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油注射液联合腹腔镜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2018-11-08 08:18赖大旺丁帮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0期
关键词:单纯性肠管肠梗阻

赖大旺 谢 斌 丁帮平

江西省兴国县妇女儿童医院儿外科,江西兴国 342400

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属常见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病理机制为患者肠管间、肠管与内脏间出现粘连,阻碍肠内容物运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占肠梗阻发病的40%左右,且为机械性肠梗阻主要诱因[1-2]。本病保守治疗很难解除粘连,临床复发率较高,而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易发生新的粘连情况。近年来腹腔镜被广泛应用,临床成功案例报道不断增多,但腹腔镜联合中医治疗应用较少[3-4]。本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旨在探讨莪术油注射液联合腹腔镜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序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 23 例,女 17 例;年龄 10~45 岁,平均(27.61±2.57)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9~44岁,平均(26.84±3.09)岁。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但反复发作;肠壁存在固定包块;肠道扩张处于1~3个象限[5]。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神志不清或语言障碍患者[6]。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行局部麻醉,取仰卧位,将脐周设置为穿刺位置,具体实施气腹针穿刺,合理控制气腹压,以12~14 mmHg为宜,利用直视法置入Trocar,对腹腔内粘连情况进行探查,准确确定粘连程度和范围,以此为依据确定合适的操作孔或辅助孔个数,通常为2~4个。随后对粘连情况进一步确认,使用无创抓钳对肠管进行牵拉理顺,判断肠管为单处或多处粘连,综合考虑多种情况确定梗阻位置,并根据具体粘连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手术操作。若患者为束带粘连,利用电钩、电凝剪将束带切除或离断,若肠管、肠壁粘连成角,可使用超声刀、剪刀或分离钳进行分离操作,而对于系膜和肠管之间出现粘连的患者,可使用超声刀在靠近肠管侧进行快档切断。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莪术油注射液(华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217)治疗,取药物0.4 g,将其溶入250 ml氯化钠注射液(0.9%)中,静脉滴注,1次/d,保证在 20~30 min内滴注完成,持续给药7~10 d左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肠梗阻体征消失,X线腹部诊断显示无肠梗阻征象,恢复进食后无复发情况,术后1~3 d恢复排气、排便;有效:肠梗阻体征明显改善,X线腹部平扫显示存在轻微肠梗阻征象,术后3~5 d排气排便,恢复进食后未复发;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7]。记录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和呕吐,评分为0~3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腹痛、腹胀和呕吐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腹痛、腹胀和呕吐症状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比较(分,±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腹胀治疗前 治疗后腹痛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0 40 2.21±0.33 2.24±0.38 0.377 0.707 0.89±0.41*1.57±0.45*7.065 0.000 2.11±0.61 2.13±0.47 0.164 0.870 1.01±0.55*1.89±0.48*7.624 0.000呕吐治疗前 治疗后2.13±0.51 2.17±0.76 0.276 0.783 0.52±0.55*1.61±0.86*6.753 0.000

3 讨论

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属常见急腹症,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和呕吐为主,保守治疗很难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病情,仅能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并未彻底根除梗阻病因[9-11]。针对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多采取手术方式,但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易出现再粘连情况,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质量。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腔镜手术技术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肠梗阻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近年来临床日渐重视中医理论研究,旨在通过中西医协同作用更好地治疗肠梗阻患者,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研究针对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创新性地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和呕吐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上述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目前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可能与腹腔内脏器受损后伴有炎症渗出有关,导致出现纤维性粘连问题。通常情况下,若腹腔内脏器发生损伤,很快会出现纤维性渗出情况,在3 h左右时便会发生粘连问题,但可自行吸收修复,一般在1个月内吸收完成且不留痕迹[14-16]。针对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法,但易反复发作且恢复慢;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患者更痛苦,不可避免乃至加重腹腔粘连的发生,使患者梗阻问题恶化,因此,近年来多考虑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对腹腔内脏器的伤害。在腹腔镜手术操作中,医者在腹腔镜引导下手术视野更为清晰,可准确分辨粘连情况,同时其对胃肠道功能干扰较小,术后不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若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则能更快地吸收粘连,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临床日渐重视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治疗研究,有报道[17-19]指出,相较于单纯腹腔镜治疗,联合中医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中医理论认为粘连性肠梗阻属“肠结”范畴,主要发病机制为脏腑气机不调、气血运行失衡,或者部分患者寒邪较重,对其经络造成堵塞,对脏腑通降下行功能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肠道排泄功能,诱发腹胀、腹痛或排气障碍等问题[20]。本研究给予患者莪术油注射液治疗,莪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活血、通胕攻下等作用,尤其消积止痛、行气破血功效最为显著,对脏腑包块、食积胀痛等问题治疗效果显著,而莪术油为从莪术中提取的主要成分,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对小肠间纤维粘连具有阻断作用,主要作用机制为莪术油具有抗感染、抗炎、缓解局部病灶渗出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粘连形成,并缓解胃肠功能紊乱问题,保持病灶内血液循环顺畅,缓解肠黏膜缺氧、缺血情况,进而抑制组织渗出,达到良好的抗粘连效果。同时其能够提升蛋白纤维的溶解性,并降低血液黏度,加速腹腔内血凝和渗液吸收,改善腹膜纤溶功能,提升其自主吸收能力,进而有效抵抗肠道黏膜损伤情况,降低粘连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在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行莪术油注射液联合腹腔镜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单纯性肠管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微创小切口术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0~3 岁单纯性肥胖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