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建设

2018-10-31 10:29韩加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课程评价课程群课程建设

韩加坤

摘 要 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是院校的核心责任,课程建设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保障。分析了课程建设的主要要素,并以数学类课程建设为例,就过程中涉及到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材、课程群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尝试与建设经验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课程建设 课程评价 慕课 课程群

0引言

高校的目标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一个大的综合系统,课程体系在该系统中处于战术层面。近20年来,国家对课程体系建设十分重视,不论是2000年开始的精品课程建设,还是近几年的视频公开课、慕课建设。因为只有扎实做好课程建设,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但课程系统建设没有公式化的套路和模式,所以不能简单的复制、照搬其他院校。以普通本科院校数学类课程为例,就课程建设作简要讨论。

1课程建设要素

1.1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与要达到的目标。依据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实施计划,使学生在知识-素质-能力各层次达到人才培养的规格,依赖于科学的教学理念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当代学生获取优质网络学习资源更加便利,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渐渐处于解读者地位。研究表明,不同学习方式对知识的接受比例分别为:“教师讲授式”5%、“学生阅读式”10%、“师生研讨式”50%、“案例式”75%、“学生讲授分享式”90%。为此团队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1.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真正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科学分配课程师资:数学教研室一般承担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授课任务,服务于全院大一、大二学生。本着工作量大致平均、各专业相对稳定、尊重各人授课喜好等原则,每年均能较合理的安排教师的授课任务。

优化师资结构:(1)按教师研究方向进行分类:教学型与应用研究型。教研室通过谈心及业务讨论会,分析收集了每位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意向,完成了对现有团队成员的分类工作,并对两个方向的人才梯队建设做出了初步规划。(2)以应用性研究为发展方向,以数学建模及重大科研课题为牵引,进一步充实团队研究型教师队伍。引进统计、运筹、应用数学等方向的年轻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年龄结构,构建年龄层次、专业方向更加应用型的师资队伍。(3)提高团队教师的授课水平。做好每名教师的个性化培养规划,鼓励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习深造,提高教师的课堂服务能力。

1.3教材建设

选择合适的教材:数学类课程因其理论抽象,令很多学生闻之色变。如何生动、形象的讲授好各知识点,让学生学有所成,进而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爱上学习,是教材选择的重要标准。同时,还应考虑学时因素,使得教材推荐学时与学院计划学时相适应。因此,以专业需要为导向,以应用性为目标,对数学类课程的教材按计划、分批次进行更新。

编写特色教材:课程组重视特色教材、自编教材建设。现行的规划教材多注重数学基本理论的阐述,缺乏专业特色及案例。为了更好的与专业衔接,课程组计划编写更能体现行业特色的《高等數学》教材。

1.4课程群建设

数学类课程群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灵活使用各类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该目标,团队制定了以数学建模为引领的各要素建设,有机统领数学各门基础课程。在现在开设的数学类课程中,以高等数学为核心基础课;以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为可延拓类基础课,穿插引入科学计算软件、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抓好数学建模选修课建设,讲授最优化、偏微分方程等应用型、交叉型知识内容。由此,形成一个重基础、强应用的数学类课程体系。

1.5评价方式和体系

人们常把高考比喻成中学生学习的指挥棒。通过评价可以给学生分出等次,进而产生相应的待遇与荣誉。同时,在教育实践中学生也有可能只围着考试转,产生严重的“应试学习”现象。如何有效的评价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在学期结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公正的综合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套既尊重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成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制度保障,同时还会对学院的考风、学风产生深远影响。

数学类课程评价的初衷是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干预以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具体手段为提高学习过程赋分比重。多年来数学类课程最终成绩中平时:期中:期末=1:2:7,期末成绩比重大。这样使得学生依靠突击可以及格,学生的课堂学习懈怠。又由于因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因果性较强,使得前期的放纵演变成期末的挂科甚至大挂科。鉴于此,尝试提高平时分所占比重,调整为课堂表现及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期末=2:2:6,使得平时表现占比达到40%,以此督促学生做好平时学习习惯养成,提高学习力。并就改革后的学生表现作出后期数据分析,以期达到好的效果,并逐渐定型。

2结束语

课程建设对院校十分重要,但没有成文的通用方法。不同院校的定位、服务面向不同,导致课程建设的侧重点不同。数学类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具有基础性地位,各要素建设任重道远。

L芑鹣钅浚嚎翁庀钅浚罕疚牡玫焦埠>г航萄Ц母锵钅孔手?(2017YB007)。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课程群课程建设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