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乾坤

2018-11-06 03:39柴玉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11期
关键词:沈括外界梦境

本刊记者/柴玉

采访专家/黄俊山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睡眠研究中心 主任医师

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被贬谪宣州时,曾从一道士处买下一园圃。造化弄人,6年后,他路过镇江才第一次走进这个园圃。令他难以置信的是,园圃的景致竟与他30多岁时,夜里时常梦见的美景一模一样。沈括当下决定定居于此,筑园“梦溪”,并在那里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知名著作《梦溪笔谈》。

中国人一直对梦很感兴趣。说到梦,人们会想到《庄子·齐物论》记载的“庄周梦蝶”。此外,还有家喻户晓的南柯一梦、黄粱一梦、梦笔生花等,给后人以警示、激励……引发思考。

我国对梦的研究,早于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如为人熟知的《周公解梦》,虽侧重对梦境的预测,但是也反映出梦与现实的关系。

《周礼·春宫·占梦》中将梦分为六类,即正梦、噩梦、思梦、寤梦、喜梦、惧梦。明代学者陈士元将梦分为九种:气盛之梦、气虚之梦、邪寓之梦、体滞之梦、情溢之梦、直叶之梦、比象之梦、反极之梦、厉妖之梦,其中“直叶之梦”,就是指像沈括这样,梦到什么就见到什么。

那么,为什么人会做这样、那样的梦呢?

昼想则夜梦

孔子日思周公之德,夜即梦之。圣人尚且如此,普通人更是因白天常常惦念的事情,在晚上梦到,并参与其中。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是潜意识实现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的途径。东汉思想家王符认为,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医师黄俊山说,“梦与人身体内外的环境变化有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听到风雨声,就会梦到战场,这是外界的因素影响梦境。想必不少人还遇到过类似的情景,“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饿着肚子睡觉,梦里会遇上大餐,生活中没有满足的,梦里尽情品尝,大快朵颐。

王符“十梦论”提出,由气候因素造成的梦为感梦,即由于外界气候的原因,使人有所感而做梦。由季节因素造成的梦为时梦。“春梦发生,夏梦高明,秋冬梦熟藏,此谓时梦也”,这与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念一致。

中医问诊时,大夫总少不了问一句:睡眠怎么样啊?做梦吗?除了外界因素,生理因素也会引起做梦。我国古代有医家认为,在睡眠中由于缺少某种“气”,而使睡眠处于不安稳状态,出现梦境。黄俊山列举了《黄帝内经》的观点:“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不盛则梦堕……”说明身体情况是会反映在梦中的。

小贴士:

《我们是怎样做梦》的作者、法国科学家伊萨贝尔·阿尔努夫说:“梦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影像、声音、气息、味道、触感以及情绪,时常有一个或多个情景连续上演。但人类为什么会做梦,一直是个谜,科学家对此知之甚少。”

梦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

有人会说,昨晚睡得好着呢,一个梦都没有!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做梦会影响健康。其实,这是大家对梦的误解。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弗洛依德认为梦是一个“出口”,表达了人潜意识,尤其是清醒时被压抑的欲望。

比如,我国古代百姓生活中发现了一些梦的常用意象,“云忽遮日有阴私”“雪下及时大吉利 ”“日出有光有好事”,甚至其占梦方法中,也有一些合乎心理学原理。

“一般来说,上半夜的梦境多与当日或近期活动相关,俗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下半夜的梦多与以前记忆有关;黎明前的梦多不着边际,知觉成分偏多,做梦内容容易被记忆。”黄俊山说,“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段。”

猜你喜欢
沈括外界梦境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沈括
百科全书型的科学家沈括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沈括的登山包
沈括与《梦溪笔谈》
梦境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