育人过程中突出辅导员的主动地位,提供辅导员充分参与实践教育的条件保障,增强实践育人的培训力度等,比如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骨干示范培训班,组织相关育人能力提升培训专题学习班,举办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论坛,组织实践育人工作评优评先活动等,从而全面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使辅导员工作更加专业化、职业化。

3.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有调查显示,55.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辅导员在自身成长过程中起到“很关键”或“很大”的作用,46.1%的学生表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寻求最多帮助的也是辅导员。抓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育人能力,重点是抓辅导员的培训培养工作,尤其是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业务能力、解答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归根到底就是提升与青年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能力。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的关键阶段,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质量和新的任务要求,为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生长成才的需要,高校辅导员需要从思想、知识、能力和心理等方面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其中,提高育人能力使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自觉向社会学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才能瞄准社会需求,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要积极主动的去适应我国社会转型的需要,练好本领,学好基本功,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功底,提升育人能力,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3.3大力实施科研助推和新媒体助力工作

高校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基地。因此,各部门应对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设立专项的研究课题和经费,引导鼓励辅导员积极申请研究项目课题,鼓励高校辅导员通过承担相应的研究课题进行理论思考和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提升在引导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面的驾驭能力和说服能力。

当今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时代,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是当前社会影响人数最多、传播范围最广的媒介,并已经成为引领大学生思想和社会思潮的重要载体。辅导员应提高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占据网络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科学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更加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提高育人实效性。

3.4把实践育人纳入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考核体系

高校辅导员在青年大学生的实践育人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育人工作应该成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实践育人需要引入评价机制,增强工作活力和积极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各院系和学生处等职能部门以考核标准为参考,针对辅导员制定更为完善的考评激励机制。例如,将实践育人成绩作为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参照,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表彰优秀的重要依据。从而促使引导辅导员更加主动投入到实践育人工作中,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做到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来感染青年大学生,深化实践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红娟.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实践育人能力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3):101-108.

[2] 谢学旗.论高校提升实践育人能力的重要意义[J].学习园地,2012(05):121-122.

[3] 李爱国.社会转型期提升高校辅导员育人能力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84-187.

[4] 謝刚,王永谦,陈悦.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面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22):51-53.

[5] 强化高校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作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107-110.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辅导员高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