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网红

2018-11-06 03:28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画画网红音乐

听到“C哩C哩”的旋律,身体是不是忍不住摆动?当有人说起“上九天揽月”,你是不是能像对对子一般说出“下五洋捉鳖”?

老实交代,你每天花多長时间刷“抖音”?

最近听短视频制作公司的创始人,分享了制造一个抖音大V的故事。你知道人家怎样描述这枚大V吗?不是粗暴的“网红”,也不仅仅是“舞蹈类垂直领域网红”,而是“舞蹈垂直分类中笑容最治愈的小姐姐”。

所以你可以感受到,时下的网红们,都开始精准地挑选自己的赛道。他们正在努力地找到一个非常精细的标签,然后稳稳地贴在自己身上。

微博的“超级红人节”办了三年,从最开始覆盖的3个领域,到2018年,覆盖了音乐、游戏、搞笑、美食、舞蹈、萌宠等13个领域,每一个领域下面,又细分成了无数标签备异的网红个体。这样做,无非是在尽力满足日益追求个性化的你们。

网红早就不只是看脸这么简单的事,它正在快速地朝全行业、全领域覆盖,这或许是“行行出状元”的网络版。只要你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特色和品质,就极有可能获得明星般的待遇。本期的四位网红,分别是写作、店铺、音乐、插画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生活,就因为网络而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变化。

嘉倩×我觉得做网红很爽

我遇到这些很棒的人,不是被媒体塑造的人,在利益之外,我们通过虚幻的网络,腾空构架了我们之间的联系,落实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持续一生的朋友。

“校内”凉了,我却红了

17岁,犯“中二病”的年纪,抬头看天空,会幻想自己坐在一架飞机上,远走高飞,也想要考驾照,独自环冰岛自驾游。

27岁,我真的坐上了带我远走高飞的飞机,搬到了冰岛,成为上班族。今年年初,我拿到了第二年的工作签证,开车环岛的计划也提上日程。

中间这些年,如果不出意外,我想我会在毕业后找到的那个工作岗位上千到退休吧,意外的是,我的人生轨迹因为社交网络被改变。这些年,我当过豆瓣红人,上过电视娱乐综艺,拍过汽车广告,人生像是坐上了云霄飞车一般起起伏伏。

这一切,都是在巴塞罗那上班的时候,开始改变的。我负责每周五写公司SEO Blog,介绍巴塞罗那。那时候年纪轻,精力旺盛,下班后就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发布在校内网上(这个早已冰凉的网站……),有时介绍景点,有时介绍海鲜饭烹饪过程,有时随心所欲记录日常生活。没有目的,纯粹开心。

直到有一天,一篇文章被分享到了首页,很莫名,但收到不少网友的留言。渐渐地,每一篇文章更新后都会被推广到首页。校内网是实名制的,每个人的好友通常是同学,以及隔壁班暗恋的对象,加了不认识的人,大家聊起来,也没有利益冲突。

我延续校内的风格,写到了20岁,开始对以后的人生感到迷茫,越迷茫,越喜欢谈人生道理。发现比起海鲜饭,人生道理更被陌生人喜欢,更容易有共鸣。

很快,校内2000个好友的名额就加满了,于是我注册了豆瓣,去那里写日志。从第二篇文章开始,篇篇又被莫名推送到首页,收获了一大批喜欢我的读者,可是隐隐约约,有些东西和校内网不一样了。

辞了职专心做网红

毕业后,我在广州英领馆新闻部上班,照样写日常生活作为日志,只是内容从学生时代的迷茫变成了刚刚投身社会的迷茫。

当时的工作,是千里挑一的,是与1000个人比拼后争来的,这样的工作,对于我爸妈来说,简直就是人生圆满,走路都带风。可我好奇的是,竟然有同事选择了辞职。有的做了自由翻译,四处旅行,有的去非洲上班。那时候,我想,我应该不会像他们那么傻,我一定会一直做到退休的。

可随着写的文章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稀里糊涂地,我就成了网红。开始有经纪公司找来,说想要包装我,走娱乐圈,也有一些自称是老同学老朋友的人给我发消息……所有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混在一起。

也就在那个人生的交叉口,我理清楚了一些逻辑。关于在网上被陌生人关注的这件事,你会被很多人捧成一个你在他们内心中的人设,然而现实中,人是多面的,如果你想成为公众人物,你必须演好某个角色,但是你会很累,也会迷失自己。这个买卖不是很划算,大家把你捧上去,也会在一哄而散的时候,把你狠狠摔下去。

可我拥有的那些陌生人朋友们呢?如果一切都是虚幻的泡沫,我还是想留下一些真实的东西。于是,我做了那件入职之初以为永远不会做出的决定。我辞职了。花着存款,去见每一个关注我的陌生网友,做一场交换梦想的采访。

真正让我爽的是我的网友们

我去了很多的大学,跟陌生网友一起上课,和当医生的网友一起查房,去幼儿园教小朋友,受邀到西藏读者家过藏历年……从香港到重庆,从上海到延吉,从西安到新疆,从鹰潭到漠河北极村,我独自扛着三脚架,去别人的生活中旅行,见到了我日常生活之外,更真实的社会和人性的模样。

整整两年,我穿越了整个中国,拥有了更独立的思考,当然也不排除我拥有了走火入魔的偏执。不过,这都是我成为网红后,才发生的人生际遇。我遇到这些很棒的人,不是被媒体塑造的人,在利益之外,我们通过虚幻的网络,腾空构架了我们之间的联系,落实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持续一生的朋友。

就冲这件事,我就觉得做网红,很爽。

Q&A;

Q=《OC18》

A=嘉倩

Q:说真的,做网红到底是种什么感受啊?

A:好玩。会改变人生某一段的生活轨迹。

Q:那如果没做网红,你的生活大概会是什么样的呢?

A:可能毕业后就在一家公司上班,做到退休,像是女版的欧维,也可能我现在有了可爱的孩子,一起玩乐高,也可能和现在一样过得很好很知足很|夹乐。

Q:怎么面对做网红时别人的说三道四?

A:做任何事情,总会有人评价的,无论是网红、名人还是无名小卒。因为我们在别人的心目中,永远是别人所投射的一种形象,但是人是复杂的多维度的,只要自己知道自己是谁,傻一点,套路少一点,“做自己”是一桩永远不亏本的买卖。

万玲琳×做网红不适合

懒癌患者

很多歌手、音乐人说音乐就是他们的生命,没有它就不能活……但对于我来说,音乐就像菜,如果沒有音乐,我光吃白米饭也照样能活。

他们喜欢我,可能是因为我傻

“成为网红歌手以后,你最大的感慨是什么?”前几天有人这么问我。

蛮好笑的,我回她:“我觉得我不是网红歌手,也没红过哎……”

“很多人喜欢你啊。”

“很久没发歌,嗓子都快锈掉了,还有,也没有多少人喜欢吧。”

“那当初为啥唱歌啊?”

老是有人问这种“当初为什么”的问题,哪里有那么多当初,就随便一唱呗。谁唱歌之前还得下定决心“好,我以后就唱歌了啊!”

2016年夏天,我参加“超级女声”,芒果TV的节目。进了全国20强,有人喜欢我,微博粉丝也涨了不少,还有人私信问我要歌曲的谱子,也有不少音乐公司联系我,想合作出唱片,做活动推广。当时的我特别傻,因为晋级是要看人气的,粉丝们就不停地买某品牌牛奶,为我刷礼物攒人气,我却跟他们说不要刷,这么多钱浪费在晋级上面不值得。结果,真的没有晋级……嗯……不过,有些人却因为我的“傻”喜欢上我了,让我格外尴尬。

我成了微服私访的英语老师

做歌手,尤其是被人喜欢的歌手,似乎是别人眼中蛮风光的一件事。有人说,如果你喜欢的事情能帮你赚到钱,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了。唱了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唱歌、做音乐只是我的一种爱好,当我每天都在唱,每天都在重复做同一件事的时候.我其实很容易感到无趣。

很多歌手、音乐人说音乐就是他们的生命,没有它就不能活……但对于我来说,音乐就像菜,如果没有音乐,我光吃白米饭也照样能活。我觉得,除了音乐,还有很多的事情是值得我去追求和热爱的。加之我实在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拒绝别人倒是很擅长,所以我推掉了各种演出和签约,回老家的培训机构做了一名英语老师。这同样是我喜欢做的事。

刚去培训机构的那阵子,有学生听过我的歌,来找我要签名,还有学生比较天真地问我: “老师,你是来微服私访的吗?”可爱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解释,我只是想体验另一种生活状态。以他们当下的年龄,多半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粉丝为我做的事我都记得

如果一首歌只要求有旋律就好了,我是写词困难户,歌词让我很痛苦。写歌对我来说,本来就是件表达自己、放松自己的平常事,没有好的题材,没有灵感又没有怨念的时候,我不会逼自己,不过这也成了一个懒惰的借口。

有人说,当歌手比老师赚钱多了,这点我无法反驳。可能是因为目前我对赚钱还没有那么迫切,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用在意赚不赚钱的问题,眼下,我就是想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让音乐从主业回归到爱好,乖乖地放在那里就好了。

至于粉丝们,我对他们是非常感激的。巡演的时候,每个城市都有粉丝送我润喉糖、枇杷膏,有的知道我喜欢喝奶茶,提着袋子挤破了又坐车出去重新买回来给我,粉丝为我做的所有事,大大小小我都记得。所以我想,不论我在做什么,我还是不会放弃做音乐,因为我知道他们都在等我的新歌。只是目前,我的首要任务是平衡自己的心态,多锻炼锻炼自己的意志,这样一来,无论之后我做出怎样的选择,内心都充满了笃定。

有句话叫“林子大了之什么鸟都有”,要我说,应该是“林子大了怎么飞都行”。音乐人也好,其他职业也罢,都是我当下的选择。等到哪天不想做老师了,人生的路径还可以重新调整。随心而行,更快活吧!

Q&A;

Q=《OC18》

A=乃玲琳

Q:歌里的心情和经历,都跟你自己有关吗?

A:都和自己有关。《蜜蜂demo》写的是父母,还有大学毕业不知道以后到底做什么,在家里“啃老”的一种状态;《睡不着》写的是大二晚上失眠的状态;《看你交的什么朋友》写的是周围的朋友;《alive》是在姥姥去世之前写的,希望她别被癌症击垮。

Q:有没有比较特别的爱好?

A:没什么特别的爱好,看电影,学化妆,旅游,照相,都是很不特别的爱好。喜欢逛动物园,查晟毒的蛇和蜘蛛……不知道特不特别。

Q:现在有想做的事或者工作吗?

A:想做导游,就可以到处玩了,但是一想还是算了,不会处理纠纷。

卢千×网红

是一座速朽的花园

那一整个夏天,大到上房揭瓦、拆墙砌墙,小到铺线挖土、莳花弄草,全由我亲手打造。终于,在四个月后,小屋挂上牌匾,有了自己的名字:如故——城市的一座孤岛,你的秘密花园

Q&A;

Q=《OC18》

A=卢千

Q:“如故”成为网红店纯属偶然还是有意为之呢?

A:打造的时候肯定有这样的设计思路,但没想会有这么红。

Q:会介意那些跑过来只是为了拍张照、打卡网红圣地的游客吗?

A:不会啊,欢迎来打卡拍照。

Q:如果“如故”被拆掉了,还会再找一个地方让它重生吗?

A:会把如故做成品牌,延续它的调性。

我后知后觉地红了

第一次意识到“如故秘密花园”可能火了,是在刚开业没两个月的时候。那天一大早就来了几位北京的游客,我正好奇他们是怎么找到这个旮旯来的,他们就说:“你这个店,在北京都很火的,据说是来重庆必打卡的网红店呢。”一边说一边开始在院子里摆pose拍照。

我上网一搜,还真是,只要是跟“如故”相关的条目,都隐约可见“网红”二字。

细想起来,“如故”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废弃院落变成游人纷至沓来的网红店铺,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一年前,我从房东手里租下这栋随时可能拆迁的老旧院落,租期签到拆迁为止。

我一直希望能拥有一所自己的房子,只要推开窗户,外面全都是风景。从前去东南亚旅游,我曾骑着摩托车转遍了东南亚的大街小巷,那些五颜六色的房子简直太让人着迷了,它们如同一朵朵艳丽的花儿,让城市释放出了无限生机。

亲手打造一个网红IP

那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城市不能有这样的房子,为什么一定要拆掉老街,让钢筋水泥筑成的高楼取而代之?重庆的楼盖得越高,老重庆的样子就越模糊,高楼林立之间总少了点生活气息。

于是,我开始在这城市之中寻找一个能让我感到踏实、有归属感的“秘密花园”。在确定“如故”之前,我花了两年的时间,跑遍了主城周边的老街、老社区。但城市发展得太快了,那些稍微有点年代感的老房子、老街不是已经被拆掉,就是即将被拆掉。

当我在一堆破旧居民屋找到如故的时候,心仿佛被重重地捶了一下。这座摇摇欲坠的破旧院落静静地伫立在那,面前是一条平稳温柔的大江,背后有呼啸而过的火车,头顶上还有一颗大黄桷树,两边挨着的也是破破旧旧的老房子。远离商业,几乎没有邻居,只有晚上去江边乘凉的路人。

看着它,很多想象从脑海中飘然而过,心情变得火辣辣又兴冲冲。这种难以说明的感受,大概就是“一见如故”了。

对“如故”的改造,我秉持“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的原则。本来就是想要那种能勾起人回忆的怀旧感,与其用相似做旧物件以假乱真,还不如货真价实来得直接。

于是,我把木门改制成了桌子,风吹倒的大树改制成窗台,把老宅里的旧木料改制成吧台,在废弃罐子、旧家具里种满路边的野生植物,各种摆件也几乎都是从朋友亲戚那淘来的旧物。

那一整个夏天,我摇身变成了设计师、木工、水泥工、搬运工……大到上房揭瓦、拆墙砌墙,小到铺线挖土、莳花弄草,全由我亲手打造。终于,在四个月后,小屋挂上牌匾,有了自己的名字:如故——城市的一座孤岛,你的秘密花园。

直播一个网红店的成长

其实一开始,除了我妈,周围的人都觉得我疯了,跑到那么偏僻的地方去改造房子。但开始改造后,我在朋友圈直播了每天的改造进度和过程,慢慢地,有人点了赞,有人会评论两句,还有人专门跑过来给我搭把手,连路人也常向我诉说他们对如故的期待和对老城市的怀旧之情。

开业那天,来店的人超出我的预计,很多朋友都是慕名而来,小小的坝子里根本容不下那么多人,甚至有人干脆自己拿起锤子,把破旧的凳子修修补补后,搬到江边坐着晒太阳去了。

我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生日趴,或是画家的作品展和作家的分享会,大家一起在这里喝酒、聊天、唱歌、欢呼,一把吉他、一支话筒、一个院子,几乎快填满了我的生活,和我的“如故”。

我不知道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把“如故”定义成了网红店,但它之所以能“红”,我想,肯定也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喜欢和认同;我也不知道具体会是哪一天, “如故”将面临被拆掉的命运,但放慢脚步,享受片刻宁静生活的追求,我想,肯定不会过气。

石魚丁×点赞数

使人进步

插画师/设计师

Weibo:石魚丁

成為网红是一件坏事吗?我觉得不是。这至少说明,他们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影响力,并且,除了能力,人家也能把握住好的机遇。

一个迷茫的插画师

小时候流行问“梦想是什么”,谈梦想也太早了吧,毕竟我连这个世界都没怎么接触过。

那时大家都差不多,稍微显得与人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很喜欢在地上、墙上胡乱画画,于是答案自然而然就是“要画画”。可我对以后的人生并没有特别清晰明确的认识和规划,更没有抱定“非画画不可”的想法,更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还会成为“网红插画师”。

我按部就班地升学、考试,念到高中,突然有了高考压力,文化成绩不够突出,又忽然想起小时候的梦想来,随即走上了美术特长生这条路。

直至大学,依旧非常迷茫。我学设计专业,但是对于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怎么做,一头雾水。那几年,我仿佛是被时间的大手推着往前走的。

毕业以后我顺理成章地进了设计公司,却因为太内向,不喜欢社交,工作起来,时常觉得有点抑郁。一辈子那么长,我不能再这么过下去,所以辞了职,成了一名自由插画师。

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强大,劝你谨慎考虑做一名自由职业者。最慌的时候,就是刚辞职的时候。从前,我按时打卡上下班,按时领工资,可辞了职,我便不知道我的下一份工作在哪里,下一顿饭吃不吃得上。那种感觉,就像是刚进大学那阵子,老师再也不会像中学时期那样,事无巨细地管着你,你终于自由了,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令人忐忑的自由。我一度怀疑,自由真的是一件好事吗?自由,真的适合每一个人吗?

好在,现在这个时代,有网络,有技术,就不愁饭吃。我逐渐开始接一些活儿。每次画完一幅画,我就把它挂在网上,大家都可以参观,很快就有人发私信约画稿。慢慢地,一些公司也找上门来,多少算是解决了我的生计问题。后来我还给OPPO画过壁纸,嘿嘿,看到朋友手机上推送的壁纸竟然是我的画,可以说是非常有成就感了。

从迷茫插画师变为网红插画师

自由职业其实并不自由,从自由的那天起,我就不得不靠我画画的爱好吃饭了。

有人吓唬我,把爱好当职业,就意味着要失去这份爱好了,还好,我比较佛系,终归还是希望人尽其才。有约稿就画,没有约稿就出去走走。旅途见闻啦,日常生活啦,目之所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感触,点滴事物,皆可成画。

有一回,我逛到教堂,脑海中突然闪过新人在这里举办婚礼的场景,流水的新人,铁打的教堂,它就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了一场场婚礼的幸福时刻,永恒又浪漫,于是我忍不住赶紧跑回家,把教堂画了下来。

画画的时候,我习惯单曲循环喜欢的歌,我是那种洗澡都要听到声音的人,不然会很不安。最近在听花粥的《-腔诗意喂了狗》,“醉眼看人间,个个都温柔”,想想画面就十分可爱。等有心情和时间了,一定画出来。

在微博上更的画越来越多,粉丝也慢慢多了起来,偶尔断更,会有人私信问我,最近是不是很忙啊?也有人说,好喜欢你画画的风格呀。还有的人会咨询一些画画的技巧问题。

是从什么时候收获到关注和喜欢的呢?记不清了。就是有一天醒来,忽然发现,哇,竟然有这么多粉丝了。某天,朋友发来一张截图,截图里全是网友们对我的评论,他兴奋地报告:“诶,你成网红了啊。”看着转发和点赞量,我多少有些恍惚。

成为网红是一件坏事吗

大家一提到“网红”,或许就会自然地联想到3600美颜下的肤白貌美大长腿……但网红早就不只是看脸这么肤浅,很多有特殊才华的人也都借助网络平台,成为了网红。

成为网红是一件坏事吗?我觉得不是。这至少说明,他们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影响力,并且,除了能力,人家也能把握住好的机遇。靠着自己的努力收获关注和喜欢,总归代表着你把这件事做成功了不是吗?

网红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络,让这些大背景前小小的我们拥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让普通人借助网络,得到明星一般的待遇。在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的同时,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Q&A;

Q=《0C18》

A=石角丁

Q:未来关于画画有什么计划吗?

A:学无止境。画画我还是要一直学习下去的,争取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越来越多的朋友认识我,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吧。我觉得只要能力足够,自己想要的都会有的,就像是你的作品足够惊艳,就自然会收获大量点赞一样。

Q:不开心的时候会画画排解吗?

A:当然会用画画来排解,画画的时候,那种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笔尖的感觉特别好,根本没有精力用来胡思乱想。

Q:理想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A:我最想要的生活就是每天都有画画的灵感,甲方爸爸天天找我约稿,有两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聚一聚,不胡思乱想不自寻烦恼,不要太早为生老病死而烦恼。简单来讲,就是希望自己过得幸福。

猜你喜欢
画画网红音乐
我要当网红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音乐
“网红”数学课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