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与梯子坎

2018-11-05 05:36庞国翔
党史纵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聂荣臻江津梯子

庞国翔

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而该镇的梯子坎则是聂荣臻少年时代非常熟悉的一个小乡场。

梯子坎早年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地名,位于江津长江北岸,距江津县城30余里,曾叫金紫乡、梯子乡,现属吴滩镇。因后来有了梯子乡,所以就有了梯子场。梯子场在梯子乡的中部,这里原来是江津县去永川县的驿站,也是江津和永川两地的交界点。

梯子场原名金紫场,是因场内有一金紫庙而得名。解放后,此地建金紫乡,设有金紫场。后来,当地百姓破“四旧”,砸了金紫庙,但这金紫乡、金紫场名儿怎么改?当地一位干部说:“我们是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刨地,搞互助组,只要我們万众一条心,黄土就会变黄金。”这话说得很有力,于是,报经上级批准,金紫乡就改为了金子乡,金紫场就变成了金子场。

可是,这问题又来了。江津县先锋区有座金紫山,山上有座庙,也叫作金紫庙。庙的香火很旺,知名度远远超过前面那个金紫庙。问题复杂的是这里同样建有一个金子乡、金子场,两者来历几乎一样。一个县有两个同名的地方肯定不行。于是,前面那个金子场就得改名。怎么个改法?人们发现前面那个金子场的背后有一条上行的通往油溪场的大路,用青石板筑成,约300米长,石板铺得整整齐齐,一步一坎,形如长长的阶梯,它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梯子坎。当时有民谣曰:“走上梯子坎,脚杆打闪闪。”于是,有人建议将这个金子乡改名为梯子乡,此提议得到通过。于是,金子乡变成了梯子乡,场因乡名,叫梯子场。也有人称之为梯子坎场。

距梯子场西北约两公里处有个石院子,是聂荣臻的故居。所以,这梯子坎也可算是聂荣臻的故乡。聂荣臻少年时代曾多次到过这个当年还叫金紫场的地方,所以对这里很是了解和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津和重庆的同志或亲戚多次到北京探望聂荣臻,聂荣臻也曾多次提到金紫场这个地方。可见他对这里的印象之深。

1983年,江津县梯子乡政府编纂《梯子乡志》。书成后,乡党委给聂荣臻写信请他题写乡志书名。当时聂荣臻已是85岁高龄,身体有些不适,提笔有些困难。但聂荣臻是一个具有家乡情怀的人,他安排办公室回信说明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聂荣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回信说:“来信悉。荣臻同志年事已高,难以握笔,由我们代写了‘梯子乡志四字,他签了名,以资祝贺。在《梯子乡志》扉页里可用铝体字排‘梯子乡志四字,将聂帅签名影印上。所寄简历,我们作了初步校对修改。另寄上聂荣臻同志1979年请有关同志收集整理的《聂荣臻同志青少年时期情况片断》一份供参考(不要发表)。祝同志们好……”这封手写的回信字迹非常端正,一笔一画,并盖有聂荣臻办公室的印章,说明他们对此事是非常重视的。

作为开国元勋的聂荣臻,始终不忘家乡山水,不忘家乡百姓,一本小小的薄薄的乡志,居然也牵动着聂荣臻的心。据笔者了解,这是聂荣臻一生中唯一给一部乡志签名“题字”。这充分体现了他老人家对家乡山水和家乡百姓的无限眷念和怀念之情。(责任编辑:张文军)

猜你喜欢
聂荣臻江津梯子
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养生之道
木梯子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梯云纵
爱哭的手工达人
习惯成自然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聂荣臻香港三次虎口脱险
梯子使用常见隐患
聂荣臻:开创“两弹一星一艇”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