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5+2=0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2018-11-07 11:42盘家禄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现象德育教育

盘家禄

【摘要】现如今,我国十分重视中小学教育,旨在从中小学阶段出发,特别是在政治教育层面,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个人品质,这对于中小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若想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配合,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发展环境。然而,从目前中小学生发展实况来看,“5+2=0”现象变得异常突出,学生德育水平不高,导致教育失败。对此,本文就中小学生5+2=0现象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生 5+2=0 原因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19-02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人才,应重视中小学生教育工作,注重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道德习惯,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政治素养,从而才会更符合现在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政治素养,杜绝“5+2=0”现象的发生,应重视良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重视开展德育教育,通过二者的强强联合,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寻求教育的切入点,应先就中小学生“5+2=0”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一、“5+2=0”现象的相关概述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着“5+2=0”现象。所谓“5”是指学生在每周5天学习日之内接收来自学校的正面教育,而“2”则是学生在双休日之时回到家庭或社会中所接触到的负面因素影响,而所谓的“0”则是指的最终的教育效果。从本质上来讲,“5+2=0”现象就是指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或家庭教育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相互抵消,其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为0[1]。此类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学校教育和社会的现实生活存在着严重的脱节,人们的价值观、文化观呈现多元化、多变性的特点,让整个教育氛围变得甚为复杂,且在现实生活中发生道德失范、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还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对青少年健康而高效的成长会产生极大的影响。“5+2=0”现象的出现,其在根本上就是德育教育的失败,尽管在学校中接受足够的正面教育,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复杂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抵御社会的不良诱惑,学生道德素养偏低且未学会生活、做人,会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产生制约,也会抑制学生的健康成长[2]。

二、中小学生“5+2=0”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1.家长与教师重视力度不足

现如今,对中小学生德育素质进行考评时,主要结合应试成绩来评判学生智商的高低,分数决定了中小学生的一切,这是极其不科学、不公平的[3]。此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将教育工作简化为智商教育,而将成才教育建立在中小学生“成人”之前,是态度不端正的重要体现。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且青春期的学生会产生叛逆心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必要性,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道德,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然而,由于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素质教育、政治修养等不够重视,仅仅单方面重视学校教育是不够的,但是很多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孩子教育应在学校开展,回到家无所谓,是导致“5+2=0”现象的根本原因。

2.缺乏浓郁的尊师重教氛围

对于教育行业而言,行业水平直接由经济收入与社会优惠政策所决定着,然而,教师则未具备。同时,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部分教育主管领导人员单纯的认为,“付钱来接受教育的人是我们的上帝,若学生缺乏生源怎样实现办学呢?[4]”由此可见,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尊师重教氛围不够浓郁,教师奴隶化严重,若在整个大环境中都无法做到尊师重道,如何让学生也变得“亲其师,信其道”呢?

3.师资团队专业性有待提升

近些年来,我国生源数量逐步增多,这就需要更多的教师资源,进而致使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缺乏任课教师,且对教师的实力要求还不够严谨,认为教师只需获取“教师资格证”即可授课。在此种情况下,中小学教师团队专业性有待提升,职业素养也亟待提高[6]。此外,学生为了节省教师雇佣的成本,而是选择兼职类、实习类教师,使得整个中小学阶段的教师以年轻化为主,此类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且专业性还亟待提高,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此项问题,中小学应不断提高教师行业门槛,实现师资团队建设,是处理此项问题的重要途径[5]。

4.缺乏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

在社会运行系统中,教师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其在成就、认可与尊重等层面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实现创新与发展[7]。对于中小学教育工作,教师工作内容呈现复杂性、多元化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具备教学、育人与科研能力。为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極性与主动性,应采取更为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提出更为人性化、科学性的评价系统,才能实现评价的规范性。然而,就目前教师评价机制而言,评价机制不完善、不科学成为现下所面临的突出性问题,激励机制不全面且绩效考核不完善,人性化缺失,让教师产生心理上的不公平,也就无法将自身的真实实力发挥出来。

5.缺乏健全的社会制度

而今,社会资本相对充足时,人们会享受当前环境,还会主动的付出与呵护,若在资源相对贫瘠的条件下,可利用资金不足,人们会更加不愿投入与付出资本,进而会使得社会资本逐步缺乏[8]。同时,我国缺乏健全而完善的社会制度与监督制度。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若教育无法达到一定的目的,应利用制度来约束。然而,从社会发展实况来看,社会制度不健全是突出性问题,缺乏完善的班级管理机制,无法实现对学生社会理念、德育意识的培养,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生“5+2=0”现象的处理对策

1.科学设置课程

新时期,为从根本上杜绝中小学生“5+2=0”现象,需要从课程设置角度出发,利用相关的课程来提升中小学生的政治修养、道德品质。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可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只要对基础课程进行系统化学习,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获得丰富的德育致使,定会收获别人的敬佩[9]。在课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最新的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之中,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将QQ、微信、微博等电子平台应用其中,实现中小学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就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沈腾、马丽等人所演绎的小品——《扶不扶》,就时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道德问题进行深度解读,对问题进行剖析,增强中小学生的功德意识,具备助人为乐、积极向上的态度,要意识到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应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人,为他人送去温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将更具教育意义的内容渗透到大纲与教材之中,能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所产生的价值意义是不容忽视的[10]。

2.构建完善的用工机制

新时期,就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现状来看,“5+2=0”现象异常突出,为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除了科学设计课程外,还要从教师角度出发,制定更为完善的用工机制,结合教师资格水平来对薪酬、福利等进行划分,但是,當前教师的薪酬水平低,会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11]。因此,当地教育部应给予高度重视,针对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问题应提出合理的政策,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应打破传统的用工模式,建立多元化、全面性的激励机制,强调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晋升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并存,可从不同层面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为中小学教育提供重要的人才资源。同时,相关管理人士应对教师进行家访,若教师家庭相对窘迫,且经济条件不佳,教育部需要结合教师家庭情况提供一定的补助,是用工机制人性化、规范化的重要体现。

3.实现职业资格的制度化

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提高中小学教育水平,应发挥出教师的职业作用,意识到德育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更具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提高德育教育水平。为满足此项要求,应实现职业资格的制度化,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考核,要求教师在满足职业要求后才可入岗[12]。关于职业资格,英国推行了全国统一性职业证书,此证书处在同一级别,其证书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受到全国的认可。因此,应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师资格制度,形成更为健全的教师资格评判体系,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只有教师的专业实力不断增强,才能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专业职称,能有效杜绝“5+2=0”现象的发生,进而提高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水平。

4.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当前,为避免发生“5+2=0”现象,应发挥好学校的正面教育与家庭的正面教育,二者强强联合,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在学校正面教育条件下,家长也应增强教育意识,转变传统家庭或社会负面教育氛围,实现家庭教育的正面化,家长为多买一些助于学生德育水平提升的书籍,观看电视时,也要看CCTV-10教育频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等具有教育意义的频道,便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营造更为积极、正面的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化背景下,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应配备专业化、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这就需要从中小学生教育出发,积极开展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政治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对“5+2=0”现象发生原因的分析,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融合,增强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意识,才能让教师与家长意识到“5+2”的重要性,通过强强联合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挺挺. 5+2=0吗[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04):86-87.

[2]宋国珍,韩贵珍,黄琦,侯居茌,张永泽,李素芳.如何破解“5+2=0”现象[J]. 河北教育(德育版),2012(03):6-8.

[3]张守江.“5+2=0”现象的思考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01):26.

[4]韩曦. 试论“5+2=0”现象[J].新课程(上),2015(10):182-183.

[5]吕彦玲.“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J].山西教育(幼教),2017(02):45.

[6]段亚琴.浅析《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出现的5+2=0现象及应对措施[J].新课程(小学),2013(11):51.

[7]丁树一.让“5+2”不再“等于0”[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166.

[8]扎西喜.“5+2=0”现象分析与对策[J].收藏与投资,2016(11):24-25.

[9]徐志英.网络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5+2=0”现象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6):29-31.

[10]谢慧霞.从5+2=0说起——小议家庭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

[11]白蕾.从“5+2=0”现象谈目前家庭教育的发展[J].学理论,2013(9):187-188.

[12]解树强.5+2=0吗?——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问题的初探[J].科学时代月刊,2011(6):195-197.

猜你喜欢
现象德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