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首次视察南京始末

2018-11-05 05:36刘旭
党史纵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山陵江苏省委军区

刘旭

据曾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江渭清回忆,毛泽东自1953年2月22日乘华东军区海军“洛阳舰”到南京至1971年9月11日乘专列停靠南京,前后18年间,曾公开或秘密视察和经过南京20余次。1953年2月赴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首次视察南京,也是深入基层调研、活动内容较多的一次,更是具有浓厚的“毛式”风格的一次视察活动。

俭朴、节约,不打扰地方工作

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利用不到4年时间完成了全国土地改革,合理调整了现有工商业,整编了国家机构,顺利实现国家全面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1953年初,中央决定在当年6月份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前4年的经济工作,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切实掌握全国的经济形势,同时为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创建农业劳动互助合作组织等重要问题提供依据,毛泽东决定到长江腹地的武汉至南京地段进行沿江考察,并听取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4省相关省市领导的工作汇报和意见建议。这次视察和考察活动专门调动了华东军区海军的“长江舰”和“洛阳舰”两艘军舰保障,从武汉沿江而下,经江西九江、安徽安庆和马鞍山等地至南京下关海军码头,到达南京时间是由毛主席办公室主任叶子龙直接通知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柯庆施的。接到通知后,柯庆施立即与华东军区政委唐亮商定了毛泽东到宁后的活动、住宿以及安全保障等问题,并安排省公安厅厅长黄赤坡和省委秘书长欧阳惠林分别负责外部保卫和内勤保障工作。针对解放初期华东地区所处东南沿海的特殊地位,柯庆施反复叮嘱二人必须绝对保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即使是抽调参加准备工作的人员也不能预告接待对象是什么人。此外,就是明确落实毛泽东提出的一定要俭朴节约等要求。

由于接到通知时间就已经很紧迫了,而当时江苏省委和华东军区手上均无适合毛泽东下榻的空房子,经过双方研究,决定将西康路33号后院的3幢二层小楼腾出来使用。选择这里原因有三:一是此处为民国时期美国驻华大使馆,也是原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的住所,环境相对优雅安静,房间光线也很充足,内部设备比较齐全,房间数量也足够毛泽东及随从人员住用;二是其前院即为江苏省委办公厅,中间隔有一道砖墙,既便于与江苏省委保持密切联系又互不干扰;三是后院的围墙外面当时基本都是旷野,易于警卫。唯一的问题就是,目前3幢小楼里的住户是包括柯庆施在内的7位省委领导,需要立即将他们搬出去。向几位领导汇报后,大家二话不说,当即表示马上搬家。可是当时江苏省委内部也没有空闲房子,好在华东军区大力支持,分别从军区干部招待所内部等处临时调整了7套住房给江苏省委应急。过渡的地方确定了,欧阳惠林立刻带人帮助7位省领导搬家,打扫卫生,并按照毛主席办公室提出的食宿方面一切从简的要求布置房间,如毛泽东居住的卧室,只是放置一个大木板床和一套大沙发等,隔壁的书房也仅摆放大书桌等,而且这些家具都是从以前接收来的美国大使馆的旧用品中挑选的,没有专门添置;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具,由于江苏省委刚成立不久,并没有多余的,只好由欧阳惠林亲自出面从南京博物院借来一套。一切准备就绪后,由柯庆施打电话向叶子龙报告并得到首肯。

不同意疏散游客,不与群众隔开

2月22日晚上,江苏省委接到发自“洛阳舰”上的无线电报,被告知毛泽东已经由马鞍山登舰起航驶往南京,待命两天的相关人员立即集合召开一个小会,直至这时他们才得知是要参加保障毛泽东。参加保障的人员由柯庆施和唐亮带领前往下关海军码头。根据要求,参加迎接和保障的人员很少,如江苏省委办公厅方面只有歐阳惠林一个人前往接舰,另留一人在毛泽东一行人下榻处等待,黄赤坡则带几名精干的保卫人员担任码头的保卫工作。23日凌晨1时左右,军舰缓缓入港,等军舰靠稳码头后,柯、唐二人上舰引导毛泽东等人下舰。在向码头上的人员挥手致意表示感谢后,毛泽东便和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毛主席办公室主任叶子龙等少数几个视察随行人员登车直驱位于西康路的住处。

在住处短暂休息了一下,已经是23日天明时分,毛泽东立即开始活动,他首先提出要到中山陵献花圈,由于这个活动是计划内的,所以柯庆施、唐亮和杨尚昆、罗瑞卿等当即陪同毛泽东前往中山陵。当时为了便于开展安全保卫工作,警卫部门计划上山路线时,曾打算从旁边开辟一条小路进入陵门,并准备把当天游览中山陵的群众疏散。但毛泽东闻讯后不同意,他风趣地说:“堂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祭奠革命先辈,走小道成何体统嘛!我就要走大道。群众是到中山陵游览,我们是到中山陵祭奠,有什么理由把人家赶走?”当毛泽东从正门进入中山陵,并健步登上石阶时,立即被眼尖的群众认出,一时间口号声、欢呼声迭起,游客们都聚拢了过来,站在墓道两侧和台阶上,向毛泽东欢呼、问好。警卫人员有些紧张并担心场面失控,请示是否改道或将群众疏散,但被毛泽东直接拒绝:“你们不要把我和群众隔开!”然后他边面带笑容地向游客们频频挥手致意,边在群众簇拥中缓缓前行,直至顺利完成谒陵。

或许是因为对上午的活动很满意,当天下午毛泽东又提出要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献花圈。考虑到上午他的活动已经公开,南京许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在本地,所以罗瑞卿等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同志比较紧张,听说他又要到雨花台,更加不安。因为雨花台的环境和人员更加复杂,纪念园也还在建设之中,相比中山陵保卫工作难度实在太大;而且去雨花台要穿过大片旧市区,有时还有火车挡道,极不安全。毛泽东当时就批评罗瑞卿说:“你做保卫工作,总是要把我和群众隔离开来,见到上午在中山陵群众拥挤的情景,你就吓得不得了,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罗瑞卿也是“据理力争”,反复说明实际情况,并表示:“不是怕群众的问题,保卫你是我的责任,我不能有任何差错。我不能不提建议。”柯庆施等人也一同劝说,认为罗的建议是对的,最后终于说服了毛泽东同意由罗代表他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献花圈,毛泽东当天下午的活动则是由柯陪同前往紫金山天文台参观。也是在这天,毛泽东还利用空闲时间主动在一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笺上,为《新华日报》第二次题写报头,附短信一并交给柯庆施说:“提议《新华日报》换一个报头,原报头太垮。”柯庆施当即把题字交给报社负责同志,《新华日报》则于2月25日启用了新报头。

从省委书记谈到县委书记,详细了解基层真情实况

23日晚,毛泽东在下榻处找柯庆施、唐亮二人谈话,分别听取江苏省委和华东军区工作情况汇报,并对能够听到一些在北京掌握不到的真实情况表示欣慰。因为当时江苏省委正在召开第一次全省地、市、县委书记会议,所以柯庆施提出建议请毛泽东第二天接见正在南京开会的与会各级书记以及省级机关部分领导同志,毛泽东欣然同意。24日上午6时,正式确定毛泽东于当日9时在玄武湖公园集体接见江苏省级机关厅局长以上领导干部和参加会议的全体地、市、县三级书记,具体地点是玄武湖中的梁洲。玄武湖公园当时是江苏省的一个外宾接待场所,湖中有5个洲,洲洲堤桥相通,梁洲上建有几排长台阶,便于人员展开。上午9时整,毛泽东及随行人员在柯庆施陪同下,由翠洲的江苏省交际处外宾休息室出发,沿着湖堤步行至梁洲。当毛泽东出现在梁洲台阶下方的大道上时,事先已经集合在此处的省地市县各级领导爆发出热烈掌声,纷纷高呼“毛主席万岁”,欢呼声不绝于耳。毛泽东高举右手,不停地挥手致意,边走边向台阶上的人们说:“同志们好!”他始终目视台阶上的同志,走走停停,用了20多分钟时间,经过了几乎所有同志,然后才西折出玄武门后乘车返回住处。随后,他还找了一些参会的同志特别是个别县委书记谈话,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听取大家对党制订的过渡时期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见建议。

24日下午,毛泽东冒着风雨来到下关海军码头,登上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南昌舰”“广州舰”和第五舰队“黄河舰”视察,他仔细观摩了“广州舰”“南昌舰”的水兵操炮演练,并观看了江面上鱼雷艇一大队101号和104号两艘鱼雷艇的高速航行演练。在与海军官兵座谈时,毛泽东十分高兴并应几艘舰艇官兵的要求,题写了3幅题词,内容和格式与搭乘至南京途中为“长江舰”和“洛阳舰”所题完全一样:“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的这次为期3天的视察活动,轻车简从,食宿随意,注重摸实情,关注基层现况,强调深入群众,确实为全党全国各地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

(责任编辑:胡北)

猜你喜欢
中山陵江苏省委军区
遗产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
试论中山陵建筑的东西方文化因素
江苏省委常委会听取省关工委工作汇报
团江苏省委举办“榜样在身边
南京中山陵蜡梅资源及应用研究
菲将黄岩岛划入西部军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