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育微课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8-10-31 10:29罗盛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微课问题

罗盛章

摘 要 文章简述了微课的概念及高职教育微课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微课建设在中存在的问题,如建设盲目、教学效果不佳、可持继性存疑、重微课建设轻平台建设,进而提出了微课在高职教育建设中的改进策略:加强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改革教师的考核方案,加大平台建设,以促使微课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微课 高职教育 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速度越来越快,流量资费逐步降低。这些都促进各种形式基于网络的在线教育飞速发展,微课、 慕课、SPOC不断涌现。通过教育部门组织各级微课比赛,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了微课,进行基于微课的教育改革。

高职院校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了探索。但是微课是怎么来的?在现实应用过程中有些什么问题?以上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从而促进更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

1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形成是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最早可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提出的60秒课程说起,伴随着2009年,“可汗学院”被授予“微软技术奖”中的教育奖而一炮走红。国内对于微课的研究要从顺德电教中心的胡铁生老师开始,随着教育部相关部门的推广,国内众多教育工作者对微课开展了相关研究探索。

对于微课的概念,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理解。黎加厚教授从课的角度出发,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 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胡铁生从课程的角度说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郑小军教授认为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根据对众多概念的简述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大力建设的微课本质上是属于新型教学资源包,包括了短视频、数字化教材、网络资源等等,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通过微课间接与教师交互。在课堂面授、线上答疑的过程中,师生直接交互。教学资源如果仅有短视频,哪怕短视频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后测试,也不过是教学视频的片断,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区别,整个教学过程是由教师设计、组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被动接受知识,对学生获取知识作用十分有限。

2目前高职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微课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随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推广微课建设,举办了各种级别的微课比赛、资源库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许多高职院校迎着风口而起,也投入更大的精力建设微课建设。高职院校的教育与其它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实践特点,很多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微课由于时间长度限制,综合运用的内容教学无法使用。这一特点导致许多院校的微课只是为了建设而建设,选取相关的知识点,拍摄符合比赛要求的数量视频,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价值不大。国内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变化是很大的。不同院校间即使专业代码是一样的,每个院校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院校的课程体系前后几年变化也是很大的,这就造成了有些课程刚建设好,自己就不能用,其它院校也无法使用的尴尬局面,无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2对于微课在实际教学效果过分乐观

微课就其实质而言只是新型的教学资源包,是属于课程的范畴。微课实际教学效果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首先微课建设的质量问题。高职院校专业培养方案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虽说论证阶段也引入了行业专家论证的环节,但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微课建设的过程中,企业专家介入不够,这些都使微课内容质量无法真正保证,后期推广也就成为很大问题。再有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配合程度等都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喊着翻转课堂的口号,大多数时间让学生独立在线下学习,安排少数的集中面授内容。翻转课堂将传统的"先教后学"调整为"先学后教"。所谓的先学是学习者在课前自觉认真的独立学习,这要求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很强、很自觉。国外学者通过对同样强调碎片化学习、线下学习的慕课研究发现,慕课的学习者绝大多数是成年人,大都已经拥有较高的学位。这些成年人或为工作所需,或为提升个人能力,选择慕课进行自主学习。即便如此,完成整个慕课学习的只有5%左右,有高达90%的退学率。有着很强的学习动机的成人尚且如此,我们高职学生要进行碎片化、线下学习的实际效果就可以想象了。目前“玩命的高中,快乐的大学”是对高职教育的真实写照。在这种大环境下,要求高职学生有很高的学习自觉性很難,所以在学生寝室里经常看到一边播放教学视频,一边玩游戏的现象。没有有效的课前学习,后面的课堂教学就很难进行。翻转课堂提倡学习者间的交互学习。要能真正的有效交互学习,这就要求学习者能准确判断同伴提供的知识源是否正确、是否有用,有能力运用网络开展学习,这个标准对高职生相对来说有点高。现在微课考核的一个标准是视频播放时间,论坛发贴数量,可以说很多数据是有很大水分的。

2.3重微课建设轻平台开发

目前各地多重视微课建设而轻视微课的推广平台建设,从而影响了微课的实际教学应用效果。目前微课推送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品课程平台、企业创办的课程平台。这些平台目前在用户体验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微课本身的测试大多是些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而平台的在线测试也基本上是这些类型,无法真正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应用程度。即便是这种类型题,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连续多个填空题,填写顺序改变一下,就可能判定为错。有时系统评分也有错误,这些都影响学生的使用体验,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2.4微课建设的可持续性存疑

微课的建设是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杜克大学的罗杰·巴尔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一门仅持续 8 周的课程上,花费了 620 个小时准备资料, 420 个小时制作教学视频,另外助教还花了至少 200 个小时来协助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的教师工作任务比其它高等教育繁杂了许多。高职教师授课门数多、教案多,内容更新快。除此以外,还有下企业、科研、学生等等工作。在大量的工作面前,要教师持续性的进行微课建设难度很大。

目前微课建设是一种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活动,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了许多推广平台。课程的建设只是开始,后期的运行维护才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建设阶段,政府学校给予财政支持,荣誉鼓励,后期的维护没有了这些还能持继吗?

3微课建设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

3.1加强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

为了改变各高职院校同一专业培养方案各自为政,专业论证缺乏权威的局面,应该由各专业的全国教指委组织全国主干院校出现制定专业培养的参考性方案,对主干课程的内容标准给予指导性建议。这样可以保证各院校的培养方案具有权威性,内容近似。教师以此建设的微课程才具有推广性,才能真正達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2改革高职教师的考核方案

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有教学、横向课题、纵向课题、校企合作、班主任工作、毕业设计、实习指导等等。前文已经论述过高职院校的特点,教师工作量非常大。面临着职称评定、学校考核等等现实问题,教师不得不全方面发展,这就导致教师没有精力真正投入到微课建设、后期维护工作中。只有学校给教师减负后,让教师能够投身到教学工作上,毕竟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微课建设的再好,还是要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当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微课,从而给教学带来折便利,教学质量的提升,不需要上级的推动,教师也会自发的应用,这才是真正可持续之道。

3.3加大微课推送平台的建设

推送平台使用效果一方面直接影响教师的微课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平台建设由某一院校建设可操作性不大。由教育行政部门投入建设,并由企业、一线教师、学生参与平台设计工作,才能使建设的平台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度,为微课资源共享提供平台。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微课问题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